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投放与回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03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投放与回笼
分类号: F822.257
页数: 4
页码: 569-572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解放前到1988年浦城县货币投放与回笼情况。
关键词: 浦城县 现金投放 现金回笼

内容

解放前,浦城货币投放与回笼仅见一些零散资料。民国24年(1935)9月,中央银行浦城办事处投放14.75万元,回笼4.21万元。民国25年7月,浦城各行发行货币128.3万元,其中中央银行79.13万元、中国银行5.6万元、中国交通银行3.57万元、中国农民银行31万元、其他9万元。民国26年4月,中央银行浦城办事处经付解款6.61万元,现兑4.04万元。营业收入4.16万元,同业送来1.49万元,共经收款5.65万元,发行额1.4万元。中国农民银行发行额1.2万元。
  1954年投差53.2万元,1957年投差59.3万元。1958年“大跃进”中,信贷资金充分供应,基建挤财政,财政挤银行,银行发票子,在物资供应未相应增加的情况下货币发行过多,投差猛增至121.9万元,比1957年增加1.06倍。1959年投差继续增至125.4万元。1960年投差略有下降,为84万元。1961年起,由于自然灾害和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影响,致使货币投差又开始猛增,1961年为347.5万元,比上年增加3.14倍,1962年为416.6万元,又比上年增加19.9%。经过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压缩集团购买力,紧缩开支,回笼货币,至1963年起投差开始下降,1963年投差188.3万元,比上年下降54.8%。1964年投差55.9万元,又比上年下降70.3%。“文化大革命”期间,货币投差又逐步上升,1973年投差增加到355万元,以后略有下降。1980年起,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劳动就业,提高职工工资待遇,增加货币发行,货币投差又逐年急剧上升,1980年投差629.5万元,至1984年投差达1114万元。
  1985年开始,商品经济发展,与邻省各县加强横向经济联系,市场经济日趋繁荣。货币投差变为净回笼,结束自1954年以来净投差的态势。1985年净回笼1065.2万元。1986年,净回笼达2003.2万元,居全区二市、八县之冠,存款余额达10423万元,比上年增2299.6万元,其中储蓄比上年增长43.12%;现金累收累放分别比上年增长20.7%和16.07%,现金净回笼为2003.2万元,比上年多回笼938万元;贷款余额9220.9万元,比上年减少362.4万元。1987年,继续净回笼2675.8万元,1985~1987年计净回笼5744.2万元。但是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工农业总产值比货币流通总量增长量低,工资性投放现金超过工农业总产值,每百元货币社会商品保证减少,商品回笼下降,行政企业管理费增加,货币回笼有相当部分是将木材、毛竹大量销往外省而获得的。1988年又出现现金投放大于回笼,投差达915.8万元,当年消费基金支出与上年相比增长43.87%,达2226.1万元,高于1984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投放比上年增长40.58%,达1457.3万元。农村信用社收入4453.2万元,而支出达8565.8万元。储蓄收入9889万元,而支出达10902.7万元。信用回笼的减少,加之现金管理削弱,现金超库存、坐支等情况严重,以致造成1988年重现货币投差。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