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飞:但求璀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建盏百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718
颗粒名称: 「范大飞:但求璀璨」
分类号: K828
页数: 2
页码: 126-1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手艺人范大飞的生平事迹和建窑建盏的历史、艺术。
关键词: 陶瓷艺术 研究 范大飞

内容

坚守传统,复兴曜变!来自遗址村,我是守艺人。——感言
  范大飞,建窑建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阳区级传承人,陶瓷一级(高级技师),陶瓷工艺美术师,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非遗世界遗产工艺美术金狮奖(金奖)等奖项。
  范大飞来自建阳水吉镇后井村,是名副其实的“建盏之乡”人。后井村是建窑龙窑的所在地,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做建盏,作为打小在村里长大的孩子,他向来对建盏不陌生。那是小时候田间地头常见的“黑碗”,建盏的底座是他们用来打水漂的“神器”,一个两个三个水花,无数老盏残片沉入溪谷池塘。昔日的乡间少年长大,对建盏的认识经历了从儿时玩具到文化载体的变化,他毅然加入到研究、保护建盏的行列。
  范大飞的工作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展柜,除了自己的建盏之外,大多数是建阳其他名家的建盏——建盏交易平台,是他的主业;另一部分是工坊,他常常闭门不出,在里面拉坯、调釉、烧盏,一忙活就是半个月,光阴好过,这里燃烧着他的追求。
  从买卖建盏到自己烧制建盏,范大飞经历了思想上的变化。单纯从盈利上,建盏交易给他带来颇丰的收入,烧制建盏则处于常年亏损的状态。“以卖养烧”这是他戏称自己的工作模式。
  人到中年,范大飞越来越感觉光阴的易逝和文化沉甸甸的力量。他不再执着于一些短平快的现实利益,希望自己也能走入文化传承的行列中去。2010年北京的一次展会上,他遇见一位台湾的客商。客商了解他是建阳人之后,夸赞建盏是所有陶瓷中含铁量最高能软化水质的饮具,并对建盏种种如数家珍,勉励范大飞好好传承这一艺术瑰宝。范大飞既为对方的渊博所震撼,也为自己身为建阳人而没有传承建盏羞愧。他想,建盏交易虽然容易获利,但是交易两讫则万事休矣,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建盏的烧制虽然获利甚难,但却是技艺的实在锤炼,能够真真正正给自己带来一门技艺,走入一种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范大飞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希望今后留给孩子的,不仅是数字,还有本事;不仅是资本利益,更是文化精神。
  投身烧制建盏自然还有一个理由——热爱。建盏的千变万化、天意弄人使得建盏的烧制者兴奋无比。他们一方面努力控制原料、釉水、窑炉各种变量,希望窥破天机,另一方面又无比期待烧制随机性带来的神秘感。每一个烧制建盏的匠人,都是平衡木上的行走者。烧一次盏的周期是半个月,这半个月是心情起伏不断的过程,从期待到担心到兴奋,再到最后答案揭晓。只要某天在细小环节上有收获,一天的心情都能被点亮。他眼睛闪闪发亮地告诉我,烧制建盏,会日复一日深陷在对那种“不期而遇”美的期待中,是一种瘾。
  “璀璨”是范大飞学盏多年的代表作,也是他向心目中的神品“静嘉堂”曜变建盏的致敬之作。通体幽蓝的作品上,釉面如同玻璃一样透明纯净,斑纹丝丝清晰,油滴圆润动人,毫和油滴纵横交错,如同广漠宇宙下的无穷星体流动,这其中蕴含的神秘璀璨,正是范大飞不断拼搏的动力所在。

知识出处

建盏百家

《建盏百家》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的手艺人的生平事迹,也介绍了建窑建盏的历史和艺术。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冶
责任者
范大飞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