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1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分类号: C23
页数: 4
页码: 807-8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浦城县解放后青少年团体的情况,包含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和,学生会,红代会。
关键词: 青少年 团体 浦城县

内容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一)组织
  1949年浦城刚解放,仅在南下服务团中有3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1950年2月,经中共建阳地委批准,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浦城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团工委)。此后,
  在区乡随人民政权的建立而建立青年团组织。至1952年底,有团区委9个,支部143个,团员2321人。是年12月,召开第一届县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浦城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至1956年,全县有团区委8个,总支50个,支部205个,团员7333人。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1966年全县有团委16个,总支11个,支部459个,团员8443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团组织瘫痪,停止活动。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团县委撤销,由县革命委员会组织组办理团员接转关系手续。
  1971年8月14日,中共浦城县委决定恢复共青团浦城县委员会,各级团组织也随之恢复活动。1967年起至1971年没有发展团员,团龄老化,部分超龄团员退团。是年底,统计全县有团委19个,支部388个,团员7715人,比1966年减少728人。至1974年全县有团委19个,总支7个,支部441个,团员发展到11421人,比1971年增加3706人。1979年全县有团委24个,总支16个,支部538个,团员14236人。1988年,全县有团委28个,总支42个,支部724个,团员15324人(其中女性6942人)。
  (二)主要活动
  表彰先进 1955年五四青年节,表彰78位团员。1962年青年节表彰28个先进集体、112名优秀团员、49名优秀辅导员和150名“三好”学生。1964年青年节表彰36个先进集体、121名优秀团员。号召开展“比、学、赶、帮”运动。1965年青年节表彰75名知识青年,号召广泛开展学习宣传雷锋活动。1966年青年节表彰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集体77个,学习积极分子175人。1976年青年节表彰青年先进集体33个、优秀团员502名、青年积极分子70名。1982年青年节,表彰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涌现出的青少年先进个人158名、优秀团员253名,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等活动。1983年青年节,组织青年举行利民活动,表彰先进团支部35个,优秀团干、优秀团员190名;“文明礼貌”先进集体42个、先进个人100人。
  营造青年林 1956年开始,发动营造青年林活动,是年共造青年林3492亩。1958年,青年林场基地共有速生油茶丰产林1650亩,速生用材丰产林14033亩,获得国务院林业部、团中央的奖旗。1981年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开展全县百社千队青年造林竞赛。是年共造林5300亩。1982年采取合同制营造青年林,是年有97个团支部造林5086亩。1983年除继续进行合同制造林外,还组织青少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植“青年百树林”7207亩。1984年,122个团支部与社队订立合同,造林6179亩。
  开展各种竞赛 1982年3月,组织各厂矿企业单位开展青年达标献礼竞赛活动,要求每位青年在本年第二季度生产中比第一季度多创1000元产值、100元利润。开展多种能手(优质高产、攻关革新、低耗节约、安全操作、生产管理)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窍门、小建议等竞赛活动。1984年工交战线开展“五小智慧杯”竞赛,财贸战线开展“文明经商,优质服务”活动,农业战线“学科学、用科学”活动。1985年各级团组织成立科技攻关小组、青年QC小组等。
  举办青年实用技术培训 1986年与1988年团县委与农委、农科所联合创办农林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团县委办26期,受训8331人;联合办63期,受训5551人;乡镇团委独办与联办共534期,受训20950人次。通过培训,涌现出102个青年专业户,216个示范户。
  二、少年先锋队
  1950年10月,第二中心小学(西山小学)建立全县第一个少年儿童队,队员61人。县团工委设少年儿童工作部,领导少年儿童队工作。1952年8月,召开中国少年儿童队浦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至年底,全县有155所小学相继成立少年儿童队,队员共2632人,辅导员122人。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县少年儿童工作部改称学校工作部。1954年改称学校儿童部。1959年改称少先队大队部。1966年7月,全县381所中小学建立少年先锋队,共有队员22481人,辅导员632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小学建立红小兵组织,取代少先队。1978年10月,取消红小兵组织,恢复少先队组织。是年,全县819所中小学有队员36895人,辅导员1323人。1981年,团县委设学校少年部,领导少先队工作。1982年,全县1076所中小学均建立少先队,有队员64728人,辅导员2119人。1988年全县19个学区、22所中学,均建立少先队,队员46982人,辅导员2850人。
  少先队的主要活动是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发儿童智力。1958年6月,开展“红领巾”活动月。1962年开展“小虎子”活动,是年表彰83名“小虎子”。1963年开展学雷锋、张高谦、龙卓钦活动。1966年举办“少年儿童好人好事展览会”,是年表彰先进集体35个、优秀辅导员37名、优秀少先队员191名。1979年7月,与县教育局联合举办中、小学生夏令营,参加活动的有“三好”学生及优秀辅导员共55名,历时15天。1981年,团县委、文化局、教育局联合举办小学生书法、美术作品展览。7月,举办38名青少年科学夏令营,同时开展“新风尚小红旗手”活动,有1900名小学生受表彰。1982年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3月,团县委、文化局、教育局联合举办“红领巾读书奖章”活动。10月,评出读书活动积极分子5名、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1名,发给奖状和奖章。1986年开展“树理想、学创造、做主人”活动。6月1日,表彰27名优秀少先队辅导员、33名优秀少先队队干,并免费放映专场电影7场。1987年开展“小队在行动”,争当“文明少年”、“勤巧小队”等活动。6月1日,团各级组织赠送少年儿童图书4000多册,儿童玩具2000多件。1988年7月18日,团县委、县科协、县教育局、气象站等单位在武夷山主办青少年气象夏令营。民主小学开展“向灾民献上一份童心”活动,受到团省委、省教委、省少工委联合奖励,授予优秀少先队称号。
  三、学生会 红代会
  浦城解放后,各中学先后成立学生会,学生会干部由学生民主产生。学生会在中共学校支部领导下和共青团组织指导下工作,开展促进学生思想、学习、体育进步的活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中学相继成立红卫兵组织,取代学生会活动。1969年1月10月,召开全县红卫兵代表大会,成立县红代会,选举产生红代会主任和委员。“文化大革命”结束,红卫兵组织随之消失,学生会恢复组织活动。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