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综合农业资源分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863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综合农业资源分区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279-28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浦城县1984年初,县农业区划委员会作出《福建省浦城县农业资源调查及农业区划报告——综合农业区划》(1985年6月,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境内地域差异划分3个综合农业区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浦城县 农业 资源分区

内容

1984年初,县农业区划委员会作出《福建省浦城县农业资源调查及农业区划报告——综合农业区划》(1985年6月,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境内地域差异划分3个综合农业区。
  一、东、东北部中低山林粮牧区
  全县地势最高的农业区。面积1024.9平方公里,占全县30.29%,人口密度51人/平方公里,包括官路、忠信、管厝、富岭、水北街、濠村等乡镇的部分山区村,计56个村。农业户1.09万户,农业人口5.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15.86%,劳力1.77万个,占全县13.33%;山地面积138.3万亩,占全县山地33.54%,人均山地27.12亩;耕地面积8.91万亩,占全县15.23%,人均耕地1.75亩。(为1981年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时的数据,下同。)该地区光热资源较差,年均气温<17℃,积温<4900℃,年无霜期241天,年降雨量1700~2400毫米。山地土壤有红壤、黄壤、草甸土和水稻土等4个类型,稻田土壤以潴育型水稻为主,低产田面积大,大部分为单季稻。水利设施不足,主要靠自然灌溉。农机总动力6723.4千瓦,每百亩7.54千瓦,实际机耕面积3.36万亩,占耕地37.71%,均低于全县水平。农村用电量81.33万千瓦时,亩平均用电量9.1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每亩55公斤。
  该区粮食播种面积15.52万亩,占全县17.3%,经济作物面积1.01万亩,占全县18.4%。粮食与经济作物比例为93.9:6.1,粮食总产3.45万吨,占全县总产13.76%;茶叶产量占全县8.8%;水果产量占全县3.6%;有林地面积103.31万亩,占全县39.17%,森林覆盖率66.06%;生猪存栏2.55万头,占全县13.98%,牛3185头,占全县17.93%,羊178只,占全县17.98%;水产品41.75吨,占全县2.19%;薏米为本区的特产,产量占全县三分之一,人均收入只321元。
  发展方向应以林为主,林农结合,林牧结合,在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基础上大力发展林、副特产,积极发展粮食畜禽及养蜂业,发展水源涵养林,保护水土,力求成为全县林副土特产生产和草食家畜生产基地。
  二、西、西北部中低山粮竹牧区面积916.23平方公里,占全县27.09%,人口密度85人/平方公里,包括盘亭、九牧、仙阳、古楼、永兴、山下、枫溪等乡镇的全部或部分,共78个村,1.56万户,农业人口7.3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22.74%,劳力3万人,占全县22.59%;山地面积112.91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27.38%,人均山地15.44亩;耕地面积15.48万亩,占全县26.46%,人均耕地2.12亩;年均气温16~17℃之间,年积温<4900℃,年降雨量1600~2400毫米。由于光温不足,一年一熟或二熟,单季稻占63%。山地土壤为红壤、黄壤、紫色土和水稻土4类。水稻土以渗育型为主,有机质含量低。低产田占的比重大,水利设施少,多靠自然灌溉。农机总动力6934.2千瓦,平均每百亩动力4.41千瓦,实际机耕面积2.24万亩,占耕地面积14.47%。农村用电量192.49千瓦时,每百亩平均用电12.4千瓦时。亩施化肥46.5公斤,为全县施用化肥最少的农业区。
  粮食播种面积17.6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6万亩。粮食总产量4.89万吨,占全县总产19.5%。有林地面积73.22万亩,占全县27.76%,森林覆盖率54.5%,森林蓄积量占全县28%;毛竹28.17万亩,占全县72.16%。
  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宜坚持粮林并举,农林牧综合发展。加强粮食生产,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产;同时充分利用山地发展以毛竹为主的林业生产,建立毛竹基地和加工业,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稻田养鱼。
  三、中、南部丘陵盆地粮林牧渔茶果区
  位于县境中部和南部,面积1442.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42.63%,人口密度162人/平方公里,为全县密度最高的农业区。包括南浦、万安、莲塘、富岭、水北街、石陂、临江、永兴、仙阳、忠信、管厝等乡镇的全部或大部分村,计155个,农业人口19.52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60.72%,劳力7.74万个,占全县58.28%;总土地面积217.29万亩,占全县42.82%,其中山地面积154.21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37.40%,耕地面积34.1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8.29%。地貌以丘陵盆地为主,农业生产条件好,地势平缓,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粮食播种面积56.43万亩,占全县62.5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83万亩,占全县经济作物面积的51.61%。粮食总产16.65万吨,占全县总产的66.39%,亩平均441.8公斤,居全县首位。茶叶产量603.1吨,占全县54.53%。水果产量645.7吨,占全县44.59%。畜牧业生猪存栏9.89万头,占全县54.22%,家禽70万只,占全县43.32%。渔业水面10472亩,占全县86.14%,水产品862.25吨,占全县45.32%。人均纯收入666元。
  该区粮食、经济作物、茶、果及牧、渔业在全县都占有优势,已初步形成综合性商品生产基地,今后农业生产发展方向须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开发利用丘陵山地、发展茶叶、水果生产、营造薪炭林、用材林及防护林。保护水土、改造环境,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和乡镇企业,把本区建设成全县综合性商品生产基地。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