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785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土壤
分类号: S159.2
页数: 6
页码: 164-16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浦城县土壤的土壤分布特点、土壤类型的情况。
关键词: 浦城县 自然地理 土壤

内容

第一节 土壤分布特点
  浦城大部分属闽西北低山谷盆红壤、灰泥田土壤区,在县境北部、东北部、西北部边缘,属闽中闽西北中山低山暗红壤、山地黄壤、冷浸田土壤区。土地土壤的成土母质为残积物、坡积物和残、坡积物。耕地土壤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坡积物和坡、冲积异元母质。
  全县土壤有6个土类、14个亚类、36个土属。总面积4639098亩(土壤普查面积),其中红壤土类面积3803864亩,占82%,水稻土类面积598363亩,占12.9%。两者共占总面积的94.9%。浦城盆地分布范围较广,分布位置不同,面积大小不一。但各单元盆地所发育形成的土壤类型基本相似。处于盆底的土壤基本发育成潴育型水稻土,距离河流较近的土壤沙性较重。处于盆腰部位土壤,发育形成渗育型水稻土,同时越靠边缘土壤质地越粘。盆地外缘一般都分布着红壤。
  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出现有规律的垂直带谱。海拔168~300米左右的河谷盆地多为水稻土。潮土一般分布在海坡250米左右。300米左右至600米的丘陵山地土壤主要是红壤及粗骨性红壤,局部地区有紫色土分布。600~900米的山地为黄红壤和暗红壤,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地带。900~1400米中山地带主要是黄壤和粗骨性黄壤。1400~1664米为不甚典型的草甸土。
  第二节 土壤类型
  一、红壤土类
  占总面积的82%。主要分布在海拔200~600米,最高上限达900米。该土类风化程度较强,土壤色红,竖鳞片状结构明显。土层一般在1.2米以上,有的厚达10余米,多有腐植质层,平均厚度14厘米,最浅的6厘米。心土层呈红棕、黄红、暗红色,半风化碎屑石,质地为轻壤或中壤、砂壤,粒状、团粒状或块状结构。土壤养分平均含有机质5.03%,碱解氮173.8ppm(百万分号),有效磷0.653ppm,有效钾138.21ppm。PH(酸碱度)值5.19。植被:原生植被已基本为次生林和人工林所代替。以马尾松、杉木、毛竹、油桐、油茶、茶叶、果类、栲类、苦槠、栎类、枫香为主,还有五节芒、芒箕骨、狗脊、蕨等。境内有红壤、粗骨性红壤、黄红壤、暗红壤、红土5个亚类。
  二、黄壤土类
  占总面积的3.65%。主要分布在忠信、仙阳、古楼、九牧、山下和管厝等乡镇海拔1000~1400米的中山区,水平分布与红壤同属一个纬度带。质地为轻壤,粒状或核状结构。土壤厚度一般22~155厘米。腐植质层20厘米左右,含有机质8.14%,碱解氮252.08ppm,有效磷0.6ppm,有效钾152.58ppm,PH值5.27。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甜槠、松木、木荷、山柳、小果南烛、黄山松、五节芒、蕨等。境内有黄壤、粗骨性黄壤2个亚类。
  三、草甸土土类
  占总面积的0.01%。分布在福罗山、营盘尖、平水王等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顶部。心土层呈棕色或黄棕色,质地砂壤或中壤,粒状结构,土层一般为22~50厘米,腐植质层为14.5厘米,含有机质33.31%,碱解氮4537ppm,有效磷3.5ppm,有效钾141ppm,PH值5.1。植被以禾本科为主,次之有黄山松、小果南烛、山柳、白茅等。成土母岩为凝灰岩。境内仅有山地草甸土一个亚类。
  四、紫色土土类
  占总面积的1.40%,自西北、西往东南断续出现。主要分布在盘亭、古楼、富岭、水北街等乡镇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地,最高分布达900米(忠信乡际洋村),呈非地带性零星分布,是紫色砂砾岩或紫色凝灰岩发育而成。剖面呈紫色或棕色,质地轻壤或砂壤,粒状或块状结构。土层浅薄,平均3.6厘米,肥力较低,腐植质层14.5厘米,有机质含量3.74%。碱解氮含量134.96ppm,有效磷0.23ppm,有效钾122.5ppm。PH值5.22。植被以马尾松、油茶、杉木、山苍子、白栎、黄端木、苦竹、芒箕骨为主。境内仅有酸性紫色土1个亚类。
  五、水稻土
  占总面积的12.9%。一般具有耕作层、犁底层、渗育层等基本层次。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大于3%(丰富),有308821亩,占水稻土51.6%,2~3%(中等)213181亩,占35.7%,小于2%的有76365亩,占12.7%;有效鳞含量大于15ppm有132688亩,占22%,8~15ppm有75430亩,占12.9%,小于8ppm,有390249亩,占65.1%;有效钾大于100ppm有193185亩,占32.7%,80~100ppm,有83896亩,占14.1%,小于80ppm,有321313亩,占53.2%;PH值4.51~5.5有203697亩,占34.5%,5.5~6.5有382833亩,占64.9%,6.5~7.5有3818亩,占0.6%。土壤耕层质地:中粘土385532.1亩,占64%,轻粘壤土142805.37亩,占22.7%,重粘壤土53976.97亩,占9%。土壤发育程度和肥力呈同心圆分布,离村庄近的土壤理化性状比熟化程度较高。境内有渗育型、潴育型、潜育型3个亚类。
  六、潮土
  占总面积的0.07%。主要分布在溪河之畔,土层深厚,剖面层次分明,底土部分为砾石层。保肥能力差,土壤沙性重,易漏水漏肥,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比较缺乏,但适应性较强。以种植水果和瓜类、蔬菜为主。境内有潮土、沙土2个亚属。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