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国建窑世界建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建盏百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655
颗粒名称:
中国建窑世界建盏
页数:
6
页码:
1-6
内容
建窑是两宋时期的名窑,以烧制黑釉瓷而闻名于世,其出产的建盏是历史上著名的茶盏之一,它那秀丽典雅的造型、璀璨如星光的釉色装饰、古朴厚重的胎质,在宋代被认为是“斗茶”茶具的最佳珍品。抖落历史的尘埃,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失而复得,凤凰涅槃,重现当今。盏因茶而兴,茶因盏而妙。这些年,随着各地品茶之风日盛,建窑建盏更是声名鹊起,再度走俏大江南北,享誉海内外。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建窑生产的最大魅力。每个建盏在黑釉或褐色釉的衬托下,经光的照耀.可以变幻出各种光彩夺目的绚丽色彩,呈现千变万化。
何谓建窑建盏?建窑得名于唐宋时期窑场所在地建州府(今南平建瓯市),为福建闽北地区的州郡治所,而我国唐宋时期的瓷窑,一般以所在的州、县命名,所以建窑就是当时的建州窑,简称建窑。今位于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池中村旁,北距水吉镇7公里,西距建阳区33公里,这片总面积约12.6万平方米的窑址,呈环状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包括庵尾山)、大路后门和营长墘(又名社长埂,包括源头坑)等处。
建盏指建窑黑瓷中的碗类,盏的本义则是比碗小的器皿,或者说是一种小碗。建盏的胎质是以建阳当地含铁量较高的红壤土作为主要胎料。建盏的造型俊巧多姿、秀丽典雅,大致可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4类。建盏的釉色纹样是其主要的特征,它的釉色漆黑发亮,花纹精美夺目,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它有3种代表性的釉色盏:曜变盏、油滴盏、兔毫盏。
因茶而兴,因茶而衰
建窑建盏创烧于晚唐五代,兴盛于两宋,元代之后,建窑建盏逐渐停烧,之后数百年,建盏烧制技艺失传。建窑建盏的兴衰可谓兴也因茶,衰也因茶。
晚唐五代是建窑建盏创烧时期,其产品胎、釉层较薄,胎色灰黑,釉层黑褐色,光素无纹。
两宋之际,建窑建盏风靡一时。宋代是福建经济、文化发展鼎盛阶段,也是福建制瓷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崛起于福建北部的黑釉瓷是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黑釉瓷窑中又以建窑最具代表性,与此同时,武夷山遇林亭窑、延平茶洋窑、建瓯小松窑、政和东平窑等一批窑场也大量仿制生产黑釉瓷器,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窑系,与浙江龙泉青瓷、江西景德镇白瓷,形成宋代制瓷业青、白、黑“三分天下”之势。建窑系黑釉产品,除供本地使用外,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近年来在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大量出土了宋代福建北部地区生产的瓷器,可见当时瓷器业的兴盛。
建盏在宋代之所以流行,并且有着极高地位,主要是因茶而兴。宋代斗茶文化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民间百姓也引为时尚。建盏造型别致,边薄底厚,胎骨厚重、坚硬,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隔热性,最适合斗茶。宋徽宗在《大观茶录》中忍不住赞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一代文豪苏轼也有“明窗浅紫盏,色味两奇绝”的赞叹。
建盏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使用功能不仅令国人叹为观止,成为宋代社会的特殊文化载体,它还伴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风靡海外,随着福建的泉州、福州等港口以海运出口到伊朗、埃及等西亚、北非、中欧等国家。2007年4月,“南海一号”沉船从广东阳江一带打捞出水,就发现了大量的黑釉建盏。目前,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等世界大型博物馆都收藏有中国的建盏。
元朝时期,中国饮茶方式转变,斗茶风潮减退,散茶逐渐在茶叶消费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之后的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贡茶改制,废除团茶,改用散茶,饮茶方式走向简单化,盛行300多年的宋代点茶法迅速衰落,最终演变成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并沿袭至今。因此,建盏便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到了明代中期,建窑也停烧了建盏。
因为斗茶,建盏名噪一时,成为宫廷御用茶盏,风靡朝野,“身价”倍增;也因为饮茶方式转变,昔日备受青睐的建盏就这样在历史中悄然隐退。正所谓盏因茶而兴,衰也因茶。
寻梦千年,重放异彩
为恢复和探索烧制建窑建盏的技艺,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先后对建窑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还有数次调查。分别是1954年3月,华东文物工作队曾到建窑进行调查,在芦花坪、大路后门和牛皮仑调查到11处窑址。当时在平地尚可见到明显的馒头形孤堆。随后,1957年、1960年和1977年,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与福建省文管会对建窑进行了调查,于芦花坪所在的两处窑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丰富的资料。
1989年5月到199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与福建省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先后两次对建窑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重点发掘,其中大路后门的一条龙窑,长达135.6米,创下国内已知龙窑最长纪录,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龙窑。
此后,建窑工作队于1991年10月和1992年4—7月,对建窑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工作。特别是1991—1992年的发掘,规模大,共发现相互双叠压打破关系的窑炉遗迹10座,揭示了建窑自晚唐、五代至南宋晚期或元初较为清晰的历史面貌和烧瓷工艺的发展脉络。2001年.建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2014年11月至12月,福建博物院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建阳市博物馆与闽越王城博物馆共同组建了遗址考古调查工作队,对窑址进行了一次更加细致的调查,确定每一处窑址的窑炉所在位置及遗物的具体分布范围,为建窑保护规划的编写提供了确切的考古调查依据。
1979年9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部门和单位组成了仿制建窑宋瓷“建盏”兔毫釉科研小组,全力破解古代建盏的烧制技术。经过上百次的烧成实验,终于在1980年初试成功。
1981年3月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建盏的样品。5月7日-5月10日,福建省科委邀请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历史博物馆、轻工部陶瓷所、上海博物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浙江美术学院、厦门大学、福建省轻工厅等30多个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对仿古建盏产品进行鉴定。专家在鉴定书上写道:“仿宋兔毫盏在造型上、釉面效果上,具备宋瓷兔毫盏所具有的传统风格和特点。不仅达到形似、质似,而且还达到神似。”这颗瓷坛皇冠上的“黑珍珠”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再次惊艳于世!20世纪末,带耀斑的仿曜变天目盏也获得成功。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分别于2009年5月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扬天下,再现辉煌
朱熹故里宋慈家,建本偏偏爱麻沙。建盏千年曾御用,窑开万彩现奇葩。失传600多年的建盏烧制技艺重现光彩以后,建盏产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一、产业集聚发展
从2012年起南平市和建阳区认真实施“品牌建盏、文化促盏、创意兴盏、科技强盏”的发展战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导入,打造平台,培育龙头,把建盏与朱子文化、宋慈文化、建本文化、茶文化等结合起来,坚持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凸显产业集聚效应。建设集销售、展览、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建盏文化街,已成为建盏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投资近2亿元的考亭建盏文创园已投入使用。武夷山慈心园有限公司、建阳贵稀堂陶瓷有限公司获评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木易阳建盏、芦花坪建盏、御兔建窑陶瓷等18家建盏企业列入规上文化企业。建阳区还将通过打造中国建盏文化交易中心、建盏检测中心、建盏研究保护展示中心、水吉建盏特色小镇等一批核心产业集聚平台,推动建盏产业集聚化发展。截至目前,南平共注册建盏企业4745家,共有建盏从业人员3万多人,建盏产业形成的产值45亿元。
二、品牌价值倍增
2015年7月,建阳建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12月,建盏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9月,建阳被授予“中国建窑建盏之都”称号。2018年5月,南平正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建盏》,进一步规范建盏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和使用。建阳区还制定了《建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成立建盏地理标志产品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全区的建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日常管理。2018年,在中国南平“武夷品牌”发布会上,建盏以151.8亿的品牌价值位居榜首,2020年,“建盏”位居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单第20名,获评品牌价值160.43亿元,为工艺品及其他类品牌价值最高值。
三、内外交流拓展
通过举办“建盏——寻味千年造盏工艺”展览,到福建省非遗博览苑、内蒙古呼伦贝尔、陕西西安、辽宁沈阳、贵州黔东南、云南、吉林等地开展现场推介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举办中国建窑建盏精品展。每年组织建盏企业参加香港、深圳、厦门文博会等各类展会,多方开拓展示渠道。2017年,参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北京举办的绿色发展专题宣介会。2019年7月,参加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动。2017年9月30日成功举办“第九届海峡论坛·首届建窑建盏(建阳)文化博览会”,2018年9月举办第二届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2019年10月举办第三届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暨大武夷文化和旅游精品展。
随着建盏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也开始备受关注。2016年11月6日,在保利(厦门)2016秋季拍卖会上,聚贤建窑文化研究院院长陆金喜制作的“新建窑曜变天目建盏”以112.7万元成交。2016年,在美国纽约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宋代建盏以1708万美元的成交价,创下建盏成交的最高价。2017年,在福建南平建盏拍卖会上,李细妹烧制的建盏“万山可染”以2600万元创现代建盏成交价新高。
建盏文化交流也频频走出国门,足迹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参加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世博会,2017年参加阿斯塔世博会。建盏作为珍贵礼品,除进入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博物馆、茶博馆外,还先后被南非总统府、斯里兰卡总统府以及波兰、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博物馆珍藏。2017年9月3日,在厦门召开的金砖五国会议上,建盏作为国礼,赠予各国领导人和贵宾。建窑建盏也成为一张亮丽名片,活跃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
四、技艺薪火相传
着力培育建盏大师,组织建窑建盏传承人参加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班、艺术设计等培训班,为建盏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14年,邀请有关专家走进建阳为建盏企业家进行策划营销培训,提升企业文创理念。2016年,联合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在建阳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传承基地”和“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南平艺术学校陶瓷艺术教学点”。2018年举办南平市“建窑建盏十佳新秀”评选。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武夷学院作为建盏传承人定点培训院校,先后培训建盏技艺传承人200多人次。
建窑建盏技艺传承还走上了产学研合作之路,形成了政府主导型产学研、企业创新创业为主导的产学研、高校与科研机构主导型产学研、混合主导型产学研的模式。2017年,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授牌建阳春盏建窑陶瓷开发有限公司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实训基地。
孙建兴、许家有、黄美金、蔡炳盛、陆金喜、詹桂溪、阙梅娇、叶礼忠、廖设生、孙福昆等一批建盏匠人,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和研究遗留建盏残片的烧成规律,尝试新的配方丰富建盏品种,运用现代科技改进烧制技艺,不断将建盏这一国之瑰宝发扬光大。2018年,国家级非遗(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美金被文化部评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建盏的魅力也吸引来了建阳许多年轻人,他们在父辈们的影响和指导下,开始投身建盏行业,传承建盏烧制技艺,正逐渐成长为这一行业新的中坚力量。目前初步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传承体系,逐步形成了有序的阶梯式传承态势。现有非遗项目(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20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3人、市级23人、区级传承人83人。
建窑建盏,始自民间,风靡朝野,堙没历史,重现当今。建窑建盏这颗曾芳华一时的“瓷坛明珠”,凝聚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在拂去岁月的风尘,重新焕发出熠熠夺目的迷人风采。中国建窑,世界建盏,一定能辉煌接续,享誉全球!
王松雄/南平市作家协会主席
知识出处
《建盏百家》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的手艺人的生平事迹,也介绍了建窑建盏的历史和艺术。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松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