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278
颗粒名称: 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号: F121
页数: 2
页码: 209-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8年南平市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介绍了企业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 南平市 企业经济 体制改革

内容

企业体制改革
  【企业股票上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998年,南平电缆股份公司和南纺股份公司经过资产重组,3月完成上市预审材料的制作,上报省政府。经大量工作,南缆公司股票上市申报工作已通过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中国证监会审核,并拿到上市额度,正抓紧进行有关发股的筹备工作。南孚公司“两地两步”上市方案已完成基本方案的制作。南纺股份公司和源光亚明公司股票上市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争取工作。
  【资产重组工作力度加大】 全市打破所有制、地区和行业界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承包、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扶优扶强,形成一批支撑工业经济的大公司、大集团。南纺公司和南缆公司分别与天成、中盛集团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南平水泥公司兼并元坑水泥厂和石溪水泥厂;顺昌富宝实业有限公司已定上收为市属企业,计划兼并南平市合成氨有限公司,辅以市级优惠政策,努力将其培育成为闽北化肥集团的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带动闽北小化肥企业的发展。同时,对拟建立南平水泥企业集团、南平外贸企业集团、闽北药业集团都进行了积极探讨。此外,在推动非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方面也迈出重要一步。一是引入泉州民营企业集团与市国有企业进行多形式的合作重组,推进山海协作。市直和各县(市、区)共推出92个企业和项目供合作与重组。市属和邵武、武夷山、建阳、浦城四县(市、区)均推出10个以上企业。同时制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南平公有制企业改革重组的办法,对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有关方面政策进行归集和补充。二是源光亚明公司兼并市织布厂新上出口美国金属卤化物灯镇流器项目进展较快,已完成企业兼并,织布厂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技改项目的用地规划、审批、旧厂房的拆迁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并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企业改制步伐加快】 列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有:南平自来水公司、南平中医院、南平交通开发总公司、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武夷山旅游公司等。市中医院改制方案已经过市政府办公会议和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正根据方案进度要求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由市交通投资开发总公司为主发起设立南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方案,报经省体改委审批立项,正进行资产评估和验资工作。南平叉车总厂、顺昌元坑水泥厂、顺昌石溪水泥厂先后改制为南平三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顺昌古岩水泥有限公司和顺昌金溪水泥有限公司,南平大洲综合加工厂、南平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和南平市第四建筑公司,经市体改委批准先后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工作】 为使优化资本结构工作有计划地实施,市政府成立了企业破产兼并清算小组,对列入破产的建阳蓄电池厂、邵武铜冶炼厂、邵武木工机庆厂、福建省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福建省光泽联合造纸厂及列入兼并的邵武轮胎厂等企业派驻工作人员进行具体指导。邵武轮胎厂由福建省九洲商社兼并后,注入800万元资金,并引入新的经营机制,使濒临破产的企业,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市本级国有工业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核销银行呆坏帐9400万元,财政周转金转达资本金1180万元,超基数税利返还560万元,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由原来的75.91%下降到71.88%。
  【小型国有企业改革】 结合闽北国有企业规模偏小、负债率高等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改革。市体改委组织人员首先深入顺昌、浦城等县(市、区)开展国有小企业改革调研活动,探求企业亏损的深层原因,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意见。9月,在顺昌召开深化国有小型企业改革座谈会,总结国有小型企业改革的经验。年底,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已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30家,股份合作36家,承包租赁46家,合资嫁接13家,联合兼并14家,国有民营3家,破产拍卖21家。
  【大工业体制初步建立】 1月,市政府下发《关于实施大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构筑“两线三层”的管理新体制。即第一线建立工业行政管理体系,通过组建“南平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工业发展办公室,对全社会工业进行宏观的、政策的、行业性的管理;第二线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在国资委组织领导下,通过组建南平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对本级国有工业资产进行价值形态的管理和营运,实现国有资产产权的管理和资产的经营分开,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将现有企业中部分办社会的职能,逐步转移给有关职能部门承担。
  【分离企业办学校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上年剥离9所企业子弟学校的基础上,1998年又对全市33所企业子校进行剥离,并已基本到位。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998年,在巩固国有、集体企业参保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三资企业和个私经济组织上,组织力量,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全市参保企业2376户,在职职工185721人,综合覆盖率达98.27%,三资企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6.02%,个私经济组织参保突破2000人。加大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做好企业欠缴保险费的清欠工作。全市共征收养老保险基金21608.61万元,其中收缴历年旧欠3558.49万元,基金到位率达90.71%,全面完成省下达养老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7%、三资企业中方职工参观有保率达85%和基金到位率达90%的三个硬指标任务。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改革企业代发的传统做法,采取省外安置的离退休人员由邮政或企业退管会发放与工行联网范围内安置的离退休人员由银行发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步伐,全市企业良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面达100%。同时,市劳动部门配合市工业办和街道办事处,做好全省首家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延平区各街道办事处建立退管站,第一批3家破产企业在延704名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全部转移到退管站管理。
  【失业保险基金征收工作加强】 全市加强失业保险基金征收工作,特别是在国务院提高征收比例后,加大力度,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共征收失业保险基金1374.5万元,为2568名失业职工发放救济金450万元,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提供了资金保证。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市政府认真总结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运行一年的经验。3月,由周继红副市长带领政府办、体改委、卫生局、劳动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对镇江、上海和海南等地医改试点情况进行考察,形成全市医改的初步思路。10月,市政府批准印发《南平市破产企业离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首先在破产企业开展试点,使破产企业离退休职工医疗待遇有了保障。全市企业职工医疗保险改革正按国务院和全省医改会议精神,开展调查测算等前期工作。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 1998年,全市收缴工伤保险基金581.74万元,收缴生育保险基金361.24万元,并按规定支付有关待遇,保障了195名工伤残人员和1651名生育女工的合法权益。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