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一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5044
颗粒名称: 南平一中
分类号: G718.3
页数: 3
页码: 337-339
摘要: 本文记述南平市南平一中介绍了提高教职工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竞赛活动、高考再传捷报、德育教育、灾后重建、改善办学条件等。
关键词: 南平市 教育 南平一中

内容

【提高教职工素质】 通过出宣传栏,广泛宣传“十六大”精神,请讲师团团长到校作报告,提高教职工思想理论素质。召开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校党总支委员会,召开第八届教代会暨工代会,产生了新一届校工会委员会。学校领导班子在抓思想政治学习的同时,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提高业务能力,并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岗位练兵和推选“名师”活动。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形成制度,结教学对子建师徒关系,以老带新。明确要求教师以教书匠型向学者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鼓励教师在职进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行政后勤职工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多人。课件制作演示、优质课比赛有多位老师获奖,其中课件获省一等奖1人,市一等奖1人,获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物理教学大赛市一等奖1人,省市优秀论文13篇。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确立创建国家级示范校的目标,注重双基与能力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实践创新。进行省级教研教改课题“大语文教育”及“课内外结合,开展生物实验”以及各学科的教改实验。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奖励师生的唯一标准,不公布学生成绩,不排名次。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注重素质培养,坚持开好选修课和社会实践课,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注重能力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坚持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开展科技节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有版报、科技报,书法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在体育节上(运动会),学校选手屡屡刷新校运会记录,有35人次破十项校运会记录。学校艺术团坚持开展活动,校合唱团、舞蹈队、铜管乐队在校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中大展身手。校合唱队参加市歌咏比赛,获市三等奖,并得到音乐界专家的高度评价。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在高一年段,全面完成“研究性学习”的第二阶段即“实践体验阶段”课题研究工作。在高二、高三年段,“研究性学习”试验班已进入成果验收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政、语、史、地、英、数、理、化、生,还有音乐、体育,学生研究涉及的课题,不仅表现了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品质和艺术追求的品位。学校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提供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举行了两次论文答辩会,一次“研究性学习”专题观摩教学活动,汇集装订一本学生关于“研究性学习”论文集。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正式排入课程表内,每个阶段的学习、研究内容、进度安排科学有序,阶段性过程成果评审规范认真,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的研究,初步实现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学校现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房等多媒体设备。电子备课室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制作课件以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学习和使用校园网,学习网页制作。6月,学校举行一次教师自制课件的大型比赛活动,评出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多媒体和学生计算机室每天的使用率达100%,初步完成学生题库和资料库的建设。
  【竞赛活动】 有19位学生参加第17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其中作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15位学生参加第五届北京市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其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5项。高三学生参加全国数学联赛荣获全国优胜奖3名,市二、三等奖11名。高中物理奥赛荣获全国三等奖2名,市一、三等奖共14人。有多位学生参加全国第九届“金球杯”、第二届“繁星杯”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分别获“金奖”3名,“银奖”4名和“一等奖”1名。参加“世纪之展”情系中华书画艺术大展,获“金奖”4名,“银奖”4名,有的作品在俄罗斯中央美术家展会上展出。在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学校选手在女子乙组和男子乙组排球竞赛中双双夺取银牌,同时,学校选手还获男乙足球第五名。
  【高考再传捷报】 2002年,是学校由完全中学改制为独立高中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学校各学科教师认真分析,发挥集体智慧,采取相应对策,使毕业班学生思想稳定,心理状态良好,成绩稳中有进。即使在“6·15”特大洪灾面前,高三学生在全校教职工的关心帮助下,保持学习、生活正常运转。2002年,校毕业生655人,本科上线401人,占全校应届毕业生总数61.2%,名列全市首位。高职、高专上线人数626人,占全校应届毕业生总数95.6%(以上人数均不含艺术、体育类考生)。全市学科高考成绩评比中,南平一中荣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总体评比获一等奖,其中唐夏庆学生摘取全省英语科考试的桂冠。
  【德育教育】 学校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根据上级的部署,组织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征订中共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联合编写的《学生道德修养读本》,请市讲师团孙祖汉教授为全校教职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报告会。通过思想政治课、班会课、讲座、竞赛、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根据教材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组织学生观看学校举办的迎“十六大”成果展,在升旗仪式、班会课等宣讲贯彻“十六大”精神。学校乘申报“省级文明”学校的东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习惯,并顺利通过市级文明学校的评估。组织团员青年到敬老院义务劳动,开展植树、读书等有益的活动。校“迈向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竞赛活动,得到上级团委的充分肯定和赞誉,获省级表彰。学校还被评为省级首届“绿色学校”。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文明市民业余学校”以及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每学期,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家访。积极参加社区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系的育人工作网络,形成德育新格局。
  学校成立学雷锋活动小组144个,师生共同到福利院、石碑、九峰桥等处做好事。各年段“爱心助学基金会”帮助特困生,共发放助学金2万多元。高三(12班)一位学生因患脑积水,学校团委、学生会提出倡议,学生捐款17241.3元。校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组织学生干部到大横高科技园区、大展集团、石佛山等德育基地进行活动。组织高二年段672位学生到沙溪口、夏道、湖尾进行为期两天的远足拉练社会实践。请32267部队领导到校作国防教育报告,还举办了国防教育图片展。组织高一、高二优秀学生赴北京参加全国第十届中学科技、军事夏令营,增进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理解。坚持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校园拒绝邪教”等活动,在校园内形成“崇尚科学,拒绝邪教”浓厚氛围。
  【灾后重建】 “6.15”特大暴雨,造成胜利大厦基建工地驳岸塌方,危及学校学生公寓及校办工厂厂房,学生公寓靠近校办厂一侧和校办厂塌方。学校果断采取措施,一方面及时撤出学生,一方面将险情及时上报。在市委市府、市委宣传部及有关单位领导关怀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妥善安置了近500多名寄宿生,确保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6·15”特大暴雨,使学校损失严重,但学校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抗灾自救。年内拆除断裂的学生公寓和原校办厂房,并已在原址施工建新15层的学生公寓。
  【改善办学条件】 在校园建立新报刊专栏、宣传专栏、橱窗、每日新闻、校内电视、广播、警语牌等,教学楼悬挂名人名画,校容校貌逐年改观,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扩大学生活动场所,完成“一户一表”电路的改造,学校电网变空中高架线为地下电缆。新增了五类现代化钢结构路灯和一台500KW的专用变压器,为食堂购置了电锅炉,结束了学校食堂因长期烧煤而污染环境的历史。新建的60米跑道及专用教学楼年底竣工。新购置一台光电阅读机,配置66台联想启天2610-P4型计算机,新增添一间学生计算机机房,实现一人一机目标。校园网络完善,使之能正常运作,校园网管理平台采用清华紫光公司开发的校园先锋资源库管理平台和I—SCHOOL校务管理平台,对学校的相关资源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方便。为实现南平地区各中小学资源共享的目标,学校增设浙大网络开发的校校通校园网管理平台。
  【安全教育】 请市消防干警来校进行消防知识宣讲,开展灭火演练,增强消防意识。学校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船等。校食堂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合格,所有的人员健康达标;并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等相关法规,加强校食堂、饮水及周边饮食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校内外安全工作网络健全,各楼栋设有安全员,有门卫,夜间有专门的巡夜值班人员,重点防范处还安装了报警器。消防设施按照消防部门要求配置。定期检查校园安全,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2003

《南平年鉴2003》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政治、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群众团体、军警、旅游·外事侨务·涉台事务、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工作、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机构

南平一中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