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597
颗粒名称: 国有商业
分类号: F721.1
页数: 3
页码: 225-2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1997年南平市国有商业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商业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等。
关键词: 经济 商业 南平市

内容

1995年,南平市国有商业工作以“改革、发展、稳定”为指针,贯彻落实流通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扭亏增盈为重点,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共实现销售总额6.58亿元,比增3%;上交利税总额1514万元,同比增长32.8%;亏损金额856万元,同比减亏700万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和历史原因772万元,实际全年亏损8万多元,基本完成市政府的目标任务要求。商办工业产值实现14053.5万元,比增2.6%,生猪出栏22.06万头,常年蔬菜面积稳定在2.04万亩。分别超过计划目标两位数以上。其中:市直企业实现销售总额3.79亿元,比增6.4%;上交利税总额939万元,比增55.21%;亏损194万元,减亏近200万元,剔除不可比因素250万元,市直企业当年尚有盈利。
  1996年,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国有商业原有机制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利用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搞活流通企业和转制的配套政策,南平市商业局机关由行政性向商业(集团)公司企业的平稳过渡。同时,抓住机遇,确保市场日趋活跃,物价保持稳定,商品供应繁荣。尽管面临企业包袱沉重,市场竞争激烈,扭亏增盈任务艰巨等情况,总体基本完成市政府的目标任务。市直属商业企业实现销售2.72亿元,上交税利712.66万元(不包括1995年预交1996年28万元税收等),全年亏损282.9万元。
  1997年,市商业(集团)公司从转变观念入手,认清形势,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的变化,面对严竣挑战和发展机遇.在工作思路上突出重点,解决好困难企业、企业扭亏、盘活资产、培育优势规模企业问题,抓好效益增长点的培育。克服困难,努力开拓,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全年市直商业企业实现销售1.82亿元,上交税利514万元。
  【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旧体制的束缚,观念陈旧,思想僵化,机制不活,包袱沉重,多数企业陷入困境。1995年,适时提出强化从过去抓宏观协调、间接管理,转向微观运作、直接管理上来。相应制定实施“三保、一特、一增”的工作要求.“三保”即保市场供应,保企业稳定,保任务进度;“一特”即经营上要以特取胜;“一增”即管理上主要抓好扭亏增盈。
  1996年.国有商业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内部历史债务繁多,人员包袱沉重,经营网点萎缩;企业外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商业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市直商业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培育、三配套”的要求,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育优势企业.加快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市场体系.加快市场建设;培育流通队伍,加快形成市场主体;培育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混合经济。同时抓好改革配套、政策配套和服务配套。把工作主要精力放在抓企业的改革、稳定、发展和扭亏增盈上,把工作目标定位在培育市场、扩销增效上.加快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997年,认真贯彻中共十五大提出的“要加快国有经济市场化进程”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变化和发展。树立新的择业观,敢于打破铁饭碗;树立新的用工观,破除身份制;树立新的企业观,破除纯国有束缚,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现代企业制度,改组、改造、改制国有老企业,创办新单体。职工心理承受压力明显增强,面对下岗分流、关门走人,一些下岗职工在经历最初改革阵痛后,重新恢复自信心,走向社会寻找新的岗位。不少职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转变观念,清醒意识到只有按现代企业制度办企业,才能更好地抵御各种风浪,积极支持企业转制、改造。
  【商业企业改革步伐加大】 1995年,一是继续完善和巩固“国有民营”、股份制探索等改革成果。对原实行“国有民营”的企业,特别是对承包期限已满的,严格按照“产权国有、资产租赁、风险抵押、库存自理、资金自筹、经营自主、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原则加以规范管理,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调控力度,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监督,认真做好合同履约和铺底金的回收工作。南平市百货市场强化各种措施,全部收回铺底金,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邵武市糖酒副食品总公司加大改革力度,调整内部经营结构,积极向生产领域渗透,投资100万元与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联合开发“五粮醇”新产品,年销售达1500万元左右,创税利600万元。改革给企业带来效益,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二是推进“改组、改制、改善”工作。地、市(原南平市)商业归并后,针对摊子较大,人员较多,包袱较重,竞争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和特点,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生存发展靠改革,整体稳定抓扭亏”的思路,并确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力求通过改革,实现对外以小变大增实力,对内以大变小添活力。采取先改组,后改善,抓改制的工作步骤。年初,首先开展以优扶弱、以大带小的对口企业结对子活动。6月,在结对子的基础上,对行业相近的12家中小型企业进行改组合并分流。半年来的实践证明,不仅有利于形成规模经营和整体优势,有利于避免业务交叉,减少库存,压缩行政人员,提高管理水平,而且还有利于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稳定企业,稳定职工队伍,为深化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1996年,在组建商业(集团)公司的同时,对16个相关行业、企业进行重组,缩小管理幅度,增大管理深度,取得较好的成效。对实行“国有民营”的小型企业或经营部在引导、扶持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对中型以上的批发企业采取对外形成规模、对内划细搞活的做法,对邵武纺织站等一些困难较重的企业,挖掘潜力,成立单体公司,在经营和盘活资产方面上收到一定的效果;积极推行山东诸城股份合作制改革经验,选择南平冷冻厂等底子好、架子实、有潜力的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同年,以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改变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旧模式,调整经营结构,拓展发展空间,一是按照“大的搞活上档次,小的放开求生存”的原则,对大的和效益好的企业,着重要求培育核心企业,培育经营氛围,鼓励开拓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重塑国有商业优势形象。抓好效益稳步发展和有潜力的骨干企业,培育生产经营动力,初步形成较有生命力的经营群体。对小型企业,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逐步达到增值的基础上,采取鼓励、引导和指导的措施,实行“租、并、卖”等多种形式,引进“国有民营”机制,彻底放开。对一些困难企业,主要是为企业创造外宽内紧的经营环境,并采取“一企多制”的改革措施,分块搞活,划块经营,“分散突围”。二是在商品结构上抓品牌、创优质,提高优质名牌和重要商品在市场的经营比重,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把网点建设当做国有商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拓展经营阵地。
  1997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内贸企业改革的布署,坚持“抓大放小,突出重点,搞活机制,重组结构,强强联合,分类指导”,将7家二级批发企业和2家中型百货企业,做为市直商业改革的重头戏和扭亏解困的突破口。一是6家停业整顿企业按有关规定下岗分流883名职工,占在册职工总数93.1%,需支付经济补偿金992万元,人均1.12万元。由于多数停业企业已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力支付解除合同后应发放的经济补偿金,仅南平五交化批发公司开始办理职工下岗分流。为保持稳定,减少社会压力,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分流下岗人员。邵武纺织、百货、糖酒副食品3个二级站,努力创办新的经营单体,做好职工分流。二是实行改制、改造,进一步将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基础和经营状况较好的优势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剥离非生产经营性资产,职工增资配股进入改制企业。邵武五交化站、南平冷冻厂按照有关规定,经职代会通过和资产评估后拟改制为责任公司,上报待批。三是实行强强联合、形成规模经营。南平百化公司和百货商场,经过多项调查摸底和研究讨论,于是年12月下旬正式挂牌成立远大百货有限公司,由商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四是按照“大的搞活上档次,小的放开求生存”的要求,对其它企业分别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改革形式。市饮服公司将骨干企业美食园、南平饭店改为有限公司,其余小单体采取租赁民营形式放开经营;华友公司全面实行民营化经营,启达集团各副食品公司一手抓盘活资产,一手抓紧单体改制的准备。
  【立足市场培育效益增长点】 1997年,各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环境,着力从三个方面调整经营策略,扩销增效,培育效益增长点。一是调整经营结构,抓品牌、创特色,努力提高名优品牌和优势品在经营中的比重。积极发展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经营,不断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同时拓宽供货渠道,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四鹤百货与省内外300个厂家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与50余家厂商建立联营、联销、总经销、总代理业务,并与雅戈尔服饰集团、君王、康乃馨服饰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两家名牌服装专卖店。南平冷冻厂一手抓货源,一手抓销售,该厂直接从山东、省内沿海等产地组织水海产品和肉制品,同时销售渠道也拓展至永安、尤溪、古田、政和等县(市),深购远销,扩大视野,取得初步成效。二是拓宽经营领域,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政府及省、市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商业(集团)公司创办闽北首家拍卖行,开办7个月拍卖4场,成交总额52万元,其中公物罚没品35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南平百货公司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扩大经营领域,先后开办图书城、食品自选超市、服装城,培育企业经营效益增长点。三是重视发展后劲,加快企业基础建设。一些企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多方面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负债建设和改造网点,扩大经营网点,改善经营环境,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南平饭店对来之不易的职工集资款,认真筹划、精打细算,用较短的时间对饭店进行重新改造、更新设施,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少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