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239
颗粒名称: 对外开放
分类号: F125
页数: 8
页码: 197-204
摘要: 本章记述了南平市对外开放的对外交往、外事工作、口岸工作、海关工作、武夷山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南平市 对外开放

内容

对外交往
  【市领导出访】 1998年3月7~16日,市委副书记龚祖成率团赴港进行务实招商。4月30日~5月5日,市委书记林克敏、市长李川率团赴港参加闽北旅港联谊会换届庆典暨经贸洽谈、招商活动,共签约港资项目38项,总投资1.22亿美元。4月7~18日,副市长张立先率团赴新加坡、澳大利亚考察城市建设。5月8~22日,副市长刘昌霖率横南铁路有限公司有关人员一同赴芬兰诺基亚公司考察监制引进通讯设备。6月16~29日,副市长廖荣元率团赴美国考察合资生产项目。
  【重要外宾团组来访】 4月2~5日,德国电视一台驻京首席记者倪萌等4人,到武夷山拍摄清明节(扫墓)风俗电视专题片。该片已在德国播放。
  4月3~7日,英国海外教育援助机构董事长彼特·斯洛到武夷山考察洽谈英语援助教育项目。彼特·斯洛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组织英国青年教师到中国进行英语援助教育和环保、生态等科研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并决定年内派出3批12人到武夷山进行援助教学。
  4月25日,日本富士电气化学株式会社社长立田时雄一行7人,应邀参加南平南孚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四、五期技改项目竣工典礼。副市长刘昌霖会见了日本客人,并向客人赠送了《武夷山邮册》。
  6月10日,美国华盛顿福建同乡会副会长陈武钦及夫人一行到南平考察。李川市长在闽北大饭店会见陈武钦一行,并向客人介绍了南平的基本情况、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市外办主任陈建华、侨办主任王木生参加了会见。会见后,市计委、外经贸委的负责人与客人就招商引资事宜进行会谈。
  7月1日,市外办主任陈建华在福州与美国福建促进会会长徐德清博士进行会谈,向客人通报介绍了南平市的特大灾情和对外招商的重点项目。
  7月26~28日,法国驻广州总领事安邦济及夫人一行3人,在副市长张立先的陪同下,访问南平、武夷山。
  8月27日~9月6日,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渡边欣雄一行5人,到延平区、武夷山、建阳考察民居史,进行汉民族文化人类学学术交流。日本客人向灾区捐款2000元。
  9月11~15日,香港救世军中国事务部部长曾庆敏、社会福利部部长凌锡洪及香港《大公报》高级记者史兵一行在市外办主任陈建华陪同下,深入邵武、建瓯、建阳和延平等县(市、区)考察灾情,向灾区小学捐助160万元。14日,李川市长在延会见了客人,并接受史兵记者的采访。
  9月16~18日,日本驻广州总领事小原育夫、副领事猪口奈津子小姐,在省外办领事处处长余道党的陪同下,考察政和县东平卫生院、澄源卫生院,松溪县医院。小原育夫对闽北遭受特大洪灾表示慰问,并表示将积极向日本国内反映南平受灾情况,申请更多的项目援助南平。李川市长在闽北大饭店会见了小原育夫一行。
  11月16日,日本冲绳县工业技术中心开发研究部部长国吉和男一行到南平考察,李川市长会见了客人,双方就如何提高水果等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行了探讨,并就水果、果酒、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
  11月26日,日本冲绳琉球银行调查部部长下地玄康为团长的日本冲绳健康食品交流访问团一行4人,到武夷山考察茶叶、中草药资源等情况。
  12月15~17日,泰国诗琳通公主办公室官员访问团一行6人访问武夷山,游览了九曲溪等景点。武夷山市领导会见了来宾一行。
  12月17日,芬兰农林部国务秘书乌洛宁等一行12人在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刘洪存、省林业厅副厅长陈则生等的陪同下,到南平实地考察森林培育、林业发展情况。副市长廖荣元会见了客人,双方就合作开展林业加工,共同推进林业发展进行了探讨。
  【外国专家记者到延平、武夷山采访】 1998年5月26~30日,10名美国、德国、秘鲁、日本专家(记者),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学社》、《对外大传播》及省委外宣办有关人员陪同下,到延平区和武夷山市采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其祥,副市长张立先会见了采访团全体成员,并向客人介绍了南平市的概况和发展规划。
  外国专家、记者先后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纺公司、南孚公司和延平区夏道镇徐洋村村民家中采访,对闽北的旅游业、茶文化、国企改革、城市变迁、农户生活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采访团对南平市的成就和发展前景十分关注。英籍专家弗斯特·斯塔克威尔教授说,“我们几个外国专家、记者虽然都是第一次到南平,但处处感到南平人民的热情友好,看到南平改革开放的成就,如果南平继续这样稳步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得到外界更多的帮助”。采访团的外国专家、记者回国后,在多家国外报刊登文介绍南平改革开放新貌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南平、武夷山的知名度。
  【红十字国际联合会官员到闽北考察灾情】 1998年7月13日,红十字国际联合会行动支持部高级官员尤根·威亚德和宣传部官员希尔杰·卡瓦姆,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孙柏秋和福建省红十字会副会长魏忠义等陪同下,到闽北灾区考察灾情。尤根·威亚德一行在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周继红陪同下,顶着烈日驱车百里,先后考察了延平区大横镇大仁洲和建瓯市徐墩镇山边村。当晚,周继红向客人们介绍了闽北遭受连续洪涝灾害情况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抗洪自救情况,希望红十字国际联合会和中国红十字总会给予人道主义援助,帮助灾区民众渡过难关。尤根·威亚德表示,他将立即回总部汇报,并争取及早向灾区提供大米、食用油、药品等急需的人道主义帮助。
  【法国驻广州总领事访问南平、武夷山】 1998年7月26~28日,应南平市政府邀请,法国驻广州总领事安邦济及夫人一行3人,在副市长张立先和市外事办、交通委等有关部门人员陪同下,到南平、武夷山访问。
  安邦济一行考察了南武路,游览了武夷山。对秀丽的武夷风景赞不绝口,对武夷山市积极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表示赞赏。安邦济介绍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总部设在法国,他愿意为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做些工作。如果申报成功,武夷山的价值将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保护,并将进一步提高武夷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安邦济表示,回穗后,将积极与法国有关方面联系,争取法国的一个城市与武夷山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香港救世军向闽北灾区捐款】 1998年9月12~14日,应南平市外事办公室邀请,经新华社香港分社协调联系,香港救世军中国部部长曾庆敏、凌锡洪及大公报高级记者史兵一行到延平、建瓯、建阳、邵武等地学校、乡村察看灾情,并代表香港救世军向受灾较重的建瓯房村、邵武洪墩镇水口寨等小学捐助160万元。14日,李川市长在南平会见了香港客人一行,李川市长告诉客人,南平市已将防灾、减灾工作列为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今后要采取加固堤坊、建水库、疏浚河床、保护天然林等措施,全面提高南平市的防洪抗灾能力。
  “救世军”是一个国际性的基督教慈善组织,一向致力于“发展教育、扶助贫困”,在世界各地开展慈善活动,该组织总部在英国,其中国事务由香港救世军负责。
  外事工作
  1998年,市外事系统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转变观念,主动出击,积极为对外经贸和科技文化交流提供咨询和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大突破。
  【外事接待】 全市外事系统接待来本市考察、访问的重要外宾团组织40多批300多人次。其中,仅市外办就接待重要外宾团组12批88人次,安排市领导会见外宾8场次。市外办主动介入国外政界、企业、财团高层人士的来访接待,精心安排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会见外宾,组织参观访问和业务洽谈,促成了合作。在英国福建总商会会长、英国腾达集团总裁赵鹏超应邀参加福州建城2200周年纪念暨’98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活动时,市外办安排李川市长、陈满泉副市长分别会见客人,适时介绍南平的对外招商项目和投资环境。并安排市直有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与客人进一步会谈,在教育、蛇业、医药方面与客人达成了合作意向。还安排李川市长会见了美国华盛顿福建同乡会副会长、美国东风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陈武钦,通过接洽,促成了南平市与华盛顿华人社团的联系,促进了交流与合作。同时,市外办积极参与市政府与日本冲绳县工业技术中心开发研究部访问团的会谈,市有关部门就如何提高水果等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外方进行研讨,并就水果、果酒、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市外办借机介绍南平市对外交往的基础条件,表达了拟与冲绳县所属城市建立友好城市的愿望,并赠送《闽北风情》。
  【对外交流与合作】 市外办发挥对外联系多、渠道广的优势,积极牵线搭桥,为对外招商提供服务。外办领导在赴港参加旅港联谊会换届暨招商引资活动时,安排并促成李川市长拜见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并向领事部主任戴昌世等介绍南平概况和投资环境,拟通过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向外国驻港领馆、商务机构介绍南平情况,促成外国驻港人员到南平参观、考察。外办领导在参加由南平市政府、省农业厅、省台办、省外经贸委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南平)农业开发合作研讨会期间,积极联系,疏通关系,协同有关部门促成台湾客商在闽北大面积种植土豆意向。并组织工业办等部门赴福州与来访的德国莱法州州长库尔特·见克率领的莱法州访闽团进行洽谈,向客人介绍南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赠送《南平市对外招商项目》等对外宣传品,进一步扩大闽北的知名度。积极与美国福州总商会主席、美孚国际集团总裁陈青泉等美籍华人联系,举行会谈,介绍闽北情况和优惠政策,提供合作项目,吸引前来投资。陈青泉表示将加强与南平市对外友协的合作。积极与美国福建促进会会长徐德清建立了联系,在徐德清一行应邀参加福建省21世纪的挑战与机遇研讨会期间,市外办领导专程赴榕拜访徐德清,向客人通报南平市“6·22”特大洪灾情况,介绍南平市的对外招商重点项目,拟通过徐德清在美国推介对外招商项目。建瓯、邵武、武夷山、政和等县市外办积极参与重大对外经济活动,协同做好客商邀请和项目洽谈等工作。武夷山外办参与日本冲绳健康食品交流访问团的接待工作,及时为地方的对外交往牵线搭桥,沟通信息。
  因遭受特大洪灾,南平市政府领导率团出访美国斯坦福市开展友好交往活动虽未成行,但通过电函交往,进一步加强南平市与斯坦福市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南平市与俄罗斯约什卡尔奥拉市的交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邵武、武夷山也积极开展与日本山梨、福冈、秦野等城市的友好交往,争取早日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出国境审批】 全年承办审批因公出国境团组130批批297人次,其中审核审批因公出国(境)团组94批250人次,审核转报省审批因公出国(境)组团36批47人次。代办护照签证113批302人次,办理劳务确认80多批近200人次,审批外国人入境28批42人次。在出国境审批中,市外办强化出入境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市外办下发《关于出国(境)审批工作制度》,对因公出国(境)报批资格、组团办法、审批依据、格式程序以及收费等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理顺和规范了出国(境)报批工作。市外办及时查处了个别县、市出国(境)申报中存在的弄虚作假问题,维护了因公出(境)审批工作的严肃性。有关县、市吸取教训,认真整改,规范了申报程序。武夷山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加强邀请外国人审批管理的通知》,严格规范各单位邀请外国人时所应遵循的规定和程序,维护了外国人入境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同时,市外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严格管理公费出国境工作的有关规定,坚决制止、取消公款出国(境)旅游团组。全年取消出国(境)旅游团组24批63人次,节约经费141万元。光泽、延平等县(区)外办也严格把关,制止公费出国境团组,各县(市、区)外事部门取消不合格团组20多批,节约经费50多万元。
  【外事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对外方针、政策,强化对全市外事、涉外工作的归口管理,做到了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统一纪律。一是加强出国(境)团组管理。根据省外办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出国(境)团组的出访成果追踪反馈,着重加强对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和副厅级以上领导执行公务情况的追踪反馈。市外办全年收到出国(境)团组的出访报告104份。同时,着手编辑《南平市因公出国(境)人员外事纪律教材》。顺昌、光泽等县都健全出访追踪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出访人员在境外的活动情况,并记录在册,作为审批依据。二是切实加强护照管理。市外事办拟报了《关于刘加铭等3人拒交护照事处理意见的请示》,市政府领导批转市财委,由财委督促其下属企业把刘加铭等3人的护照上交外事办。将南平市贸促会赴美团组人员钟剑荣护照遗失情况报告省外办,做好护照遗失的善后处理工作。并下发《关于加强办理外派劳务护照的紧急通知》,加强对劳务护照的管理。认真验讫护照,检查出国(境)团组在外执行外事纪律情况。三是加强外籍教师的归口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市外办加强对外国专家的管理。对福建林学院、南平师专聘用外籍教师资格进行年审,对武夷山一中聘用外籍教师资格进行审查。督促各院校做好聘用外籍教师工作。南平师专通过聘用外籍教师,提高了外语教学力量,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四是认真处理涉外案件。南平市外办协同市有关部门和武夷山市妥善处理英籍教师未经批准在武夷山进行教学援助活动和受伤害的涉外事件,并下发《关于英籍女教师武夷山受伤害事的处理意见的通知》,各部门增强了对涉外事件的重视程度。
  【外事服务】 一是疏通出访渠道,保证企业组团顺利出访。4月中旬,南平闽航电子器件公司拟组团赴美国参加技术培训,市外办急团组所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团组办妥赴美签证,使该团组按时赴美国参加培训。回国后,出访人员将所学技术及时运用生产一线,取得很好效益。11月,南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与韩国2家公司签订年产2000吨针刺非织造革基布生产线专有技术转让合同,急须派人赴韩参加技术培训。市外办及时为该公司赴韩人员办妥出国(境)手续,使5名工程技术人员如期赴韩国进行为期6周的技术培训。顺昌、浦城、武夷山等县(市)外办对引进项目的企业,实行特事特办,保证人员及时出国(境)参加洽谈培训。二是开展代办机票、黄皮书等出入(境)配套服务。市五洲国际交流服务公司在开办代办机票、黄皮书代办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劳务市场,与省内30家劳务公司建立业务往来关系,全年办理劳务36单。三是简化经贸人员出国审批手续。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简化经贸人员出国审批手续的通知》,市外事办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重要团组、重大团组提前介入,协助办理有关事宜,保证团组如期成行。邵武等市认真做好领导出访服务工作,保证出访取得圆满成功。市外办公开办事程序,把因公出国(境)团组审核、审批程序,邀请外国人入境审批手续,及代办护照签证的有关规定张榜公布,建立监督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将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和《服务承诺制》上框上墙,设立了意见箱和监督台,提供优质服务。
  【引进技术和出国境研修】 市外办协同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南平铝厂、南平师专等企业、学校引进国外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教师50多人次。通过省外办输送1名建阳农业干部到日本冲绳研修农业管理技术。同时加强与已选派在德国、日本等国家研修、培训人员的联系,勉励出国研修人员要珍惜机会,学成技术,将来更好地为南平的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对外宣传】 外事部门利用各种宣传渠道,不失时机地开展对外宣传。一是精心组织外国记者采访接待。香港大公报高级记者史兵在返回香港后,以《人民自有回天力》、《南平从废墟中站起来》为题在香港《大公报》发表专版,介绍南平抗洪救灾、重建家园情况。武夷山市外办接待安排德国电视一台记者倪萌等4人到武夷山拍摄清明节风俗,向国外介绍闽北的民间习俗。二是抓好宣传品的制作。重新编制中、英、日文对照的《今日南平》画册,已完成初稿。三是抓好对外参观点建设。结合对外宣传的需要,对全市的对外参观点进行整顿、筛选。
  【抗洪救灾】 市外办发挥对外联系广、渠道多的优势,积极争取各种援助近400万元人民币,为灾区人民灾后恢复生产提供了一些实际帮助。一是发挥对外优势,及时通报灾情。洪灾发生后,市外办积极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及时向外交部、省外办和兄弟地市外办通报灾情;向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美国斯坦福市和美国福建促进会、美国守廉国际投资集团公司、纽约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英国福建总商会、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宝莲寺、南京爱德基金会通报灾情;向部分中国驻外使领馆、部分外国驻华使领馆和日本冲绳县通报灾情,寄送受灾图片、录像资料。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的赈灾义演筹备、募捐活动。二是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多方援助。在市外办的积极争取下,省外办将日本政府援助本省的“利民工程”项目安排在政和县,使政和县得到60多万元的援助用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省外办决定将今后两年的“利民工程”援助项目大多安排给南平,帮助灾区重建。通过省外办争取到日本冲绳县的救灾捐款380万日元。省外办并拨给3万元救灾款援助市外事系统。经外事部门争取,美国福建促进会募集捐给建瓯南雅太平村小学1.2万元款购买学习用品,纽约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委托省委书记陈明义转交灾区4.88万美元赈灾款。12月,香港救世军援助签字仪式在南平举行,160万元的援助款陆续拨给受援单位。三是邀请国外技术人员帮助受灾企业抢修受损设备。在“6·22”洪灾中,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价值1亿多元的生产线被淹严重,该公司拟请英国公司技术人员一行8人赶来抢修,市外办仅用1天时间就为该批技术人员办妥了有关入境手续,保证英方人员尽快赴延,使企业及时恢复生产。
  【外事队伍建设】 市外事系统加强内部管理,注意提高人员素质。一是督促县(市、区)健全外办机构。各县(市、区)在建立外办的基础上,分别配备了外办主任。各级外办做到有办公室、有牌子、有印子、有专(兼)职干部。各县市区都进一步明确规定外事部门是政府外事工作的职能部门和党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执行国家对外政策和处理重要外事工作的综合归口管理部门。二是总结交流全市外事工作情况与经验。4月、11月,市外办在南平召开县(市、区)外办主任会,总结经验,加强队伍建设,探讨工作思路。12月,在南平召开市直部门企业座谈会,邀请市委办、人大代表委、政府办、政协三胞委、市委组织部、外经贸委、侨办、台办、旅游局、侨联等部门和南平铝厂、南孚公司、亚明股份公司等企业领导近30人参加座谈。会上,市外办领导通报全市的外事工作情况,介绍本市的对外交往渠道和出入境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各有关部门也根据工作实际对外事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通过座谈交流,有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了解有关对外政策,用好用足政策,外办工作人员也增强了服务意识。三是认真开展调研工作。12月初,市外办领导陪同省长助理、省外办主任李庆洲和省外办有关处室负责同志深入延平、建瓯两地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省外办领导明确表示要加大对南平市外事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要积极为南平市与国外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牵线搭桥;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经贸团组和政界、商界高层人士,驻华使领官员和外国记者到南平考察;要为南平市的非公有制企业出国(境)考察访问开绿灯等。市外办领导在年内还多次率有关人员赴县、市调研外事工作,及时收集和整理外事工作动态、出入境等方面的信息,通过《闽北外事》,不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全年编辑《闽北外事》29期,被《福建外事》采用10余篇。武夷山市外办积极做好《武夷外事》刊物的创刊筹备工作。四是加强培训和建章立制。市外事办建立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坚持周二下午学习日制度,不断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精神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及外事理论业务。在省外办的支持下,举办了一期由县(市区)外事干部和市直外事专办员参加的全市外事干部培训班,培训外事干部40人。武夷山市外办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举办一期由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涉外单位人员参加的外事业务培训班,提高涉外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市外办对近年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建立了一系列档案管理规定,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保证工作。并建立健全了对外交往档案和信息资料等,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闽北华人录》和《来访外宾名录》。建瓯、延平、光泽等县(市、区)建立健全了外事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
  【利民工程】 在省外办的支持协助下,促成日本政府提供“利民工程”援助款60多万元,给政和县医院购置医疗设备。由日本政府提供70多万元人民币援助的邵武市家庭保健服务中心大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口岸工作
  1998年,武夷山市口岸办以优化武夷山投资环境为主题,以“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为载体,从工作上求深化,从服务上求延伸,从方法上求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积极创建文明窗口】 以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为契机,积极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2月,根据省口岸办部署,武夷山机场国际进出港厅作为全省口岸系统的示范窗口参加全省行业窗口竞赛。口岸各部门以此为起点,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层层布置,狠抓落实,使创建活动取得实效。一是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增强示范窗口意识。口岸各部门以教育为先导,组织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在学习中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学习十五大精神相结合;与学习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与改善口岸环境的10条意见,推进新一轮创业相结合;与改造主观世界,增强自身素质相结合。通过学习,明确了新形势下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夯实口岸干部职工的思想基础。二是召开联席会议,布置落实创建工作。年初来,武夷山空港共建文明口岸领导小组召开3次联席会议,要求参赛单位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畅通快捷、群众满意为出发点,搞好文明窗口创建工作。在国际进出港厅设置了阅报栏、茶水具、常用药品等,更换了行李车,更新了计算机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通关速度,形成了“文明、有序、规范、热情”的良好风气。三是改善通关环境,主动搞好服务。改善口岸环境10条意见出台后,口岸各查验单位结合实际,提出改善通关环境的改革措施。边防检查专设1条礼遇通道,开足其它4条通道方便旅客进出。边检人员挂牌上岗,站领导轮留带班,加快查验放行速度,使1个架次航班的通过时间缩短为20~30分钟。海关旅检进一步简化程序,加强现场调研,降低抽检率和过机率,保证旅客畅通;并实行预约加班制,为货主提供方便。卫生检疫加强医学咨询,对团队旅客采取集体申报,持有健康证者免于申报;取消旅客例行查证,不在旅客通道进行传染病监测检查,严格掌握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范围。在动植物检疫查验现场设置违禁检疫物投弃箱,实行开放式巡视抽查方法,降低开包率,提高查出率,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商检实行24小时特约、预约服务,在南平设立检验点;对企业办理出口做到优先受理报验,优先检验,优先出具放行单,保证不误船期、不误企业结汇,商检手续必须在1日内完成。通过建立文明示范窗口,完善通关环境,提供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中外旅客对武夷山机场国际进出港厅服务质量交口称赞。
  【认真拓展包机航线】 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武夷山至香港包机客源锐减。部分包机股东拟退出包机联合体,包机联合体亦向厦门航空公司提出停止飞行武夷山至香港包机。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武夷山至香港包机航线,把培育稳定武夷山至香港航线作为武夷山对外开放的形象工程,进一步加大宣传组织和协调力度,积极开展航线培育稳定和拓展工作。一是积极赴港开展航线促销工作。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陈祥龙,武夷山市市长张建光,市政府调研员、口岸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邱德旺和口岸办主任王公经等多次赴港,组织包机股东研究香港航线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培育武夷山至香港航线。市政府继续对股东和旅行社包机组团到武夷山旅游,在竹筏、门票、接待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促进股东和旅行社进一步做好组团工作。二是加强航线的对外宣传工作。组织邀请国内外新闻、旅游部门到武夷山考察,在国内外电视、电台、报刊广泛宣传武夷山风光,提高武夷山的知名度。三是拓展新业务,吸收新股东。6月,在香港永安旅游退出包机联合体后,武夷山市政府和口岸办重新组建了包机实体,吸收香港中国旅行社、厦航假期参加包机实体。10月,台湾太瑞行旅行社要求参加包机业务。武夷山市政府和口岸办又专程赴港重新调整包机股东和所持股份。10月底,在武夷山重新组建包机联合体,持股比例为港中旅30%、台湾太瑞行旅行社60%、厦航假期5%、武夷旅贸5%。台湾太瑞行旅行社加入包机联合体,为台湾游客到武夷山探亲、旅游、投资提供了便利,使武夷山至香港包机的客源从600万人增加到3000万人,为恢复武夷山至香港航班奠定了基础。全年飞行香港航班71架次,进出港旅客6383人。
  【加强自身建设】 口岸办积极组织全办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共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口岸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组织参加省口岸办举办的“口岸杯”射击赛和“口岸杯”卡拉OK比赛,徐建东获得个人手枪赛第一名。武夷山口岸办获口岸歌手赛组织奖。积极参与《福建口岸指南》撰写,协同做好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的有关工作。积极开展在武夷山设立二类海陆联运口岸的调查和申报工作,配合武夷山市政府做好台胞在武夷山口岸落地签注的调研和上报工作。
  海关工作
  【南平海关工作】 1998年,南平海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打私工作会议和全国海关关长会议精神,坚持从严治关,坚持“依法行政、贯彻政策”的工作准则,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严格管理,稳中求进,狠抓队伍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是打击走私取得新进展。南平海关认真贯彻执行全国打私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加大查私力度,重点打击加工贸易渠道的走私违法活动。主动联络外经贸、公安、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认真查处走私违法活动。全年共查获走私违规案件26起,案值8千多万元。其中已办结案件13起,罚没入库72.6万元,向南平市公安局移交案件4起。
  二是加工贸易管理进一步规范。年初来,南平海关进一步加强加工贸易的监管,对监管工作做了全面布置。5月,加工贸易管理工作重点转入清理整顿、催核核销。7月,停止审批“租赁型”企业料件,并协同市外经贸委将县(市、区)的审批权收回,暂停“租赁型”企业的合同审批。同时,加大逾期手册的催核力度,加强中期下厂核查,联系地方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企业。通过核查已立案调查涉嫌企业22家,追回已核未进货手册4本;停止批准办理包括宁波、上海在内的口岸进口手续,将进口货物口岸限定在福州口岸。
  三是税收征管工作取得新突破。南平海关认真落实国家税制改革精神,严格依法治税、综合治税,强化税收征管。根据关区实际,着重做好大宗进口商品和加工贸易内销征、补税工作,加强减免税管理,严格三级审批。全年共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410万元,比上年递增28%,超额完成总关下达的400万元税收任务。
  四是进出口报验中心开业。南平海关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建设进出口报验中心。10月18日,进出口报验中心正式开业,市领导李宝书、陈满泉、吴邦才及省、市有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报验中心总投资1200万元。开业后,全市出口企业货物可在中心完成口岸办理的订舱、报关、商检、动植检、卫检、结汇等工作。开业以来共监管进出口货运量1450吨。其中进口322吨,出口1128吨。监管进出口集装箱标准箱91箱次,其中进口36箱次,出口55箱次。报验中心的开业和正常运转,改善了南平关区的通关环境,方便了企业合法进出。
  五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年初来,南平海关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和作风纪律整顿、依法行政教育,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全国打私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历次全国海关关长会议精神和海关有关工作纪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海关性质、宗旨、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关员的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在“6·22”特大洪灾中,全体关员积极投入抗洪抢险斗争,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主人翁精神,取得抗洪斗争的胜利。
  【武夷山海关工作】 1998年,武夷山海关结合实际,坚持“依法行政,贯彻政策”的准则,努力进取,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海关队伍。武夷山海关成立时间短、业务量小,为提高全体关员的业务素质,海关坚持从严治关,加强关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学习,有计划地进行行业作风整顿和廉政再教育,使关员们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自觉做到公正廉洁、文明把关。同时,经常组织关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和总署、总关的有关政策规定,自觉维护海关形象,不断提高关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做好税收征管工作。树立为国把关和打击走私意识,切实抓好反走私专项斗争。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加强各业务环节的横向联系,努力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积极向总关申请设立调查科,配备调查人员、设备,加强信息情报分析,进一步加大打私力度。首先是进一步加强验厂,严格审批,把好注册关,坚决杜绝“三无”企业。其次是严格执行保证金台帐制度,对企业实行收取税款100%风险抵押金和财产抵押、担保等办法,使企业既能自觉遵守海关规定,又能有效防止违法事情的发生。第三是进一步加强中期核查,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企业,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整顿或取缔。第四是密切与口岸海关的联系配合,加强与稽查、调查等职能处室的联系和协作。第五是积极开展税源分析、普查,努力做好税收征管工作。全年共征收税款188.8万元,受理企业注册65家,核发加工贸易手册134本,合同备案金额5714万美元。
  三是认真搞好机场旅检和接待工作。坚持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努力改善通关环境。首先是严格把关、文明服务,采取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等办法,加强对毒品、枪支弹药、淫秽物品和敏感商品的缉查。其次是对重要入境团组都能根据规定和有关方面的要求,特事特办、简化手续,加快人员、行李通关,以实际行动支持地方对外友好交流活动。全年旅检验放出入境航班71架次,出入境旅客6383人次。接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总关及香港海关客人63批486人次,圆满完成了总关交给的接待任务。
  武夷山旅游经济开发区
  1998年,开发区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的《福建省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发展的若干规定》和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的“旅游经济兴市”发展战略,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项目开发建设成效显著】 开发区新签开发项目用地合同11项,转让土地232.2亩(地价总额1701万元)。其中,岩茶城项目用地205亩(地价984万元)。新签外引内联项目11项,总投资1.05亿元,利用外资723万美元。新开工项目12项,总投资6410万元,已完成投资3630万元。在建项目14项,总投资7010万元,已完成投资4080万元。在项目开发上,开发区管委会本着内外资一起上,鼓励、扶持个私企业投资开发,个私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等,吸引了一批个私企业到开发区内开发建设。主要有南北二路商住小区、南阳苑住宅小区一期工程、游憩集合广场、商业综合项目、民用住宅联建项目、商住综合项目等。全年上缴市财政150万元。保税区完成2座保税仓库建设,完成5幢别墅封顶、2幢即将投入使用。保税区综合服务大楼已完成3层主体工程建设。保税区所属企业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445.57万美元,其中出口1070.22万美元,进口1375.37万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 商贸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0.2万元,完成东西、南北二路排水、路基、路面工程投资102万元,完成五里中洲排水工程投资24万元,完成次一路北段排水、路基路面工程投资23万元,完成环岛西路丁字路面路基工程投资13.2万元,完成南阳苑给水路基工程投资35万元,完成“天心花园”后期工程投资65万元。保税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多万元,完成区内北面排洪沟建设,完成亿锦花园80000平方米的土地平整,4000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建成商务住宅3059平方米,仓库2580平方米,厂房2580平方米,综合写字楼7356.27平方米,道路1.6万平方米。完成400多米长的排洪沟改道工程,铺设地下电缆800米,给水管线1000米,修筑围墙833.5米。闽城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中洲商贸市场建设,市场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可安排200名下岗职工。
  【引进加工贸易型项目取得突破】 新签加工贸易型项目7项,总投资1.153亿元,主要有香港伟昌国际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岩茶城项目。保税加工园区引进金泰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华通针纺织造有限公司、华鑫服饰制造有限公司、华锦纤维制造有限公司、长发制造有限公司,美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同时,开发区通过开展山海协作,首次引进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养鹿项目,一期投资300万元,二期投资1800万元。该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12月底引进100只种鹿。
  【经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开发区管委会加大所属企业华鼎公司的改革力度,建立目标经营责任制,公司经理由管委会聘任,二层班子由公司经理聘任,确保了企业经营管理权。华鼎公司兼并市外贸公司,收购浦城生化厂,使华鼎公司成为经营房地产、进出口贸易、生物农药等综合性大型企业。公司获外经贸部批准的水煮笋、乌龙茶及特种茶的自营出口权,获全省十强外资企业称号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