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123
颗粒名称: 精神病院
分类号: R197.5;R749
页数: 2
页码: 369-3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南平市精神病院的情况。其中包括主要工作指标、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等。
关键词: 南平市 2006年 精神病院

内容

2006年,市精神病院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为民服务”的宗旨,在确保民政“三无对象”病人收治的同时,积极向社会开放,增收各种自费病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精神病院卞小琴同志被市直机关党工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医院一病区继续保持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医院被市委宣传部、市报刊发行领导小组评为2006年度“文明共建、文化扶贫”先进单位,并连续三届荣获南平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主要工作指标】 一年来,市精神病院共收治住院患者296人次,其中自费病人243人次,与上年同比基本持平。全年完成门诊5161人次,比上年增加1286人次;收治110转送病人53人次,同比增加13人次。全院经济创收122万元,比上年增加30%,收支节余49万元。年内各病区、门诊、辅助科室等工作量化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创收奖金除补充医院支出不足外,大部分作为事业发展资金,投入医院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和补助“三无对象”病人的生活、医疗费用上。其中投入5万多元装修改建病员工娱疗多功能活动室,增设门诊心理治疗室一间,投入17万元购买全自动生化仪一台,补贴“三无”病人伙食费、医疗费近3万元。此外,行政后勤和病区、门诊等科室均实行成本核算制,增收节支,控制浪费,全年节约开支6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 医院两委针对群众反映,研究制定措施,并抓好落实工作。一是改建装修病人多功能活动室200多平方米,增设健身器材、电视、书报架等,丰富病人的活动内容。二是在各病区楼顶搭建凉衣棚、防晒网等,方便病人洗晒衣服。三是建立健全药房管理制度,调整和加强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确保进药安全。四是不断改善职工和临时工的福利待遇。给医护人员增加夜班费,每年给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给在职临时工办理医保、社保等。五是完善药品、设备、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制度。制定反商业贿赂服务承诺和违诺处理等制度,医院与相关采购人员签订违诺处理责任书,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廉洁约束力。同时,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电话局域网建设。上半年通过抓信息工程建设,完善和加强医院信息网络系统,使医院网络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收费系统详细介绍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等,给科室办理业务和内部资金结算,给患者(家属)医疗咨询提供了方便、优质、快捷、周到的服务。下半年,医院经过与电信部门协调,建立电话局域网,使院内办公电话和住宅电话联网,节减费用支出。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医院先后外派多人到北京、南京、上海等专科医院进行进修培训学习,外请专家到院内授课4次,派遣医务人员到上海、北京、南宁、南京等地学习交流19人次,并有9名医务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的函授学习,有5人参加各种形式的自学考试,有23人参加福建医学会举办的《福建医学》通讯继续教育学习。医院并邀请外院专家和本院医生走出去,参与内科和精神科的医学会诊交流18人次。医护带教7人,疑难危重病人病例讨论12例(比上年增加7例),抢救危重病人8例。全年病案管理无差错,甲级病例达90以上。据统计,全院3个病区,1个康复中心全年给病人义务喂饭1600多人次,剪指(趾)甲7600多人次,洗澡更衣近6000多人次,洗头理发3000多人次。经有关部门测评,病人(家属)群众对医院行风建设普遍感到满意,医疗服务过程中基本达到零纠纷、零投诉。一年来,医院通过开展“争当爱心使者,争创患者满意”系列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全院干部职工踊跃参加抗洪救灾、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带创、互动联动、扶困助残等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近万元。多次组织医疗小分队上街、下乡,到辖区、片区开展送医送药、计划生育、戒毒治疗、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咨询等科普知识的宣传义诊活动。在“三八”节期间举办拔河、羽毛球、乒乓球、扑克、跳绳等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患者的文体活动。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7

《南平年鉴 2007》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政治、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群众团体、军警、旅游·外事侨务·涉台事务、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工作、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机构

南平市精神病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