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暨志平:知白守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建盏百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728
颗粒名称:
「暨志平:知白守黑」
分类号:
K828
页数:
2
页码:
146-1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手艺人暨志平的生平事迹和建窑建盏的历史、艺术。
关键词:
陶瓷艺术
研究
暨志平
内容
探索建盏的奥秘,是我毕生的追求。——感言
纯黑如同眸子的釉色上,雪白的油滴星散,黑与白显出一种强烈而纯净的对比——这是建盏艺人暨志平的代表作“知白守黑”。知白守黑,典出《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既是暨志平的心爱之作,也命名了他的建盏之路和建盏之道。
暨志平20世纪80年代生于建盏之乡建阳水吉镇,家乡的熏陶使他冥冥之中注定踏上治盏之路。起初,他从事的是文玩和奇石行业,文玩领域的长期浸淫,使他认识到家乡建盏的价值。2007年,他拜著名建盏艺人许家有为师,潜心学习建盏。经历多年的学习和沉潜,2014年他才开始办厂,专心致志地做盏。
暨志平气质沉静,文质彬彬,喜欢道家思想,说话做事透露一股文气。这种气质,使他在从事建盏之初就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从一开始,他就为建盏神秘莫测的自然变化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深深吸引,即便柴烧龙窑一窑的成本要十二三万,即便龙窑的成品率30%远低于电窑,在自己的手艺趋于稳定之后,他还是毅然选择柴烧的龙窑。这背后,是2014年创业之初,一天安排十几个电窑,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疯狂实验斑纹悟出来的道理:只有和文化血脉紧紧联系,事业才能做得长远,自己的付出才值得。老祖宗留下的龙窑柴烧法,才是建盏之道的真正肉身。
天气、风向、风力、柴火的干湿……多种因素不同程度地共同作用在柴窑烧制上,比起电烧的稳定,柴烧多了一份莫测之态。和莫测周旋,暨志平的烧盏心态演化为“道法自然,不求而得”八个字:太执着反而累,可能把自己困在里面,一种不求而得的心态,往往会有惊喜发生。
回顾十余年的建盏生涯,暨志平的关键词是“寂寞”。起初做盏,同行寥寥无几,自己的事业和志向难有同道,是寂寞;要技术突破,试验新盏,会经历一段无人问津,是寂寞;即便现在建盏行业走起来了,面对同质化严重、价格战的乱象,以做百年品牌为目标的同道也不多,仍是寂寞。
对寂寞,暨志平有自己辩证的认识。大火后建盏行业在2017年逐渐走低,他却认为这是个机遇。他以为,红火的时候,每天都是买卖、应酬、参展,哪有时间研究制盏?冷下来,往往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思考自己的路:为何而来?往何处去?
“十七届全国工艺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金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建阳区代表性传承人”……一系列头衔和荣誉是暨志平在人前风光的“白”;一灯烛照,沉潜十年,龙窑之畔,默默钻研,是人后积淀的“黑”。如同手上的那只盏,只有知其白,守其黑,他的建盏之路,才能愈发行稳致远。
知识出处
《建盏百家》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的手艺人的生平事迹,也介绍了建窑建盏的历史和艺术。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冶
责任者
暨志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