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叶礼忠:千年建盏不老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建盏百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667
颗粒名称:
「叶礼忠:千年建盏不老情」
分类号:
K828
页数:
2
页码:
22-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手艺人叶礼忠的生平事迹和建窑建盏的历史、艺术。
关键词:
陶瓷艺术
研究
叶礼忠
内容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感言
工作台前,一位老匠人聚精会神地用一管毛笔给壶坯粘接壶嘴,低头著笔,头鬓皓然,让人不由想起《世说新语》里的故事:魏朝时候韦诞擅长书法,魏明帝建造宫殿,想安放匾额,让韦诞登上梯子题写匾额。等到题好字下来后,韦诞的头发都已经变得雪白。
这位低头著笔、头鬓皓然的老匠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窑建盏制作技艺)南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叶礼忠。炼泥、拉坯、上釉、烧窑……时光流转,58年磨一技,当年入行时15岁的青丝少年,如今已成白发满头的行业翘楚。
在叶礼忠看来,传承建盏制作技艺是天意,是本分,更是责任。1948年,叶礼忠出生于建窑遗址所在地水吉镇南山村。1910年,祖父叶仁诗创办了建阳水吉半岭瓷厂(位于建窑遗址旁)。1961年,半岭瓷厂国营化,叶礼忠的父亲叶希雄受国营企业“建阳瓷厂”的邀请,担任建造龙窑等技术指导负责人,叶希雄携半岭瓷厂私营设备并入并筹建了“建阳瓷厂”(建阳水吉池中村国营瓷厂),长期担任技术负责人。1962年,15岁的叶礼忠进入瓷厂跟随父亲学艺。1979年10月-1981年5月,中央美院、省轻工研究所、省博物馆与建阳瓷厂技术人员一道组成“攻关小组”,力图恢复失传800多年的建窑建盏制作技艺,叶礼忠成了攻关小组的一员,负责兔毫盏的拉坯、修坯、烧成等核心工艺制作部分。攻关小组历时两年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成功烧制出兔毫盏。不久,专家组撤走,叶礼忠成了建阳本土为数不多的掌握建盏烧制技艺技术人员之一。此时的建盏“养在深闺人未识”,瓷厂无法批量生产,叶礼忠只能在私下里琢磨烧制技艺。随着仿制建盏产品逐渐走俏,叶礼忠和儿子叶智慧终于实现梦想,创建属于自己的建盏工作室。
2013年7月,叶礼忠被建阳区政府授予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10月12日,他获得第一批“建阳建盏”证明商标使用权;2017年2月4日,他获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部“高级技师(陶瓷工艺师一级)”。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叶礼忠50多年来潜心研究陶瓷,陆续开发出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等全国各地。细观叶礼忠制作的“金兔毫盏”,金色的兔毫闪闪发光、温润如玉、典雅华丽,静心凝视,似乎一股祥瑞之气袅袅而来。他研制成功的“紫气东来”窑变盏,紫色的釉面中窑变出各种花纹。他的“忠”字款兔毫盏在消费者心中刻下深深烙印,成了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目标。2014年1月,叶礼忠创作的“银兔毫碗”荣获2014第二届“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金奖;2014年5月,叶礼忠的陶瓷作品“金兔毫碗”荣获第九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最让叶礼忠欣慰的是,儿子叶智慧继承了他的建盏制作技艺。陶瓷世家,悠悠建盏,后继有人。
知识出处
《建盏百家》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的手艺人的生平事迹,也介绍了建窑建盏的历史和艺术。
阅读
相关人物
丁晓雄
责任者
叶礼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