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566
颗粒名称: 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强
分类号: F323.8
页数: 2
页码: 201-20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南平市全市贫困地区较好地完成市委、市府年初确定的“1234”目标,据初步统计,1个贫困县、24个贫困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7.95亿元,比增21.25%,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善,24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53元,比1995年增加387元,比增26.4%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南平市 经济总量 增强

内容

1995年,全市贫困地区较好地完成市委、市府年初确定的“1234”目标,据初步统计,1个贫困县、24个贫困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7.95亿元,比增21.25%。24个贫困乡中,有8个乡(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其中南山镇达到2.87亿元。乡镇企业总值达24.14亿元。比增28.9%,其中突破亿元大关的有南山、塔前、水源、迪口、郑墩5个乡镇,超过全市平均数以上的有10个乡镇。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粮食总产量30.4万吨,比增5.66%,人均占有粮食571公斤,基本解决吃饭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66元,比增339元,24个贫困乡(镇)除浦城枫溪乡外,全部突破千元关,超过平均数1466元的有11个乡镇,最高的岚谷乡达1720元。全市有2万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市重点扶持的4个片8个乡镇,经济总量有很大提高,工农业总产值达5.1亿元,比增69.7%;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1亿元,比增30.52%;粮食总产量7.06万吨,比增1.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55元,比上年增加338元。
  1996年,全市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善,24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53元,比1995年增加387元,比增26.4%。有星溪、城东、渭田、郑墩、书坊、金坑、南山7个乡(镇)人均纯收入超2000元,5918户26074人告别绝对贫困,开始向“小康”迈进。24个贫困乡(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6.53亿元,比增12.3%,其中农业总产值10.3亿元,比增8.8%;粮食总产量26.2万吨,人均占有粮食618公斤。贫困乡(镇)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总产值与上年持平。其中建瓯等13个乡(镇)企业总产值超亿元。市重点扶持的4个片区8个乡(镇)发展步伐继续加快,经济总量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农业总值达49851万元,比增40.1%;农业总产值达28248万元,比增18.5%;农民人均纯收入1688元,增收517元,比增44.2%,
  1997年,政和省定贫困县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6610万元,比增15.8%,其中,农业总产值5.63亿元,增长14.87%;乡镇企业总产值96030万元,比增12.9%;财政收入4700万元,增长16.1%;粮食总产9.12万吨,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2140元。全市24个贫困乡(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0.2亿元,比增13.7%,其中,农业总产值10.8亿元,比增5%。有12个乡(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其中南山、塔前突破3亿元大关。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2亿元,比增16%,星溪、镇前、郑墩、迪口、水源、塔前、南山7个乡镇成为亿元乡(镇)。出口交货总值达1.90亿元,比增10.5%,新办个体私营企业372家。村财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特困村有较大的提高。政和省定贫困县和21个省定贫困乡(镇)基本实现脱贫。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少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