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质灾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79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质灾异
分类号: P694
页数: 2
页码: 191-192
摘要: 本节分述了浦城县地质灾异,山崩 地裂、泥石流、地震 陨星等灾异的情况。
关键词: 浦城县 自然灾异 地质

内容

一、山崩 地裂
  清光绪三年(1877)五月初四将午,畲墩村后山崩塌,全村半数房屋被压倒,压死30余人。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从永平里凹头村后门山黄泥夹起至上相里官桥村鸟饭田止,地裂长2.5公里,宽半米,最宽处2米,最深处在黄泥夹,约2米。
  民国2年(1913)5月中旬大雨,忠信梅溪村大卜坑、三岱岩2处山崩各数十丈,河道阻塞,引起山洪高涨。
  民国24年,高坊村猪母岩发生地裂、山崩,压毁田地100余亩。
  民国36年7月13日暴雨,九牧多处山崩,造成树木翻根,田路淹埋,溪流堵塞。
  民国37年,富岭双同村同台地裂,缝长300余米,深0.7米。
  1953年5月中旬,永兴乡凹头村谢家门口至村外地裂,缝长100米,宽约1.5米,深约0.8米,最深、宽处在何家,宽3米,深2米,裂缝中泥土似塘泥。
  1954年7月12日,大雨,莲塘乡溪洲村黄泥坞老虎头山崩,塌方泥石数百万立方米,堵塞河道,洪水倒流入黄泥坞,泛滥成灾。
  1956年夏,永兴永平鸡呜山毛塔排,久雨山崩,毁房1幢,压死2人。
  1966年,富岭双坑村黄溪坂地裂,缝宽0.4米,长约500米。据传是该处第三次地裂。
  1973年5月,久雨,莲塘公社吴东大垅村后门山地裂,缝宽约0.3米,深6米,长500米。
  1975年4月13日夜,永兴公社外铺村后的上铺山,自南而北地裂,裂缝中宽两端窄,最宽处0.8米。5月18日,富岭公社里元大队大栗树下村东半山腰处地裂,裂缝呈弧形,直径80米,孤长120余米,宽0.2米,深约2米余。同年夏,永兴公社龙下大队际头村地裂,裂缝长1000余米,最宽处0.2米。
  1982年5月,大雨,水北新桥村山崩,埋没房屋1座。
  二、泥石流
  泥石流都为暴雨引发,单独发生的泥石流甚少。
  清光绪三年六月十四日,畲墩村后山崩,发生泥石流,村屋半数被覆,压死30余人。山水陡发,冲拔十数围古树漂流数里,同时各处水势骤涨,高7米左右,田、庐、桥路多被冲塌。
  忠信排栅村西山羊角山,由侏罗纪岩浆活动侵入的凝灰溶岩组成,岩体破碎,山势陡峻。1963年、1975年、1983年6月均发生泥石流,山上留下3条冲沟。
  三、地震 陨星
  清光绪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戌时开始,陨星如雨,至第二天丑时始定。
  民国5年临江镇发生轻微地震,门环摆动。
  民国7年2月13日(正月初三),地震波及浦城,悬挂物摆动。
  民国9年,境内普遍觉察轻微地震,门扣、碗盏叮当作响,大地微微震动。
  民国28年富岭一带地震,门扣叮当响,窗槛玻璃震裂。
  附 罕见的自然现象
  元至正十一年(1351)十一月,雨黑子如稗实。
  清咸丰七年(1857)六月,市心街水井鸣数日。
  清咸丰八年正月,天雨红豆,自浦城至西乡。
  民国38年5月上旬,市心街水井鸣连日。
  1980年农历六月,永兴公社屏峰岗短时雪花纷飞。
  1985年3月14日,古楼乡上云村下五六分钟雪球,雪球大如汤碗。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