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九二医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236
颗粒名称: 解放军第九二医院
分类号: R821
页数: 3
页码: 194-24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南平市第九二医院创建于1944年,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沪淞决战以及解放福州、厦门等著名战斗,被上级授予“打不烂、冲不垮”的战斗集体。1998年,医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和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和统揽全局,抓好医院全面建设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南平市 解放军 医院

内容

第九二医院创建于1944年,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沪淞决战以及解放福州、厦门等著名战斗,被上级授予“打不烂、冲不垮”的战斗集体。1998年,医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和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和统揽全局,抓好医院全面建设。
  【政治思想建设方面】 一年来,医院党委按照军委江主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加强了理论学习,提高用理论指导工作的自觉性。党委“一班人”严格执行党委议事规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在涉及干部调整、重大经费开支、审议承包工程及医疗器械采购等敏感问题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提高办事透明度,发挥纪检部门的监督职能。党委工作思路明确,“一班人”能够齐心协力抓好工作。针对所处地理位置和部队医院的实际情况,医院党委制定了“确保姓军、服务基层、科技兴院、特色取胜、争创一流”的建院方针。以《政治工作条例》为指导,加强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新情况的研究,牢牢把握住医务人员的思想特点,开展了革命人生观、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和弘扬抗洪精神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以《纲要》为依据,把抓基层的工作重心放在抓好党支部建设上,通过举办党务知识培训班、常委分片定点挂钩帮带等形式,着力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讲党性、讲大局、讲奉献,努力做合作党员”的教育,积极开展向孔繁森、李向群等先进人物和身边的优秀党员妇儿科主任梅招娣、检验病理科主任李华良、院务处专业军士杨月春学习的活动。结合年终总结,开展群众评议党员活动。在发展党员中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那些思想觉悟高、敬业精神强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党员的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在抓党支部建设的同时,医院认真抓好团支部建设。院团委针对青年特点,利用清明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团员青年进行踏春、祭扫烈士陵墓等活动。医院还通过举办演讲会、共青团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团课教育的感染力。建立了每季度一次支部书记思想形势分析联席会、每月一次思想骨干队伍工作汇报会、思想工作包干责任制等一系列思想工作规章制度,加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保持了医院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高的良好势头。医院始终坚持把高质量为兵服务当作一项坚决而严肃的政治任务对待,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对军人实行挂号、就诊、检查、取药、住院、治疗“六优先”制度,门诊设有军人诊室,科室设有军人病房,医护人员“军人优先”意识浓厚,为兵服务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没有发生一起推诿、拒收部队病员现象。科室不管床位多紧张,只要部队来病人都无条件收下,而且治疗及时。军人病员的手术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医院还重视做好官兵体检工作和下连队哨所开展卫勤保障服务工作,经常派出医疗专家为基层官兵送医送药和上卫生课。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做好老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老干部来院体检、看病,只要有联系,医院都指派医务处与有关科室协商,安排好老干部住院床位,并帮他们代购火车票,安排车辆接送。
  【医疗业务建设方面】 以科技兴院为目标,以培养人才为重点,以临床科研为动力,医院瞄准国际国内医学发展趋势,结合部队健康防病的实际和临床实践,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建设,做到人有专长、科有特色、院有优势,医、教、研、训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明显增强。医院扬长避短发展特色,创造条件扶持专科,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特色”的技术格局。一是巩固既有强项发展特色。医院精神病科是上级确定的重点科室,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医院开设了神经内科专业,将精神神经病人纳入治疗预防范围,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从药物调理、心理咨询、电疗调控到音乐治疗,形成了系列治疗。创建于六十年代的烧伤专业是原福州军区第一个烧伤救治中心,在烧伤早期抗休克、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处理、烧伤败血症的防治等方面一直处于军区和福建省领先水平。医院整编后,坚持巩固这个学科发展,设立了独立病区,培育和配备了整齐的人才队伍,投资金、上设备、重人才,使专科建设年年有新进步。这个专科开展了20多项新业务新技术,成功地救治了火药爆炸、车祸。高压电接触致伤等特大烧伤病人。二是瞄准驻地弱项和缺项发展特色。创伤急救与治疗是驻地医院较弱的项目,医院充分发挥其现成的人才、设备、规范的治疗方案和位居国道的便利条件,以急诊室、麻醉科、骨科、脑外、胸外、普外科为主要技术骨干组成了创伤外科中心,承担驻地车祸、灾害等应急抢救,并被确定为“南平市交通事故急救中心”。医院又瞄准肿瘤、不育症、医学美容、骨质增生、椎尖盘突出等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科加强了建设,先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0多项,有20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家和军队获得科技进步奖。引进和开发了药品、收费、医疗质量统计、医疗器械管理、精神病房管理监控等多媒体技术和应用软件。全院微机实行联网,并开设了远程会诊。添置了彩超、全身螺旋CT、核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使全院医疗设备总值达2600多万元。医院在积极保留技术骨干的同时,注重“保障重点学科、发展主干学科、扶持薄弱学科”的原则,每年有计划地送出骨干进修学习,搞好在职培训,培育有一专多能人才。先后制定了《学术活动管理规定》、《重奖和研成果规定》和《论文奖励规定》等科研“管理制度,使每个医务人员都有机会参加院外学术活动。医院先后发表科研论文241篇,其中国家级刊物89篇,参与出版专著2部,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9项。
  【服务水平建设方面】 通过加强管理、挖掘潜力、提高素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优质、低耗、高效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首先,突出形象,规范文明服务机制。医院党委坚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教育,深入开展了“假若我是病人”的大讨论。医院组织工作人员到山沟、海岛、基层连队、乡村农舍,体验患者求诊艰辛,并让工作人员以病员的身份到地方医院就诊而开展的“换位求诊体察”活动,使医护人员更加体察患者疾苦。“换位求诊体察”活动先后在《健康报》、《福建日报》、《闽北日报》等新闻媒体突出位置进行了报道。医院以门诊、急诊为重点,广泛开展全程文明服务。门急诊大厅增设了导医服务员,全部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各岔路口、各医疗场所设立了服务导示牌;开辟了方便急诊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使急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住院处、出院结帐处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把医德医风作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置了意见箱,不定期进行民意测验,实行了医患双向承诺制,规定凡病人实事求是检举乱收费、乱开药、出假证、收受红包、吃请等违反职业道德现象,医院给予奖励,并明确要求病人讲究公共卫生、注意文明形象。其次,严格制度,落实优质服务措施。一般病人入院后,规定住院医师要立即查看病人,提出初步诊疗意见,主治医师要在2小时内查看病人、审修诊疗措施,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查看病人。“三大常规”、生化、肝功等检查结果当天回报率要达到98%以上,B超随到随查,普通X拍片当日出报告,病理科大体标本要2天内出报告。提高手术床利用率,上下午连台手术,一般病人住院后三天安排手术。为改善就医环境,医院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了一座有音乐喷泉、绿荫广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病房大楼。医院加快了对传统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的调整与改进。从单纯的治疗疾病向疾病预防、保健服务和社会心理咨询拓展,由小卫生向大卫生实施观念上的转变;从医院的“坐等病人”扩大到社区、乡村和家庭;在对象上,从病人扩大到有多层次、多方面保健需求的人群。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特需服务,进一步扩张医疗服务的占有量。医院在遭受“6·22”特大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一边开展灾后自救,一边为伤病员提供优质医疗、生活保障服务。在灾后第三天医院便恢复了正常医疗秩序,并派出4支医疗队深入到受灾严重的夏道、大横等乡村巡诊义诊、送医送药。同时,筹集1000多万元资金更换了受淹设备,新建了设施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的影像楼。全年医疗工作实现了“无严重差错、无医疗事故、无医患纠纷”的目标。1998年,医院党委被上级评为“先进党委”,医院被评为“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战备工作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