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科技兴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545
颗粒名称: 稳步推进科技兴林
分类号: F326.2
页数: 2
页码: 195-19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南平市林业系统共投入科技开发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科技推广和科研项目23项,新产品开发3项,科技经费投入170.8万元,承担和安排部、省、市科技项目60项,其中市林委补助项目经费80万元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南平市 稳步推进 科技兴林

内容

1995年,全市林业系统共投入科技开发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科技推广和科研项目23项,新产品开发3项。一是继续大面积、大规模地推广丰产竹林栽培、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和阔叶树工业原料林三个项目。二是实施国家科委星火计划项目1项、林业部技术推广项目1项、省经委新产品开发项目1项、省林业厅科技推广项目16项。三是实施国家级免缴增值税新产品项目3项。四是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全市共举办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人员1.5万多人次。是年,市林业系统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1996年4月,召开全市林业科学技术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科技兴林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同年先后制定实施《南平市林业科学技术管理办法》、《南平市林委关于加强科技推广工作的意见》和《南平市林业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并在三个方面狠抓落实。一是加大投入。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先后下达两批科技计划,投入387万元,其中市级补助项目经费达103.7万元,占“两金”留成比例的20%,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各县(市、区)按规定也相应增加科技投入,加上部、省安排的计划,全市科技项目补助经费达697.8万元。并建立科技激励机制,市林委建立50万元科技奖励基金,每两年奖励一批优秀科技项目和先进个人。二是加大科研和技术推广力度。以林木良种繁育、速生丰产林栽培、竹业开发、林产工业等为重点,共实施部、省、市科技开发项目115项,有10个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开发新产品7个。三是狠抓培训,提高素质。初、中级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达1400人,培训各专业职工、林业技术员和林业专业户98期5900多人次,印发科普宣传小册子10多种9万余册,播放录像70多场,组织科普讲座、科技报告45场,展出图片900多版,受教育10万多人次。是年,有39项成果获奖,其中林业部奖2项,省政府奖2项,省林业厅奖7项,市政府奖8项。松类无性繁殖和优良阔叶树种的组培取得突破,解决林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浸渍纸饰面清水模板”获国家级新产品奖,是福建省林业系统首项列入国家经贸委新产品开发的项目。
  1997年,科技经费投入170.8万元,承担和安排部、省、市科技项目60项,其中市林委补助项目经费80万元。注重成果推广,全市以林木良种繁育、竹林丰产栽培、大径材培育和经济林开发为重点,强化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推广应用工作。与福建林学院合作的省科委毛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按照省定标准,在全市10个县(市、区)16个乡(镇),建立毛竹丰产栽培技术示范点,面积1万多亩,辐射面积40万亩。在建瓯进行锥栗低产林改造和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取得较好进展,在水源乡建立低产林改造、丰产栽培示范片3万亩,亩均产量达100公斤,全乡锥栗产量达400万公斤,仅此一项,农民收入2000多万元,乡财政收入100多万元。密切科研合作交流。全年接待国外林业专家6批30多人,与中国林科院开展合作项目10项,与省林科院、福建林学院、南平林校和南京林业大学开展合作项目10多项。开展科普宣传与技术培训。全市组织科技人员1000多人次,深入建瓯、松溪、延平等有关乡(镇)开展科普宣传,编印《闽北常见阔叶树栽培技术要点》5000册,印发《毛竹丰产栽培技术要点》等12种材料2万多份,受教育3万多人次,举办《桉树扦插与林地白蚁防治》等讲座、培训班500多期2万多人次。为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切实把林业改革作为全市林业系统的中心工作来抓,从林业企业改制、集体林产权制度和松脂资源有偿利用改革入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稳步推进。是年,全市通过专家鉴定、评审、验收的项目有9项,获奖项目12项,其中林业部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0项,“耐寒相思树引种”项目获林业部1997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少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