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 对外经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635
颗粒名称: 招商 对外经贸
分类号: F740.4
页数: 11
页码: 244-25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平市招商对外经贸工作情况。包括招商工作、对外经贸工作、外资利用、改善软环境、召开洽谈会等几方面。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对外经贸 南平市

内容

综述
  【招商工作】 1995年,南平市的招商工作在推出重点招商项目,强化招商力度,落实招商成果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年初,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市、县(市、区)两级都要推出几个大中型重点招商项目。会后,经推荐、筛选、论证,确定市直属重点招商项目8个,各县(市、区)重点招商项目10个左右。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按行业、规模分类,编印招商项目书。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赴港招商和“9·8”厦门洽谈会,抓好招商成果落实。3月13~23日,市长夏玉瑚、副市长陈满泉、市政协副主席刘悦武率团赴香港招商。这是南平地改市后首次赴香港开展招商活动。招商活动突出市直单位的招商主体作用。市经委、农委等部门都组织所属企事业单位,同期赴港招商。招商引资成果明显,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81个,总投资3.39亿美元。协议外资2.26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56项,总投资1.98亿美元,合同外资1.47亿美元。9月8日,市委书记林克敏、市长夏玉瑚、副市长陈满泉和10县(市、区)的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在厦门参加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经过积极争取,共签订外资项目169项,总投资5.8亿美元。协议外资4.4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127项,合同外资2.08亿美元。招商会后,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招商项目。市外经贸委深入县市,指导县市开展项目申报。至年底,签约合同项目落实率达60%以上,居全省山区地市前列。同时,市政府及各县(市、区)还多次组织团组赴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地区开展直销式招商,组团赴沿海地区开展山海协作。
  1996年,本市招商工作在招商项目、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新突破。年初,市政府召开全市利用外资项目储备会议。对外资项目储备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层层筛选,全市共推出招商项目530项,总投资20亿美元。尔后又多次组织走访重点县(市、区)和市直经济主管部门,选择90个重点招商项目,编印成中英文对照的招商项目册。再从中精心筛选出23个有规模、上档次的项目,编制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印一项一册的中英文对照招商资料,为全年招商工作打好基础。在推出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境内外招商力度,以3月份赴港招商和“9·8”厦洽会为重点,组织多层次招商活动,狠抓招商成果的落实,取得明显成效。3月,市政府组团赴港参加’96(香港)福建“九五”规划说明会招商活动。在此次招商活动中,共签订外商投资合同37项,总投资1.5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9亿美元。7月底,市长夏玉瑚、副市长陈满泉带队赴港招商.在香港召开南平市海外招商顾问座谈会和招商项目洽谈会。8月,市委书记林克敏、副市长陈满泉带队随省团赴马来西亚参加“第二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和“马来西亚——中国福建投资洽谈会”,联络乡情、招徕客商,为“9·8”厦洽会招商活动奠定基础。“9·8”厦门洽谈会期间,市委书记林克敏、市长夏玉瑚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分别带队,赴厦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市共签订外资合同128项,总投资2.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此次招商洽谈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大中型项目增多,单项合同利用外资额大幅提高。单项合同平均利用外资达2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60万美元。顺昌佛根特殊造纸有限公司总投资9988万美元,是迄今全市规模最大的独资企业。各县(市、区)都明确建立外资项目目标责任制,确定重点项目由县(市、区)领导牵头,组织部门业务骨干和项目承办单位有关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定期通报项目落实进展情况,加快招商项目的落实进度。同时,新批项目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工业项目明显增多。当年新批工业项目60项,合同外资1.4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新批项目的66.7%和79.8%;房地产项目有所回升,合同外资比上年增长115%。
  1997年,全市共推出对外招商项目633个,总投资20.5亿美元。其中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14.73亿美元。全市上下组织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活动,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围绕“5·18”南平贸易洽谈会开展3次大规模的招商活动。3月,由市长夏玉瑚、副市长陈满泉带队赴香港招商,成功举办南平招商联谊洽谈会。3月底,副市长宫维祺带队赴上海举办“5·18”南平市招商洽谈活动新闻发布会。4月中旬,市委副书记袭祖成、副市长陈满泉带队赴闽东南沿海开展招商,在福州、泉州、石狮举行3场新闻发布会。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5·18”南平贸洽会取得圆满成功。近千名海内外客商云集南平,共签订投资项目113项,总投资2.92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85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76项,总投资1.9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交3064万美元。二是围绕“9·8”厦门洽谈会开展务实招商活动。在厦洽会期间,共签订外资合同项目127个,总投资3.04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59亿美元。三是加大山海协作力度,拓展招商引资地域。10月,市长李川、副市长陈满泉带队赴深圳、珠海招商,成功引进珠海客商黄志中开发九峰山、古越洲及延平湖,对促进本市形成“北山南水”大旅游格局产生积极作用。四是各级、各部门围绕市政府组织的大型招商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直销式招商洽谈活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先后组织招商活动60多次。建瓯市主要领导为北津电站项目几下广西,延平区在深圳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引资工作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建瓯北津电站、南平昌宝丰烤鳗、南平九越湖旅游娱乐发展有限公司、浦城正大二期工程扩建等一批大中型项目的签约报批落实和竣工投产。是年,对外招商的主要特点是支柱产业的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新批外资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鼓励的基础设施、农业种养、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到资,占实际到资总额的73%。房地产项目稳中有升,实际到资较上年增长30%。
  【对外经贸工作概况】 1995年,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外经贸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对外经贸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6家,合同外资金额1.75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1.41亿美元,比增27%;外贸出口6279.68万美元,比增17.22%;外派劳务848人,比上年增长50.62%。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对外经贸工作座谈会和外资工作分片现场办公会,对全市对外经贸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将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任务层层分解,建立责任制,确保全年外经贸工作的顺利完成。市政府成立外商投资企业税外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收费的若干暂行规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1996年,全市外经贸系统的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九五”头年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9家,合同外资金额2.25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1.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全市外贸出口7140万美元,比增13.70%。外派劳务1051人,比增23.9%。在匈牙利、罗马尼亚新办2家境外公司。市委、市政府布置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活动,印发《关于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决定》。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都提出贯彻意见,狠抓落实,使南平市的投资软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增强了外商的投资信心。下半年,全市不仅新批外商投资项目逐步增多,而且原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项目也逐渐增多。全市有18家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增资1900万美元。
  1997年,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市外经贸系统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克服困难,各项业务取得新进展。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94家,合同外资金额2.32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1.6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市外贸出口8352万美元,比增17%。外派劳务1283人,比增22%。在日本、越南新办2家境外公司。5月18日,市委、市政府隆重举办’97南平投资贸易洽谈会,共签订投资项目113个,总投资2.92亿美元,签订合同项目76项,总投资1.9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不断完善投资软环境。
  【外资利用稳定增长】 1995年,全市新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126家,比上年下降20.3%,合同外资金额1.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长率20个百分点。新批的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属于国家鼓励的基础设施、工业加工和农业种养项目比例,由1994年底的57%上升至89%。全年共批准淡水养殖项目55家,合同外资4283万美元,外商实际到资4350万美元。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的饲料生产和鳗鱼加工企业的发展,本年批准设立烤鳗项目2个,饲料加工项目3个。外资来源仍以港、台地区为主,从实际到资看,来源于港澳地区的资金达1.06亿美元,占全市外商实际到资总额的75%;来自台湾地区的资金1404万美元,占10%;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资金1153万美元,占8%;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资金940万美元,占7%。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由浦城生化厂同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兴办,项目规模大、档次高,是南平市近年吸引国内外大财团的成功范例。7月,南平亚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吸收马来西亚源光控股有限公司参股经营,成立福建源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南平市首家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南平市利用外资工作在形式上又有新突破。
  1996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0家,合同外资金额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市已开业投产的430家三资企业共完成产值14亿元,出口创汇5014万美元,涉外税收入库421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2.7%和25%。新批的外商投资项目数量虽然下降,但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大中型项目建设速度加快。全年共批准工业项目60项,合同外资1.43亿美元。单项平均合同利用外资达2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60万美元。
  1997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94家,比上年增长147.8%,合同外资2.32亿美元,比增3.1%;实际利用外资1.652亿美元,比增13.8%,继续走在全省山区地市的前列。外商投资企业生机勃勃,已开业投产的450家三资企业共完成产值16亿元,出口创汇5507万美元,涉外税收入库607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9.9%和3.9%。全年有13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增资3085万美元。外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趋好,产值效益同步增长。南平昌宝丰烤鳗6月投产,到年底实现产值8000万元。浦城正大生化二期工程扩建完成,当年实现利税7000万元。外商投资企业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改善软环境】 1995年,为了营造更好的投资软环境,根据省统一部署,市政府成立清理外商投资企业税外收费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陈满泉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市10个县(市、区)也相应设立了机构,部署执收单位进行自查自纠,摸清收费项目和种类。全市召开三资企业代表座谈会,开展税外收费情况调查,取消9项收费项目,出台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收费的若干暂行规定》。在南平市(延平区)、武夷山市、建瓯市范围内试行外商投资企业报批登记制度,简化外商投资企业报批手续,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996年,为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活动。年初,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决定》下发后,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迅速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贯彻,从4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面上推动。年初就组织4个调查组对南平旅港联谊会成员在闽北投资的38家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列出4大类20个问题。尔后又召开在延三资企业代表座谈会,多方听取意见,深入了解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而,一方面全力帮助协调解决,一方面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详细汇报调查情况,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发文至有关县(市、区)和部门,要求尽快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通过这些较大规模的调研、座谈活动,有力地推动“服务年”活动向纵深发展。二是点上突破。各有关部门集中力量,抓住一批长期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向有关领导、部门呈报疏通,向合作双方和群众协商调解。通过艰苦工作,使“服务年”活动取得实质性成效,一批老大难问题基本解决。如南平源光亚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南平食品厂因“参股”、“退股”引发的纷争问题;南平旺隆房地产公司“黄金中心”裙楼建设问题;南平海盛房地产公司拆迁问题等等。各县(市、区)也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一批难点问题。光泽县政府组织县建委、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协同行动,强行拆除挡道的“钉子户”,解决了光泽福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拆迁问题。三是落实检查。5月,市里组织4个调查小组分赴10个县(市、区)调查“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6月,市政府、市政协联合组成调查组对10县(市、区)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10月,市外经贸委召开各县(市、区)外经贸委主任会议,听取前三季度“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具体部署四季度活动任务和要求。11月中旬,市外经贸委领导带队,兵分两路走访延平、建瓯、建阳、邵武、顺昌、光泽等县(市、区),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四是清理税外收费。市外经贸委协同监察、物价、财政部门做好清理税外收费工作,巩固清理税外收费成果,规范收费管理。并拟定“票费分流”办法,汇编收费标准分发各三资企业。各县(市、区)也分别采取有效措施,使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税外收费工作规范化。“服务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的投资软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增强了外商的投资信心。全市有18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增资1900万美元。
  1997年,继续深化、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活动。一是继续抓好清理乱收费工作。年初实施“票费分流”和缴费“明白卡”制度,举办缴费“明白卡”说明会和颁卡仪式,向各部门和外资企业宣传实行“明白卡”的意义和目的,营造舆论氛围。二是营造政策环境。参照省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12月,市政府又制定《关于鼓励客商开发九峰山、古越洲岛旅游项目的若干规定》,对南平九越湖旅游娱乐发展有限公司的开发项目实行项目优惠政策,逐步形成综合性、行业性、项目性优惠政策相互配套的政策环境。三是发挥外商投诉协调中心的作用。全年共受理外商投诉19起,90%的投诉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受理调解案件6起,其中4起已圆满解决,2起正在协调解决中,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四是着力解决外资企业的老大难问题。4月,市委书记林克敏、副市长陈满泉带队赴光泽解决外资企业遗留问题;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市外经贸委抽调精干人员,深入基层、企业走访了解客商在南平投资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并将问题呈报市委、市政府,圆满解决了拖延数年未决的客商分利和企业欠款问题。投资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增强外商投资信心,全年有13家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增资3085万美元。
  【’97南平投资贸易洽谈会】 1997年5月18~19日,市委、市政府在南平隆重举办’97南平投资贸易洽谈会。这是本市首次举办的大型经贸洽谈会。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澳门、台湾等12个国家地区的外商,以及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河南、黑龙江、辽宁等省市和厦门、福州、泉州等地市的客商、记者近千人参加了洽谈会活动。省政协主席游德馨,省委副书记林兆枢,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家坤,省人大副主任黄文麟,省政协副主席叶庆耀,外经贸部驻福州办事处特派员陈之孝,香港华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承明,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执行主席黄光汉,南平旅港联谊会会长邱祥坤等出席开幕式,并为洽谈会展馆开馆剪彩。开幕式由市长夏玉瑚主持,市委书记林克敏致开幕词,林兆枢、邱祥坤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后,省、市领导及海内外宾客踊跃参观展馆,进行贸易洽谈。
  在贸易洽谈会期间,市政府举行福建昌宝丰冷冻食品公司烤鳗厂、民营科技园亚达电子城、进出口货物报验中心、外贸大厦、玉屏山开发区交通大厦、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第三期引进碱锰电池生产线等一批项目的开工、竣工仪式。举办投资项目介绍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宫维祺及市直有关单位领导分别介绍了闽北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和重点招商项目,引起与会客商的广泛兴趣。市委、市政府还举办隆重的欢迎酒会和大型文艺晚会及投资项目签字仪式。
  在此次贸易洽谈活动中,全市共推出633项,总投资20.56亿美元,利用外资13.7亿美元的招商项目参加洽谈。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共签约投资项目113项,总投资2.92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85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76项,总投资1.9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协议意向项目37项,总投资9966万美元,协议外资5123万美元。香港祥业集团、豪利置业集团、集友集团、万贤榜集团和英国国家太平洋电力公司等一批集团公司和南平市的企业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在贸洽会上,许多外商对贸洽会上展出的闽北产品饶有兴趣。经过洽谈,共达成75项贸易合同,出口成交额3064.7万美元。出口产品销住日本、东南亚、欧共体、东欧的8个国家和香港地区。贸易洽谈成绩显著,达到预期目的。
  出口贸易
  【概况】1995年,全市外贸部门克服出口退税滞后和退税率下调,出口成本增大等困难,出口贸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外贸出口6279.68万美元,完成省下达年度出口计划的112.14%,比上年增长17.22%。其中国有外贸企业出口2193.87万美元,比增89.6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085.8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72%。全年外贸自营出口1424.4万美元,比增29.4%。出口贸易特别是国有外贸企业出口的迅猛增长,推动了全区外向型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是广泛接触客商,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各级外贸企业紧紧抓住“9.8”厦洽会、春秋两届广交会和上海华东交易会的参展机会,广泛接触客商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出口渠道。在巩固、扩展日本和香港地区等传统外销市场的基础上,着力拓展欧、美、非洲,东南亚和南美市场。同时,认真组织参加由国家贸促会以及省、市组织的国外展销活动。分别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博览会、日本东京博览会、韩国汉城博览会、香港招商洽谈会等展销会,考察并拓展了市场。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千方百计寻找直接客户,努力提高出口售价。南平市外贸公司在捷克共和国设立合资公司,为今后在欧共体周边国家开设自己的境外销售渠道创造了条件。二是各级外贸立足资源优势,建立稳固的出口商品基地。外贸体制改革后,南平市各级外贸企业积极探索生存、发展、壮大的路子,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采取合资、参股、联营等形式,积极创办经济实体,加快实业化步伐。在继续巩固和扩大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改造一批轻纺工业的出口专业厂家(专业车间),发展创汇农业产品出口,并以灯泡、机械、电子元器件等为突破口,开发机电产品出口,优化全市的出口商品结构。全市初步建立茶叶、林化产品、食品、香料、竹木制品、鞋帽制品、针纺织品、工艺品、化工产品、漆器等10大出口商品生产基地,300多家出口专业厂家。1995年,全市各级外贸企业新办实体8家,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至此,全市外贸企业已创办自属企业46家,投入资金近1500万元,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坚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努力巩固提高传统大宗出口商品质量,抓好茶叶、水煮笋、胶合板、针纺织品、漆器、竹木制品等大宗出口商品的生产、收购和出口工作。不断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改进包装装璜,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四是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换汇成本低、有发展前途的新品种。全市各级外贸企业普遍设立“开发新品种奖励金”,奖励开发出口新品种的集体和个人,大大调动全市开发出口新品种的积极性。1995年,全市外贸系统共开发出口新品种40多种。
  1996年,全市外贸出口71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70%。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12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014万美元,比增22.4%。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县级外贸和自营进出口工贸企业成为出口创汇的新生力量。外贸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拓展国际市场。各级外贸部门通过参加各种展销会、洽谈会,组织工贸企业出访考察、务实推销等活动,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建立新的客户渠道关系。在巩固日本、香港、德国、美国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又开拓了丹麦、意大利、摩洛哥、希腊、黎巴嫩等8个新市场。二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一方面,继续巩固提高传统大宗出口商品质量,改进包装装璜,培植拳头商品。全年水煮笋出口5422吨、595.3万美元,胶合板出口27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100%;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轻纺、机电工业优势,提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上年的56%上升到68%。全市新开发调味品、钢木家具、化妆品、医疗器械、物理化工仪器等出口新品种9个。三是继续抓好基地建设。各级外贸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出口生产企业的依存关系,努力把出口生产企业培育为出口供货基地。邵武市外贸公司在处理与生产企业关系时,把扶植、服务放在首位,适时调整利益分配关系,互惠互利,与邵武贮木场等一批出口企业建立良好的工贸关系,货源和货价均得到较好保证,为自营业务奠定坚实的基础。1996年该公司实际出口77.9万美元,居县级外贸第二位。
  1997年,全市外贸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发展稳定,全年外贸出口83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845万美元,比增33.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507万美元,比增9.9%。本年,外贸部门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狠抓市场开拓。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厦洽会及各种国际性的展销会,组织贸易小组出国(境)考察促销、洽谈业务,取得较好的成效。4月,市外贸公司率同延平、顺昌等6县市外贸公司,选带400多种样品参加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取得好成绩。顺昌县外贸公司促销有方,在交易会当场成交玻璃制品20多万美元。延平区外贸公司通过参加香港皮革展销会、广交会、华交会、厦洽会活动,结识新客商120人,出口创汇由上年的13万美元猛增到125万美元,比增8.6倍。在各级外贸、工贸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新开拓中东、欧共体9个国家市场。二是狠抓出口拳头商品。全市各级外贸企业、出口生产企业克服资金紧缺、价格倒挂等困难,严把商品质量关,较好地完成拳头商品的生产、收购、出口和供货工作。全年完成水煮笋供货1.8亿元,茶叶8000多万元,淡水养殖产品3.7亿元,木制品1.8亿元,针纺织品1.5亿元,鞋帽1.4亿元,食用菌、灯泡、电池、饲料金霉素、香料油等均达数千万元。同时,各县市外贸开展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取得成效。武夷山外贸公司开展加工贸易,全年实际出口474万美元;邵武市外贸公司开展代理出口,全年代理出口近30万美元,确保全年出口供货任务的顺利完成。
  【出口商品】 1995年,全市外贸出口6279.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22%。出口商品有16类101个品种,其中出口百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15个。出口商品构成是:粮油类15.81万美元;食品类1453.18万美元,其中活鳗鱼428吨、429.37万美元,水煮笋5156吨、474.99万美元,香菇1290吨、382.56万美元;山货类615.47万美元,其中竹制品270.2万美元,竹凉席24.17万张、255.93万美元;木材类170.74万美元;中药材51.40万美元;纺织品1031.84万美元,其中人造棉993万米、526万美元,针织外衣33.9万打、360.70万美元;服装类157.35万美元;轻工业品类2066.19万美元,其中鞋类104.79万美元,塑料袋6729万条、355万美元,纸张1268吨、147.01万美元,胶粘皮制球1189万个、118.9万美元,特殊灯泡2962万个、307.35万美元,电池357.47万打、647.30万美元,水泥板3753立方米、122.33万美元;工艺品类256.11万美元,其中漆器109.9万美元;黑色金属52.55万美元;有色金属92.62万美元;非金属矿产品60.78万美元;化工类92.63万美元;机械、设备29.55万美元;工农具59.45万美元;仪器仪表74.01万美元。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和香港、台湾等22个国家(地区)。其中,出口香港地区3634.41万美元、日本1477.41万美元、台湾地区487.55万美元、美国338.43万美元、新加坡79.51万美元、匈牙利80.15万美元、朝鲜44.53万美元、荷兰44万美元、加拿大29.52万美元、俄罗斯23.19万美元、澳门地区11.9万美元,还有对马来西亚、菲律宾、约旦、突尼斯、津巴布韦、南非、法国、希腊、巴西、澳大利亚等的少量出口。本市出口以香港地区、日本市场为主,其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1.4%。
  1996年,全市外贸出口71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70%,其中外贸自营出口2126万美元。外贸自营出口百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4个。出口商品构成:食品类613.47万美元,其中水煮笋595.3万美元;食品制成品12万美元;香调料及香料油13万美元;山货121.19万美元,其中竹制品74.53万美元;木材类341.60万美元;纺织品193.08万美元;服装类145.75万美元;工艺品类44.30万美元;箱包及鞋帽类40.05万美元;文体用品9.99万美元;家具类9.99万美元;日用杂品34.61万美元;黑色金属1.78万美元;非金属矿产品67.57万美元;化工类6.12万美元;机械、设备12.15万美元;家用电器452.28万美元;工农具4.25万美元;其它2.84万美元。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德国、韩国和香港、台湾等22个国家(地区),具体有香港地区1037.61万美元,日本848.18万美元,德国33.29万美元,韩国31.23万美元,台湾地区23.72万美元,俄罗斯23.19万美元,比利时16.12万美元,西班牙14.01万美元,泰国13.78万美元,意大利13.70万美元,荷兰12.83万美元,南非9.44万美元,美国8.60万美元,法国8.49万美元,匈牙利8.12万美元,希腊5.86万美元,新加坡5.33万美元,巴西4.62万美元,丹麦3.23万美元,阿尔巴尼亚2.50万美元,黎巴嫩1.26万美元,摩洛哥7050美元。
  1997年,全市外贸出口83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外贸自营出口2987万美元,外贸自营出口百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5个。出口商品构成是:食用植物及产品776.20万美元,其中水煮笋8764.31吨、671.69万美元,香菇130.53吨、52.78万美元;食品制成品7.75万美元;香调料及香料油4.34万美元;山货136.68万美元,其中竹制品83.79万美元,竹筷42.58万美元;木材类753.30万美元,其中胶合板519.61万美元;纺织品484.56万美元;服装类147.16万美元,其中针织服装145.65万美元;陶瓷类6.90万美元;工艺品类107.59万美元;箱包及鞋帽类49.84万美元,其中鞋类44.62万美元;文体用品18.33万美元;家具类46.30万美元;日用杂品33.23万美元;有色金属0.62万美元;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103.37万美元;化工原料99万美元;塑料制品22.44万美元;家用电器32.13万美元;工农具4.04万美元。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韩国、南非和香港等33个国家(地区)。其中,有香港地区1258.92万美元,日本1229.51万美元,美国64.44万美元,韩国45.21万美元,南非42.54万美元,法国28.83万美元,西班牙22.76万美元,比利时21.67万美元,德国20.97万美元,阿联酋12.83万美元,意大利12.37万美元,台湾地区10.26万美元,新加坡10.07万美元,匈牙利8.95万美元,沙特阿拉伯8.13万美元,瑞士6.46万美元,罗马尼亚6.17万美元,加拿大5.30万美元,爱尔兰5.12万美元,荷兰4.31万美元,马来西亚3.22万美元,希腊2.52万美元,埃塞俄比亚2.39万美元,澳地利2.30万美元,菲律宾1.58万美元,澳大利亚1.49万美元;土耳其1.49万美元,多米尼加1.24万美元,俄罗斯1.15万美元,还有对英国、科威特、瑞典、挪威的少量出口。
  【外贸企业改革】1995年,市外贸公司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目标经营责任制。一是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彻底打破铁饭碗。中层领导任免推行自由竞聘,德才兼备者居之,全体员工全部参与优化组合。二是不断完善目标经营责任制,全面推行风险抵押制度。建立以国有资产管理为中心,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各项责任指标,把工资、奖金与目标经营责任直接挂钩,彻底打破平均主义。三是严格成本管理。从强化货源收购、严格审查把关入手,对经营费用、资金周转、储运、出口售价、出口结汇等各个业务环节全面制定管理制度,以降低费用,减少成本,提高售价,增强企业活力,促使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1996年,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外贸企业初步建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经营责任制。实行全员风险抵押,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挂勾。明确职责,有奖有罚。同时严格经营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向内挖潜,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1997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市外贸公司深化改革,实行定额包干、工效挂钩、目标责任、岗位责任,优化组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层领导实行一年一聘,全面推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上岗员工签订岗位责任状,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抵押金,使岗位责任得到落实。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扩大自营出口规模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外贸公司全年自营出口创汇1663万美元.在全省外贸企业普遍亏损情况下,市外贸公司当年盈利178万元。建瓯市外贸公司深化内部改革,制定全面目标经营责任制,实行公司领导对科室挂勾,责任指标与工资、奖金挂勾,并将部门费用开支权下放各科室,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建瓯市外贸公司全年出口101万美元,比增25%,全年盈利9.17万元。
  【外贸出口经营权】1995年,全市各县级外贸公司抓住国家外经贸部放宽对县(市)外贸公司外贸经营权审批限制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自营进出口业务经营权的申报工作,使县级外贸公司能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政和县、邵武市、延平区6家县级外贸公司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浦城、松溪县外贸公司的申报材料亦由省外经贸委转报国家外经贸部审批。
  1996年,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浦城、松溪、顺昌3个县级外贸公司及南缆股份有限公司获外贸进出口经营权。至此,全市除光泽县外,其余9县(市、区)外贸公司及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华盛针织工贸集团公司、光泽灯泡厂、南缆股份有限公司等均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针对县级外贸企业业务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适应业务发展的状况,市外经贸委举办全市外贸系统外销员培训班,培训县(市、区)外贸业务骨干20多人,促进了县级公司从外贸供货单位向外贸经营单位的转换。同时,市外经贸委积极组织外贸部门参加厦洽会、广交会和其他国内外展销、商务考察、洽谈等贸促活动,广交朋友,开拓市场,建立自己的客户网络。建瓯市外贸公司在获得经营权后,全公司7个业务科室全部开展
  自营业务,全年出口创汇81万美元,列全市县级公司首位。到1996年底,全市9县(市、区)已获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除松溪、政和外,其余7家县级外贸公司均已启动业务,3家工贸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也取得很好的出口业绩,县级外贸及工贸生产企业合计出口创汇986.49万美元,占全市一般贸易出口的46.42%,成为本市自营出口的生力军。
  1997年,市外经贸委积极组织光泽县外贸公司、福建吉阳工艺品联营公司2家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光泽县外贸公司和吉阳工艺品联营公司获进出口经营权。至此,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和工贸生产企业16家。各级外贸公司和工贸公司努力通过经营实践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增强经营能力。尤其是县级外贸公司的经营能力逐年增长,本年又有6家县级公司全面启动自营进出口业务,县级外贸和工贸企业逐步成为本市出口创汇的新生力量。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概况】 1995年,市外经贸委针对南平市地处山区,外经工作起步迟的特点,先后2次召开全市外经工作会议,突出劳务输出重点,加大境外办企业力度。全市当年实际外派劳务848人,比上年增长50.62%,年末在外人数1895人,同比增长81%。外派劳务在巩固新加坡、毛里求斯和澳门等老市场的基础上,新辟越南、柬埔寨、韩国、日本、南非等市场。劳务输出业务拓宽至针纺、服装、机械、模具、电子、建筑及工程技术管理等10多种行业。境外办企业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中日合资华泰实业株式会社已获省外经贸委批准立项。1995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建立县(市、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机构。原先南平市只有市本级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外经公司)和邵武市外经公司2家公司开展劳务输出业务。1994年下半年,各县(市、区)相继成立外经公司,到1995年底,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外经公司,3个县(市)外经贸委设立外经科。从而确保外经工作专人抓,促使工作向县级延伸。二是充分发挥南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外派劳务经营权的作用,市县两级公司广开渠道,拓展业务。1995年第一季度,市外经贸委组织4个县级公司赴福、厦、漳、泉开展劳务输出山海协作活动,并加强与省上及沿海有签约权公司的联营合作,建立业务伙伴关系,与沿海公司联手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积极争取外派劳务单子,组织输出合格劳务人才.有力地推动市县两级外经公司业务的开展。市外经公司还组团参加国家外经贸部主办的昆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易会,与柬埔寨、越南客商建立联系,使劳务输出业务迅速发展,全市外派劳务在新加坡市场变化的情况下仍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县市外经公司组织外派劳务476人,比上年增长4.1倍。三是大力发展境外企业。1995年,市农业开发公司与日本合资在日本设立“中日合资华泰实业株式会社”,项目总投资98万美元,中方投资44万美元,占45%。主营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竹木等农副产品的后加工,精包装和销售。市外经贸委还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兴业,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带动实用技术、机械设备、商品和劳力的输出。市外经贸委和乡镇企业局联合组团赴周边国家考察投资环境,拟在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四是加强对全市外经业务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的经营管理。市外经贸委及时转发外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拟发有关规定,主动帮助各级外经公司拓展业务,培训业务骨干,储备劳务人才,完善经营管理,形成工作网络。
  1996年,本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实际外派劳务1051人,比上年增长23.9%,对外劳务市场发展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县级外经和境外办企业工作取得双突破。首先,南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规模。该公司在巩固原有的新加坡劳务市场的基础上,积极与马来西亚、日本、毛里求斯等国客商进行联系,发展新客户。同时,不断扩大内联网络,保持与省内各外经公司联营合作,积极向省外周边地区及内地辐射,实现劳务市场、劳务行业及经营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年内已向新加坡客户推荐大学毕业生70多人,技工、电子工200多人,外派劳务取得稳步发展。其次,是紧紧抓住外派劳务重点,扶持、指导县(市、区)外经公司开展劳务外派工作。市外经贸委组织县级外经公司继续赴沿海开展山海协作,促成中国厦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中厦公司)与延平、邵武、建瓯三市(区)外经公司签订协议,达成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全年县级外经公司实际外派劳务506人,占全市实际外派人数的一半,比上年增长6.3%。邵武、延平、建阳、建瓯、顺昌、松溪等6县(市、区)均超额完成全年劳务输出目标任务。其中,邵武市外经公司外派劳务210人,居全市外经公司之首。三是加强对各级外经公司的指导、管理和服务。5月初,为摸清全市外派劳务市场现状,市外经贸委组织对全市外派劳务公司的承办经营劳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制止部分公司的违法经营行为。对个别公司可能
  出现的失误及时提出建议,避免其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大力加强对市、县(市、区)外经公司的指导和服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劳务确认工作,对符合政策能变通办理的适时变通办理。四是积极拓展外经新领域。市外经贸委组织深入县(市、区),对兴办境外企业进行项目摸底。并组团赴国境外实地考察和洽谈项目,跟踪落实已洽谈项目的具体情况,调动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兴业的积极性。境外办企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新办2家境外企业,并在所在国注册登记,开展营业,为全市产品更多、更快地打入国际市场新辟了渠道。
  1997年,本市全年实际外派劳务1283人,比上年增长22%,年末在外劳务人数达3573人。对外劳务市场拓展至近30个国家和地区。县(市、区)外经公司外派劳务648人,占全市实际外派劳务的50.5%。境外办企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在日本、越南新办2家境外企业。全市外经系统加大外派劳务工作的力度。一是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南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拓展新加坡、澳门劳务市场的同时,通过自营开发和联营合作,恢复俄罗斯劳务市场,开拓科威特、阿联酋、越南、以色列等劳务新市场。劳务行业亦从以往的制衣、建筑、机械、电子等工种扩大到护士、教师、服务生、商务及企业管理人员,由普通操作工向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发展。二是扶持、指导县(市、区)外经公司开展劳务工作。继续组织市、县级外经公司赴沿海开展山海协作,争取外派劳务单子。促进外经公司尤其是县级外经公司与中国福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省中福),福建省对外劳务合作公司(简称省闽劳)、中厦公司、漳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中漳公司)、厦门国贸公司的联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县级外经公司通过联营关系实际外派劳务648人,除延平、顺昌外,其余8县(市)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外派劳务的目标任务。其中邵武市外经公司外派劳务200人,连续3年居县级公司之首。三是规范对外劳务合作市场。根据省外经贸委有关文件精神,市外经贸委会同工商局对承办劳务输出企业进行清理整顿。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市外经贸委向省外经贸委申报南平市外贸公司和邵武等7县(市、区)外经公司经营外派劳务业务承办权。经省外经贸委审查,同意授予市外贸公司和邵武等7县(市、区)外经公司外派劳务承办权。经过整顿,全市外派劳务市场的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促进外派劳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四是积极拓展外经工作新领域。组织优势乡镇企业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办企业,在越南、日本新办2家境外企业,其中在越南新办的企业已正式注册成立。市乡镇企业向外延伸发展迈出可喜的一步。
  【接受多边、双边援助】 闽江洪水预警报系统器材装备项目该项目由日本政府提供无偿援助,项目金额23.7亿日元(折算为2211万美元,按签协定时间汇率计算)。执行时间1991~1995年,1996年经验收后交付使用。该项目为全国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洪水预警报系统。在闽江流域建立98个站点,其中在闽北10县(市、区)建立79个站点,包括雨量遥测站、水库水位遥测站、中继站、预警报地方办公室、预警报系统南平副中心、维修中心等。洪水预警报系统采取微波通讯和超短波通讯,快速反映各地实时降雨和水位情况,迅速对沿江各地未来水情作出预报。该项目的建成对推进全省防洪工作的技术进步,增强闽江洪水预警能力,减少闽江流域洪灾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球环境基金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于1995年2月确定。8月28日,项目获世界银行正式批准。项目总投资132.55万美元,其中由全球环境基金赠款93.46万美元;项目建设面积85万亩(包括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面积7.4万亩),项目建设期从1995~2000年。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计划和管理方法.加强人员培训,提供必要的工程建设和野外设施,以及增强社区群众参与程度等途径,以加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派员参加林业部GEF项目试点培训学习,及时开展武夷山自然保护管理计划大纲起草工作。1996年,项目到位外资9.14万美元。1997年,到位外资10.8万美元。保护区先后开展生物环境资源本底调查、延续生物环境资源本的调查、管理计划编写、旅游计划编写、功能区划调整和生物走廊带设置方案调查等工作。建立坳头村妇联活动基金,接待5批中、外自然保护区项目管理和计划管理专家。至1997年,保护区先后接待了9批项目官员和外国专家考察,外国专家对保护区开展的各项工作表示满意。
  贸促活动
  【对外联络招商】1995年,市贸促会发挥对外联系广、渠道多的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贸促会、省贸促会组团出国境,开展经贸洽谈和招商活动;组织企业与来访的外国工商界人士进行洽谈,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同时,市贸促会先后组织市外贸公司、建瓯外贸公司等18家企业,分3批赴德国、英国及东南亚国家参加经贸洽谈和招商活动,签订一批出口贸易合同,开发出美发保健品、保龄鞋、工艺品等出口新品种。组织市外贸公司、南孚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赴福州与来访的阿根廷工商会秘书长诺博特·费尔德曼率领的阿根廷企业家代表团进行贸易洽谈,对外贸企业开拓南美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努力为南平针织厂、华盛针织有限公司、南平纺织厂等企业提供日本、巴基斯坦、美国等购货信息。通过省贸促会把南平市的对外招商项目、投资指南等寄发各国商界朋友,进一步扩大闽北的知名度。
  1996年,积极开展民间交往和贸促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性展览活动,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市贸促会先后组织外贸公司参加中国贸促会组团,赴德国法兰克福参加国际家庭纺织品博览会;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国际食品博览会。通过参展,结识了一批新客户,增进对国外市场的了解,扩大外贸出口渠道,促进本市食品、纺织、工艺品等打入欧州市场。同时,组织外贸企业、出口供货企业及金融等部门负责人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地区。通过出访,邵武酒厂与新加坡客商达成在新加坡合资兴办蛇酒厂的合作意向。南平东南塑胶有限公司与韩国现代石油化学株式会社达成进口共聚丙烯原料和技术合作项目协议,韩方驻广州办事处派技术人员到南平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1997年,市贸促会组织企业出访,取得较好效果。8月,组织南平万达服装公司随同中国贸促会企业家代表团出访加拿大温哥华和美国堪萨斯州,参加第四届华商大会和中美企业家经贸洽谈会活动。收集了《世界华商组织与海外华人企业家》名录和加拿大、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国家客商名单,并与部分外商建立交往关系。在温哥华建立招商联络站,聘请加拿大籍华人吕秋霞等为招商顾问,与堪萨斯州世贸中心建立交往关系。出访回国后,市贸促会即将有关南平市乳牛、肉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农业开发等项目资料寄往温哥华,请温哥华招商联络站帮助寻找合作伙伴;美国堪萨斯州世贸中心副总裁帕未拉还传真邀请南平市代表团出访堪州,市贸促会将美国堪州2家贸易公司的要货传真转给南平的有关企业,同时将征集到的南平名、优、特产品资料寄往堪州世贸中心,由世贸中心帮助寻找客户。
  【服务企业】1995年,市贸促会继续为广大企业提供出证认证、信息咨询、仲裁代理、涉外经济纠纷协调等一系列服务。全年共为企业签发出口商品原产地证72份,184万美元;发票认证2份,16560美元。6月,经过积极筹备,市政府批准成立南平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中心,使外商“投诉有门,协调有人”。根据省政府《福建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办法》和省投诉中心《福建省外商投诉的具体办法》,制定《南平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具体办法》。对投诉办法、协调程序、复议、撤诉等作了明确规定,使投诉有章可循。并在市政府确定的20多个受诉单位以外,主动与侨办、台办等涉外单位进行联系,设立投诉点,建立健全投诉受诉网络。全年共受理外商投诉7起,结案4起。通过协调,解决合资合作方的水汽供应、合资退股、社会治安、中方变更等纠纷,使一些濒于中止合同的企业继续合作。通过对投诉案件的跟踪督办和反馈,使外商感到南平市的各部门办事认真、投资有保障,增强外商在南平投资信心。市贸促会还经常到邵武、建瓯指导工作,深入到武夷山、建阳、顺昌3县市,指导筹建县级贸促会工作。至年底,市贸促会共有企业会员126个,团体会员12个,个人会员34人,并建立企业会员档案。
  1996年,贯彻《关于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明书的规定》,认真搞好出证认证工作。组织签证人员、申领员学习掌握外经贸部的有关规定精神,深入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等6家注册企业,对注册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工序、原材料来源和产品进口成份含量等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全年为企业签发商品原产地证52份,发票认证2份,签证金额90多万美元。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中心(简称外商投诉中心)制定《南平市受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规则》。同时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全年受理外商投诉33起,受诉单位涉及工商、土地、规划、城建、电力、粮食、法院等部门。投诉涉及拆迁、乱收费、供电、供汽、环保、退股、验资、规划、合同纠纷等内容。经过积极联系、协调,有80%以上投诉得到妥善解决。对一些涉及部门多、难度大的投诉,市外商投诉中心抓紧联系、协调,争取尽快解决。
  1997年,全年签发商品原产地证41份,发票认证2份,签证金额80多万美元。在签证工作中,认真贯彻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查,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坚决拒签。福建省调解中心南平接待处(简称接待处)全年受理调解案件5起,均得到妥善解决。在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接待处协调解决邵武隆昌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中方挪用企业资金13.2万案件,中方退还挪用资金,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协调解决南平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南平海盛房地产公司合同纠纷案,使外商签订还款协议。市外商投诉中心全年受理投诉15起,90%得到妥善解决,赢得外商的赞誉。经省贸促会批准,建阳、延平、顺昌3县(市、区)成立县级贸促会。市贸促会还深入企业,向企业宣传贸促会的性质、作用,取得企业的认同和支持。南平亚明电器公司、五〇四厂等10家企业加入南平市贸促会,扩大贸促会会员队伍。至1997年底,市贸促会共有企业会员136个,团体会员13个,个人会员34人,基本形成市贸促会网络,促进贸促会工作。
  华闽南平分公司
  【概况】1995年,华闽集团有限公司南平分公司(简称分公司)按照华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公司)下达的全年承包经营方案,克服债务重、客户少、资金缺等困难,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一是加强建章立制,不断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先后制定外汇结算、财务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规章制度,严格实行分部核算。同时把经营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严格外汇结算制度,确保资金及时回笼。在公司内部建立总经理、部门经理、财务三级会审的“三会审”制度,对外成交采用信用证结算,兢兢业业,确保所有贸易资金及时回笼,全年结证率达87.87%,未出现呆帐、滞帐。三是加强下属企业管理。对下属5家内贸和合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3家经营较好的企业,其中华闽贸易公司和华闽商店都完成全年上缴、承包任务;海鲜酒家合资期满,如期收回投资。2家经营不善的企业,其中华闽针织总厂,提前终止租赁合同,进行清盘,回笼资金30多万元;华闽装璜装修公司进行整顿,解聘管理人员,调整领导班子。在改责任制为承包制后,经营情况有所好转。
  1996年,根据集团公司董事会和境内企业工作会议精神,从深化企业改革着手,加大管理力度,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经营指标分解到部门、个人,改变“吃大锅饭”的局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公司的贸易业务量有一定的增长。二是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转。在经营过程中,对外继续坚持信用证结算制度;对内坚持实行“三会审”制度。认真做好应收账款的回笼工作,确保资金安全运转。全年资金结证率达81.09%,未出现呆帐、滞帐。三是加强下属企业管理。公司下属企业4家(包括集团公司年内移交分公司管理的永华塑料有限公司),有2家经营业绩不错,其中华闽商店完成承包任务,华闽装璜装修公司扭亏为盈。2家经营不善的企业,其中永华塑料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清理、整顿。
  1997年,由于出口退税滞后和退税率下调,出口成本增大,致使分公司的对外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公司上下一心,按照集团公司“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意见,加强内部管理,尽心尽力做好每单业务。一是继续加强内部管理,针对经费开支居高不下的情况,实行限额包干、超支自付的强化管理措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二是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把关,全年出口结汇率达100%。三是加强对下属企业的清理整顿,对亏损企业终止合同,进行清盘。
  【拓展进出口贸易】1995年,华闽南平分公司在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开展多元化经营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方面充分利用去年以来公司2次派员赴日本、香港考察的成果,加强与客户的联络,开拓新的贸易渠道,建立竹筷、白炭出口基地。先后与4家日本客商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使公司的出口贸易量有较大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做好代理出口业务和内贸业务,积极发展进口业务,全年自营出口创汇150.29万美元,比去年增长159.7%。完成代理出口40.23万美元,内贸营业额329.54万元,进口额16.2万美元。
  1996年,在总结历年经营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和国内厂家生产情况作了认真分析,预测市场动向取得成功。一方面加强与客户的联系,稳定销售渠道;一方面利用闽北山区的资源优势,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对生产基地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选派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工人到定点厂把关分选,确保稳定的供货渠道和出口产品的品质及包装质量,赢得客户的信任。使公司白碳出口量比去年增加近5倍,成为全省最大的白炭出口企业。但由于出口退税滞后和退税率下降,致使公司的自营出口较去年有所下降。全年自营出口112.26万美元,内贸营业额91.87万元,替其他公司组织7000罐水煮笋货源,为本市厂家进口14.08万美元的原辅材料。同时承接1997年进口订单300万美元。
  1997年,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影响不断增大,分公司的对外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公司全体人员上下一心,按照集团公司的“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意见,尽心尽力做好每单业务。同时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把关,避免新的呆、滞帐产生。全年共完成营业额634.71万元,出口结汇率达到100%。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1995年,华闽南平分公司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承包经营方案,开源节流、加强管理,在公司内部制定以扭亏为目的的分部承包经营实施办法。把各项任务指标分解给各部室,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建立“三会审”制度,严格分部核算,进一步完善与承包方案相配套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责、权、利挂钩,干部任用和工作业绩挂钩,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抓好职工的业务知识学习,组织业务人员参加外销员考试、国际商务师考试和干部英语考试,使员工的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
  1996年,继续实行分部承包经营责任制管理办法,并将任务指标分解到个人。分公司内部实行双向选择,由公司选聘部门经理,再由部门经理选聘业务员,报公司批准。业务员也可竟选部门经理或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部门。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工资、奖金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业绩同年度考核挂钩,对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扣发津贴和固定奖金,进一步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在经营过程中,实行“三会审”制度,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转。组织员工参加干部外语考试,外销员考试和业务知识考试。全公司有6名员工通过全省初、中级英语考试,有1名员工取得国际商务师任职资格。 1997年,针对内部管理费用开支居高不下的状况,实行限额包干、超支自付的强化管理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全年交际费开支比上年下降49.62%,电话费开支下降28.09%,差旅费开支下降21.76%。
  (撰稿:刘积卫)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积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