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驻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53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驻军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2
页码:
409-4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莒口镇驻军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清朝以前驻军、民国驻军、第十三补训处、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苏区人民武装。
关键词:
莒口镇
军事
驻军
内容
一、清朝以前驻军
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县设弓兵、铺兵,隶属巡检统领。明嘉靖八年(1529年)崇泰里建有后山、杭桥邮铺。各邮铺设铺兵6名,每月饷银三两。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后山、杭桥、莒口三邮铺,各设铺兵八名。
二、民国驻军
民国17年,实行地方行政建制与武备制相结合。编组民团,每团四保、每保三甲、每甲三牌、每牌团丁10名。当时,莒口有4保、12甲、36牌,共有团丁360名。
三、第十三补训处
第十三补训处是训练新兵补充前方兵员的机构。1940年驻军莒口,1942年撤走。该处处长为李良荣,下辖二个营,一个营部设在铁场下张象乾的屋内,另一个营部设在街尾魏炳霖的屋内。各地新兵送入补训处受训后,需要补员的部队就来接走。
四、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
民国31年5月(1942年5月),国民政府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从江西上饶迁至建阳。长官司令部机构的构成:1、长官部办公厅:外界又称总办公厅,系第三战区庞大的指挥系统。1942年4月,长官部决定将司令部迁至建阳,即派副官处人员到建阳城关及附近乡村征用民房,凡稍大的民房都贴上“军事征用”的条子,并在莒口马伏塘源村赶建新房一座,作为长官部官邸和办公地点。办公厅内部设有机要室、收发室、监印室、随从室等。同年冬天,长官部办公厅迁回上饶原址。
2、参谋处:参谋处编制为三课一室,于1942年夏迁驻马伏,在马伏借用民房办公,同年冬迁回上饶皂头。
3、副官处:下设三课,1942年5月派先遣人员来建阳察看驻址,征用民房。当时,建阳虽为后方,但日军飞机也时来轰炸,为安全起见,选定马伏塘源为长官司令部的驻地,同年冬季迁回上饶。
4、第三战区兵站总监部:随长官部于1942年迁驻莒口,同年冬天,该部随同长官司令部迁回上饶。
5、第三战区党政军联席会报秘书处(简称联秘处):1942年迁驻马伏,同年迁回上饶。
五、苏区人民武装
民国19年(1930年)秋末冬初,中共建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组建一个拥有100多人的独立营。同年建阳特别支部工作发展到莒口巨源一带。民国24年3月(1935年3月),在“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独立营以劣势兵力抗击强大的敌人,致使建阳苏区遭受严重损失。县独立营保存下来的少数人员转入焦岚、翁山一带开展游击。解放前夕,闽浙赣边区纵队主力第2支队30余人,在赖求兴的带领下,进入华家山一带打游击,直至1949年5月建阳解放,二支队从华家山一路解放茶㘵、莒口、后山,到建阳与南下的解放军汇合。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