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被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7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植被特点
分类号: S159
页数: 2
页码: 169-17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浦城县植物种类多、水平分布南北不同、群落垂直分布、林种结构不平衡四个特点的情况。
关键词: 浦城县 植被 特点

内容

浦城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具有四个特点:
  植物种类多 主要植物有130科、401属、580种。山区留存有较丰富的冰期以前的第三纪或第四纪的古老植物种属和孑遗植物。银杏、鹅掌楸在县南的常绿阔叶林中可见到。裸子植物中的金钱松、长叶榧、三尖杉,被子植物中的钟萼木、青钱柳,也有零星分布。红豆科、樟科、壳斗科、木芒科、胡桃科、杨柳科、金缕梅科等在白垩纪时已普遍存在。福罗山,上、下梅溪,濠村南山等处保留的植物种类最为丰富,为浦城宝贵的生物基因库。
  水平分布南北不同 自南向北,随纬度由低到高,植物种类组成由繁到简,落叶阔叶树种由少到多,而常绿阔叶树种由多到少。全县植物种类以濠村乡最为丰富。常绿阔叶树壳斗科(栲属)、樟科(楠木属)、杜英科的乔木分布在南片,闽楠只分布在樟元山以南。落叶树乔木以北部为多,桦科椴树科也只在八台尖、腾云尖、福罗山有见。人工植被同样受到水平规律的制约,杉木人工林遍及全县,但南片多丰产速生,为中心产区;北片生长较慢,为一般产区。漆树林在北片管厝、忠信、九牧等乡镇显示突出的优势,在南片则难以形成大面积丰产。
  群落垂直分布 浦城植被垂直分布基带以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为主体。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各山体的生态环境各有差别。境内大福罗山海拔1658.9米,相对高度1400米,植被保存得比较完整,森林垂直带谱明显,有一定代表性。大福罗山海拔500米以下,常绿针叶林大部分为人工杉木林、人工马尾松林和经济林,一般为单层片林,林下植物种类也少。海拔500~900米为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乔木林群落。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多为针阔混交林,海拔1100~1400米为温性常绿针叶林带。海拔1400米以上至顶峰,为山地草甸。
  林种结构不平衡 1987年调查,浦城天然阔叶林面积652356亩,蓄积量336.7933万立方米,占总林分面积33.3%,林分蓄积量40%。但在低山、丘陵地带的原生常绿阔叶林,已很少保存,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营造人工林中,针叶化、纯林化现象严重。针叶林面积占98.3%,阔叶林仅占1.7%。蓄积量中针叶林占99.6%,阔叶林仅占0.4%;在未成林造林地中针叶树占99.98%,阔叶树仅占0.02%。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