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1903
颗粒名称: 武夷学院
分类号: G649.28
页数: 3
页码: 290-2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南平市武夷学院的情况。其中包括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人才培养、大学生竞赛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科研工作等。
关键词: 南平市 教育 武夷学院

内容

【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2011年,武夷学院围绕省教育厅年度教学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计划、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提升计划的实施,精心组织,精选目标,建立院系质量工程项目预报数据库,先后组织7个类别100多个项目向省上申报,获得4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42个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所获省级项目数较上年翻番。
  【人才培养】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大对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十大文化产业发展相关专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武夷学院对接南平产业发展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主动适应福建加快转变、跨越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本科四年级30%以上、专科三年级50%以上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目标;争取南平太阳电缆捐资助学100万元,携手企业开办订单培养的“翔鹭班”、“宝盛班”、“新广班”、“太阳班”,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大学生竞赛活动】 支持鼓励院系学科竞赛的组织、选拨、培训,设置电子设计、结构模型、计算机设计、数学建模等12个竞赛项目,近3000多人参加各项科技竞赛活动。受理100多个学生团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有70多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省、校级立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有2个队获国家二等奖,1个队获福建赛区一等奖、2个队获福建赛区二等奖;福建省电子设计竞赛2个队获二等奖,2个队获三等奖;福建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个队获省二等奖,2个队获省三等奖;福建省第三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2个队获得省三等奖;第六届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5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第五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参加武夷山市和南平市庆祝建党90周年青年红歌赛获一等奖、三等奖;第三届海峡茶艺电视公开赛决赛获优胜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福建赛区总决赛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影像大赛中,以5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个特别奖等共22个奖项大面积丰收,一等奖以及获奖总数在全省70多所高校中排名第二;全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代表队获团体第三名,田径代表队荣获第十一名,顺利完成在新建本科院校前三名的目标。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实施《武夷学院对接南平产业发展科技行动计划》、《武夷学院对接南平产业发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计划》、《武夷学院对接南平中心城市和武夷新区建设科技服务计划》等,在对接传统产业升级增效,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对接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对接南平中心城市和武夷新区建设等方面开展对口科研,全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科研工作】 全年共申报各类项目159项,其中纵向科研课题125项,横向项目34项。“闽北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等16个科研专项列入南平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成为服务南平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校级科研立项41项,其中对接南平产业发展一般项目21项,校青年专项基金20项。全年各类科研经费1126.1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891.3万元,横向项目经费234.8万元。全年共发表各类论文380篇,其中SCI/EI检索23篇,ISTP检索7篇,一级25篇,核心57篇,本科学报250篇,发表在一级期刊以上的高质量论文明显增多。出版茶产业蓝皮书《中国茶产业研究报告》(2011)、《海峡茶产业研究报告》(2011)、《民生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专著16部。杨江帆校长主持的福建省区域重大项目——“闽北茶叶高优产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与评审;李远华副教授的项目成果“一种乌龙茶的腌茶制作方法”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茶树叶绿素酶分离纯化和性质的初步研究”获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科研平台建设】 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和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科协和社科联委员会委员和领导机构;“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柳永与闽词研究中心”和“福建省高校茶叶工程研究中心”同时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福建省创意农业研究会”正式成立,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的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揭牌;福建省高校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形成“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与治理技术”3个研究方向的特色平台。商学院经济研究所正式成立,为贸易、物流、金融、财税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创建良好的科研平台,学校初步形成以朱子理学、武夷文化和绿色产业为平台,以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为主战场、产学研企合作研究以及校地、校企“兵团协作攻关”、“产业化实践”的研究特色。
  【创业教育工作】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校级必修课,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校级选修课,联合南平YBC项目办开展二期《YBC创业课程》培训,配合团省委、省YBC项目办开设暑期“大中专学生创业MBA培训班”。成立创新创业中心,推出报刊亭创业计划、大学生创业示范店计划、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创业大讲堂等平台,提供专项经费35万元;利用福建省“海西创业实训基地”和“YBC工作站”、“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3个创业基地,争取创业经费9万元。为学生创业提供对接服务,协助创业学生申请YBC项目扶持奖励金,4家创业企业获得奖励资助2万多元。
  【青年志愿者服务】 开展“学雷锋”服务月活动和“12·5”国际志愿者服务日活动。全校志愿服务达7500余人次。无偿献血达3000人次,商学院文明办被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单位。近2000名志愿者志愿服务地方重要节庆活动,累计志愿服务达15000小时。关爱农民工子女,与武夷山进修小学258名农民工子女结队子。各院系利用周末、节日、假期共开展近3000人次的爱心捐赠、情感陪护等活动,累计捐款1万多元,向省红十会捐赠15000元用于农村学校“图书建设”。在国家志愿项目上,共有10名毕业生参加服务西部计划和欠发达地区计划。学校获省首届志愿者先进单位。
  【人才工程】 持续推进人才强校五大工程,师资培养成绩喜人:8名教师晋升教授职称,15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副教授评选;一批教师在学校博士工程的支持下顺利获得博士学位,10多位青年教师考取博士;遴选80位青年骨干教师,科研与教学都获得进步,选派6名教师到国内著名院校进行紧缺专业转岗培训。启动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注重教师动手、动口能力培养,认定首批10位高质量双师。实施“武夷学者计划”,吸引海内外中青年学术精英参与学科建设。通过两次全国招聘,共录用紧缺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3人,引进副教授4人;成功引进教授3名,柔性引进长江学者1名。健全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秉承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依法保障和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建立武夷学院人才交流中心,出台管理办法,建立教师退出机制,科学配置校内师资。推进民主办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和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作用,不断推进依法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设立博士津贴,鼓励和帮助教师成长,浓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校园氛围。
  【武夷学院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 7月,武夷学院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的海峡成功学院开始招生,首批设置茶学(国际营销与创业创新方向)、旅游管理(旅游与休闲方向)、艺术设计(数码与绿环境设计方向)等3个特色专业,招收150名学生,通过“3+1”双校园模式培养人才,即3年时间在武夷学院学习实践,1年到台湾高校学习。学生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颁发武夷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台湾合作高校授予学生在台期间的学习成绩证明。近年来,武夷学院不断加强与台湾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充分发挥校、地、企合作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先后选派3批72名师生赴台研修学习。2010年,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组织5名教师到武夷学院授课,师生反映良好。
  【国际办学与文化交流】 搭建游学平台,拓宽国际化办学途径,先后与美国长青州立大学、韩国茶人协会合作,开展留学生短期文化体验班培训40人次。正式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资质,成为闽北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报到3名留学生,另有9名外国学生已通过省教育厅审批,完成202名签证表的寄送。承办福建省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八闽行”——武夷之旅,为来自13个不同国家的70多位外国文教专家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获得省教育厅领导和与会嘉宾的一致称赞。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落户学院并开始第一次培训,为学校走向世界进一步拓宽平台,提升层次。筹建“闽商学院”,学校文化交流事业踏上国际化新征程;在武夷山乌龙茶、红茶寻根之旅高峰论坛上,与各国茶界友人共同签署《武夷倡议》,承办创意产业之父贾斯汀创意讲座等。
  【武夷学院首届本科生毕业】 6月16日,武夷学院2011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在校体育馆隆重举行,共3500余名毕业生,其中562名本科毕业生是武夷学院2007年升本以来招收的首届本科生。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上,杨江帆校长分别为各专业学士学位获得者扶正流苏授予学士学位证书,并深情地寄语同学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保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继续发扬求实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进步。2007年3月,国家教育部同意在原南平师专的基础上办武夷学院,同年9月招收汉语言文学、英语、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武夷学子秉持“涵养穷索,致知力行”的校训,以“会做人、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为成才目标,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昂扬向上,勇于实践。几年来,不少同学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有13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有近26%的同学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省级国家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
  【武夷学院新增5个本科专业】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0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武夷学院申报的学前教育、微电子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物流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被批准设立,2011年秋季开始招生。其中,微电子学、生物工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新专业的批准设立,使武夷学院的本科专业数从20个增至25个,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专业培养领域,提升学校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吻合程度,为产业发展所短缺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再添力量。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2012

《南平年鉴2012》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11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设特载、大事记、市情概貌、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南平市人民政府、政协南平市委员会等栏目。

阅读

相关机构

武夷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