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蔡炳昆:国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建盏百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671
颗粒名称:
「蔡炳昆:国手」
分类号:
K828
页数:
2
页码:
3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手艺人蔡炳昆的生平事迹和建窑建盏的历史、艺术。
关键词:
陶瓷艺术
研究
蔡炳昆
内容
守住初好、守好传统手艺、守护好孩子们的未来。——感言
初识蔡炳昆师傅是从传承人的申报开始。2015年建阳区开展第二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通知发布后的第二个星期,蔡师傅的女儿带着申报材料到办公室找我。我审阅后,提了些建议后,蔡炳昆的女儿便回去修改打印了。但我满脑子里充满了好奇:一位出生在1949年,66岁的老人该有着怎样的一个传奇呢?
初审,蔡炳昆师傅的材料符合申报要求,我们非遗保护中心的同志与专家一起驱车前往蔡师父厂房进行实地考核。一栋傍山而建的上世纪70年代的水泥结构小房子,大门就开在路边。一进大门,左侧是洗衣池,右侧是个立炉。进了大厅,就是工作室,左边是一张老式四方桌,桌上放着修坯的设备刀具,右侧一个高凳,高凳下是一个老式的拉坯机,环视一圈,四处摆满了拉好的作品。工作室不大,作品展示则在房间内,这个格局很像陈大鹏师傅的工作室,一切都很简单,让我不禁生疑,这就是传说中“蔡氏三兄弟”老大的工作室吗?
我说明来意并提出要现场看蔡师傅拉坯、修坯。蔡师傅很认真地把工具摆放好,端坐在高凳上,俯身而下,熟练地摆弄起泥料,并边拉边分析,解说哪些泥料好用,要注意哪些细节,哪些作品会开裂,哪些会起泡……看着蔡师傅满脸的汗水,我们有些过意不去,提出休息一下,蔡师傅却说:平时没有做完4小时是不能休息的。说着憨厚地看向屋内的老伴,“有人监督我的工作呢”,说着会心一笑,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蔡师傅修坯很特别,是站着修的,工具是用一些钢锯片自制而成。我问起为什么是站着修坯,蔡师傅边演示边回忆:当年参军时受过伤,没法长期坐着,后来试了好几次发现站着修坯效果不错,就一直坚持下来了,并不断改善,现在越来越顺手,作品也越来精美。
修完坯后,我们此行的目的已达到,准备返程,蔡师傅却很神秘地告诉我们,让我们看个好东西,他到展厅里取出个盒子,盒子一开大家眼前一亮,一个非常奇异绽放着霞彩的建盏展示在我们面前。是一个12.5厘米左右的传统束口碗,碗身上随机地隐现着些蝴蝶般的花纹,花纹中点缀着各种色彩的小圆圈,“蝴蝶纹”外或蓝或紫或绿泛着七彩的光茫,若有生命在流动,甚是令人惊奇,把玩手中更是令人爱不释手。蔡师傅介绍:这是老蔡家的绝技“曜变盏”,蔡家兄弟都会烧,其他师傅却很难烧出这么好的作品,现在在教儿子蔡恒烧,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能学会,一直传承下去。
临走时我过去向他告别,他用手在身上拼命地擦着,然后才握上我的手。我呆了,这是怎样的双手,每个指节如松皮,都开裂,有些地方贴着胶布还渗着血。这样执着于传统工艺的手艺人,怎能不令人尊重?正是这样的一双双粗糙的大手支撑起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子孙后代更加自信。
知识出处
《建盏百家》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的手艺人的生平事迹,也介绍了建窑建盏的历史和艺术。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辉耀
责任者
蔡炳昆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