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单位存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04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单位存款
分类号: F832.22
页数: 3
页码: 573-575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民国24年(1935)到1988年浦城县单位存款情况包括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
关键词: 浦城县 金融 存款

内容

浦城自有钱庄就有办理存款业务。民国24年(1935),银行在县内开设后,各种存款业务普遍开展。民国25年,中央银行浦城办事处活期存款月达10万元,同业存款达4万元。民国32年6月30日,中央银行浦城支行存款600万元,中国农民银行浦城办事处存款较昔增长1倍。其后,随着币值剧贬,存款业务名存实亡。
  1950年,存款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独家经营。当年1、2月,公营企业存款月均余额1万元,私营企业存款仅200元。4月,公营存款22885元,私营存款1613元,分别比1、2月份增长1.29倍和7.07倍多。5月开办保本保值存款,新开户28户,增加存款809元。6月,到浦城采购土产的客商到银行开户存款。全年增加151户,增加存款2807元。华东支前公路修建指挥部汇来的修建费7100元亦开户存款。1953年前,采取扶持工商业的政策,农业生产尚待恢复,机关、财政存款尚未建立,在存款总额中,企业存款占70%以上。1953年开始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私营工商业者思想上有顾虑,企业存款大减,年底余额由1952年41.6万元下降到16.4万元,减少60.6%。但是年建立县财政,加上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存款余额仍比上年略有增加。1954年,信用合作社开始办理存款,先后成立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亦办理存款业务。1957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建立,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年底存款余额急剧上升,达204.59万元,比1953年增加2.81倍。其中企业存款达60万元,比1953年增加2.66倍;农村存款比1953年增加4.73倍。1958年存款余额达252.3万元,比上年增加23.32%,其中企业存款比上年增加84.33%、农村存款比上年增加24.72%。公社化以后,公社征调生产大队、生产队及部分社员的财物,而致农村存款大幅度增长。1961年农村存款达610.6万元,占全县总额的70.75%,比1958年增加3.94倍。随后落实政策,退赔平调财物,农村存款大减而致全县存款余额下降。至1963年,全县存款余额比1961年下降28.92%,而农村存款比1961年下降45.7%。其后,继续下降,至1967年达最低点,为476.1万元,比1961年下降44.83%,而农村存款仅86.6万元,为1961年的14.18%。1968年后,存款余额略有回升,至1978年底,全县存款余额达1987.9万元。1979年后健全生产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全县存款急剧增长。1981年存款余额达3708.9万元,比1978年增长86.57%。但是,由于农副产品采购由过去的集体交售转变为农民自售,现金交付,同时扩大企业自主权,存款结构出现变化,农村集体存款比例减少,企业存款比例增加。1988年存款余额中,企业占57.48%,财政占4.05%,机关团体占4.57%,农村占24.3%,基本建设没有存款,其他占9.59%。与1978年相比,其增减的百分点为:企业增24.51,财政减3.71,机关团体减8.64,农村减16.58,基本建设减3.09,其他增7.51。在存款余额7916.2万元中,人民银行占6.3%,工商银行占38.29%,农业银行占44.19%,建设银行占11.22%。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