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蔡炳盛:千年窑火传承不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建盏百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662
颗粒名称:
「蔡炳盛:千年窑火传承不辍」
分类号:
K828
页数:
2
页码:
1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手艺人蔡炳盛的生平事迹和建窑建盏的历史、艺术。
关键词:
陶瓷艺术
研究
蔡炳盛
内容
秉承匠心,为建盏这个断代的文化应该被认知被传承而不断努力,无怨无悔。——感言
蔡炳盛出生于陶瓷烧制世家,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师,在陶瓷烧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蔡炳盛自1982年独立研究建盏烧制至今从艺30多年,对建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对宋代老盏有着深刻的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烧制的建盏作品,釉色优美韵味十足,不仅在业内享有盛誉,在建盏爱好者界也有良好的口碑。在全国各个博览会上赢得多次金牌大奖。其创办的南平市建阳区蔡氏建盏研究所于2014年获得了“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称号,2017年获得“南平市传统工艺美术企业建盏烧制示范基地”等殊荣。
蔡炳盛,建盏“复活”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也是省陶瓷艺术大师、省民间工艺大师、建盏品鉴专家,南平市建阳区蔡氏建盏研究所获得了“南平市传统工艺美术企业‘银蓝油滴鹧鸪斑’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
蔡炳盛的曾外祖父杨天成是一把烧窑好手,在清末宣统年间就是当地有名的陶匠艺人,烧制的水缸、瓦罐和碗碟等陶瓷远近闻名。这个烧窑的技艺传给了他的爷爷,爷爷又传给了他的父亲。
蔡炳盛14岁就进入七里排陶瓷厂工作,在泥与火的锤炼中熟练掌握了选泥、搅拌、淘洗,挤干、练泥、拉坯,修足、上釉、烧窑、控温等烧窑的全部技术。烧出的水缸、瓦罐和碗碟等物品,结实美观耐用,很受当地人的喜欢。
1979年,北京研究所的邹应林等一批瓷器专家进驻水吉瓷厂进行建盏烧制技艺恢复公关研究。同时考察了水吉的粘土及烧制瓷器的环境。两年后,专家研究组烧制出了建盏的“兔毫盏”釉面。蔡炳盛对此十分感兴趣,还给攻关小组成员提供了自己烧制陶缸时需要加草木灰的配釉方法,以及烧制时如何注意窑温掌握等经验。
1982年,26岁的蔡炳盛到政和烧制建盏。他借了一座窑,在一座四处漏风的木板屋内,将自己简单安置了下来。首次烧盏没有一件成功,蔡炳盛并没有灰心,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从没打过“退堂鼓”。终于在这年末的一天,烧出了期盼许久的兔毫盏。
酷热的夏天,室外气温接近40℃,位于水吉镇的“蔡氏建盏研究所”内,蔡炳盛正专心致志地修坯,后方一排排已经施釉的盏坯正在静静等待入窑烧制。
从14岁开始烧制陶瓷,蔡炳盛在泥与火中锤炼了50多年。自1982年烧制建盏伊始,从他这儿开枝散叶走出去的建盏烧制技艺匠人有19人。蔡炳盛烧制的建盏在器型、坯胎的制作上达到与宋代建盏完美相似的程度,充分传承了宋盏的经典。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他撰写了《试论建盏的烧制工艺》《建盏的柴烧制作》等论文,在全国性杂志刊发;5万多字的专著《建盏技艺》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学术研究中传承建盏文化,他留存建盏烧制技艺,做到技术与学术共进,实现古老技术的薪火相传。
知识出处
《建盏百家》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的手艺人的生平事迹,也介绍了建窑建盏的历史和艺术。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柳珍
责任者
蔡炳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