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无大疫攻坚战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075
颗粒名称: 大灾之后无大疫攻坚战纪实
分类号: X43
页数: 3
页码: 85-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平市大灾之后无大疫攻坚战纪实情况。
关键词: 抗洪救灾 灾害防治 南平市

内容

1998年6月,在闽北抗击150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大军中,全市白衣战士冲锋陷阵,忠实地履行着生命卫士的天职,构筑起一道道令病魔却步的“白色禁区”,创造灾后无大疫的惊人奇迹。 一、生命卫士 “医院的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将灾区群众的生命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生命卫士”责无旁贷。
  从6月12日开始,闽北各地普降大雨,灾情不断扩大。先期赶赴光泽、武夷山、浦城等重灾区巡回了解灾情的市红十字会将各地救灾防病的情况及时反馈上来。根据市委、市政府抗洪救灾会议精神,市卫生局召开紧急动员大会,要求全市卫生战线的医务工作者要把救灾防病灭病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他们旋即成立市救灾防病指挥部,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部署抢险救灾方案。局长董海仙与副处级调研员余丁积在局里坐镇指挥,三名副局长和纪检书记率领由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市防疫站等单位业务骨干组成的4支医疗小分队立即赶赴各县市重灾乡(村)。同时,全体白衣战士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每一家医院的大门都敞开着。6月22日下午,特大灾讯频频传来,邵武市立医院内一片忙碌。此时,一位产妇肚子开始阵痛,医生、护士在抢险的繁忙中仍严密观察产程。次日凌晨2时,医生柯美云与护士长洪淑华克服产房被淹、停电停水等种种困难,借用手术室的手术间作临时产房,举着蜡烛,打着手电,顺利接生出一男婴。家属感激之余即兴为孩子取名为“淼舟”,取意为“大水后的希望之舟”。
  大灾之中,各卫生单位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增强抗大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6月22日,闻讯地处低洼的建阳市立医院受灾并且需要支援和帮助高压消毒物品时,市第二院二话没说,连续三天加班加点开炉高压消毒所需的物品,解决了建阳市立医院的燃眉之急。
  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白衣天使以自己点点滴滴的真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了灾民们的心坎上。6月23日清晨,建瓯市立医院后街门诊的X光机等医疗设备、中西药房、药库全部浸水,损失达80多万元,被围困了20多个小时的20多名职工还没有安全撤出,但这时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建瓯城关数以千百计的灾民。院领导果断派出三部救护车走街串巷接收病人,又派出医务人员20余人,把药品、器械拉到城关闹区南街头义诊。医务人员连续三天站着为灾民免费看病,清创手术、打针开药等,共诊病1500多人次。灾民们噙着眼泪说:“这,只有共产党领导才办得到!”
  在洪水的包围中,在汹涌的波涛中,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用无声的行动展示了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与风范。武夷山洋庄精神病防治站部分职工宿舍被淹,但他们始终坚守在抗洪第一线,当病人脱离险情、公物安全转移时,他们的家产早已随洪涛而去。政和县卫生局局长王年瑞顾不上家中被淹,彻夜未眠指挥抢救外屯车潭村老碓厂因山体滑坡压伤的9名重伤病员。建瓯市防疫站站长卢程江在洪峰到来时忙着带领职工搬运公家财产,结果个人财产全部来不及抢搬而被淹。市卫生局副处级调研员余丁积已到退休年龄,但体弱多病的他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洪救灾的行列中去。
  二、创造奇迹
  7月13日,国际红十字会高级官员尤根·威亚德先生等2人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常务副会长孙柏秋等官员专程考察了特大洪灾后的闽北灾区,他们对闽北大灾之后未出现一例疫情的奇迹伸出了拇指。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这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级卫生与防疫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面对灾后那一片狼藉、满目疮痍的惨象,全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深感任重如山。
  连日来,作为指挥、指导、协调全市卫生系统抗洪救灾工作的市卫生局高效地运转起来,一系列关于做好灾后防病灭病工作、进一步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受淹食品卫生工作具体措施的传真电报,迅速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各县(市、区)贯彻执行。局里还调集所有的防疫消杀药品器具并设法运送到各县(市、区)增援,同时火速向省上汇报灾情,请求支援。市卫生局共筹措到91588人份钩端疫苗、53吨漂白粉、10040瓶敌敌畏、19200人份伤寒疫苗,及一批消杀器具,并全部及时送达各地,有利地支援各地的灾后防病防疫工作。
  洪水退后,建瓯市区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和堆积如山的垃圾,飘散着令人窒息的恶臭气,卫生防疫形势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洪灾过后当晚7时,城区就组织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消杀行动,市防疫站紧急调出库存的所有钩端螺旋体疫苗,分设6个点,为群众接种。他们还针对群众普遍担心的灾后易发的甲肝、钩端螺旋病、霍乱、伤寒、痢疾、疟疾、破伤风、鼠疫等恶性传染病问题,赶印了一万份《洪水后卫生防疫须知》下发。他们还在省和南平市卫生防疫专家的指导下,在接种疫苗告罄的情况下,采取配制中草药方剂预防的应急措施,有效地消除群众担心传染病流行的恐惧心理。
  为彻底杜绝瘟疫的产生,建瓯市卫生防疫站还集中力量,对城区的灾后食品卫生加强监控,坚决堵住各种被洪水浸泡的有害食物流入市场。7月3日,该站防疫人员在南门市场检查到一个体经营者准备将3.9吨被水泡霉变的花生晾晒后运往省外销售,立即进行制止,并按有关规定将这批霉变花生销毁。7月7日,建瓯茶场2名职工私自将场里运去销毁的几百吨变质茶叶截留34.5吨,并转移到别处。接到群众举报后,卫生防疫人员立即赶到现场,严肃批评当事人的行为,并对这批茶叶就地进行销毁。
  延平区城乡洪水过后又连日高温,使垃圾腐烂、病菌滋生,形势严峻。在区委、区政府的周密部署下,区卫生局、防疫站先后抽调100多名医疗、防疫骨干,组织15支医疗小分队、19支防疫突击队,分赴大横、夏道、峡阳、王台、西芹等重灾乡镇。6月26日,区卫生局组织的卫生防疫队一到夏道镇,就立即用携带的电动喷雾器和消杀药品对灾后环境展开消杀,仅一个下午就完成消杀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
  邵武市作为重灾区,是第一个完成城区清淤和消杀工作的。为确保“大灾无大疫”,该市卫生防疫部门及时对全市12处临时取水点进行消毒。他们还对受灾乡镇的126口水井、3个自来水源组织了消毒,确保无水源污染。至6月28日,该市防疫站、消杀站已对城区3个办事处的8条主街道、26条居民小巷、25个受灾严重单位进行二次覆盖式的消杀行动,并向每2户灾民发放一瓶消毒剂。
  同样,在洪灾肆虐过的闽北每一个地方,人们都可以看到白衣战士忙碌的身影,正是他们以自己出色的工作,换来大灾之后无一例疫情发生的奇迹。
  三、全省联动
  闽北遭灾,全省行动。银鹰送药品,跨越群山浊流;医疗队碾转从闽东星夜驰援灾区;红十字会顶风冒雨,机场车站奔走劝募,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至今还萦绕在灾民的心中。
  6月21日,杨平副厅长就赶到南平,负责沟通上下,指挥省内卫生系统调拨亟需的药品、人员。6月25日,邵武有一例疑似钩端螺旋体患者的灾前死亡,谣传引起市民恐慌。杨副厅长一听到汇报,马上向省防疫站调来国家级防疫专家陈亢川和另一名专家林业杰搭乘空运救灾药品航班到武夷山,再赶到邵武。省防疫站站长许龙善和潘宝峻、何家鑫两名专家也及时赶赴我市指导灾后卫生防疫工作。6月29日,省卫生厅曾昭鸿副厅长又带领8支省属医疗队,10余万元药品和消杀药品赶赴灾区,在建瓯市区,他看到满城发臭的垃圾已成为隐患,他马上通过电话从省厅防疫处急调10吨消杀药品,当天傍晚5时许一辆沾满泥浆的运药车就抵达建瓯。7月3日,何明厅长连夜赶到南平,还没喘口气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建瓯重灾第一线,与当地领导共商防疫灭病对策。
  要人调人,要药调药,省卫生厅各处的工作都围绕着闽北的灾情,从空中,从铁路,从陆路,人员物资源源运往灾区。受灾期间,省卫生厅先后从各地调入常用药113种、消杀药品70余吨、疫苗20余万人次、喷雾器15台,价值达253万元。6月24日,洪灾摧毁的闽北交通网仍旧瘫痪不畅,而各地亟需疫苗和药品的电话依然十万火急。25日省卫生厅果断调用一部民航专机,穿破浓浓雨幕在武夷山机场降落,运来137箱药品及1万人份的钩端螺旋体疫苗,当天就紧急分发到邵武、光泽解了燃眉之急。6月29日,省卫生厅从福州派专车调入的疫苗达31箱,可有谁知这几十箱疫苗的调集,却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疫苗的生产有一定周期,且数量有限,闽北灾后的大量需求,一下子用完省里的库存,于是紧急从上海生物物品研究所调集,该所产品亦随之告罄。省卫生厅防疫处的同志又紧急和全国几个生物制品研究所联络,最后在武汉、兰州两地找到疫苗,用飞机运抵福州。省里安排发给龙岩市的疫苗已分发到各县市。“先帮南平人民一把!”龙岩市又把各县市的疫苗集中起来,运到了闽北灾区。
  全省各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也四处奔走,向国际、国内求助,截至7月9日,南平红十字会共收到全省26个红十字会、企事业单位捐赠款、物价值118万元人民币。6月17日,闽北初遭洪水洗劫,省红十字会秘书长何钟生就带领一批工作人员到本市开展劝募活动。在南平,何钟生带头捐款1000元,他还和工作人员一起冒雨抱着募捐箱,走上街头劝募,当天即募得善款6000元。回到福州后,省红十字会又组织人员募得善款近36万元人民币、衣物近万件。厦门红十字会两次向闽北灾区运送物资达74.08万元,并汇来10余万元捐款。
  省属各大医院也给灾区以人力上的支持。由省立医院、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省城8大医院组成的8支医疗队40余人,紧急增援灾区。6月24日,闽北交通尚未复原,省立医院和省防疫站组成的医疗队辗转周宁赶到政和县石屯镇沈屯村义诊。沈屯村的大量房屋被毁,义诊只能在一个挤满灾民的土仓库里进行。室内光线太暗,医生们只好点起蜡烛,打着手电,为群众开方取药。四天中,医疗队员辗转山乡,不辞辛劳,义诊人数达1600余人,临别前,他们还为沈屯村捐款1100余元。村民们站在村头,挥泪与这些省里来的专家名医惜别,那场景让人动容。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