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央、省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闽北抗灾重建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071
颗粒名称:
中央、省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闽北抗灾重建纪实
分类号:
X43
页数:
5
页码:
72-76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央、省及社会各界支持闽北抗灾重建纪实情况。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防治
南平市
内容
世纪之交的闽北人民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挑战。大灾大治,任重道远。勤劳勇敢的闽北人民迈出重大的一步。11月18日“全省灾后重建第一村”政和县石屯镇西津村落成。9月底,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全部恢复正增长,工业企业全面恢复生产,水毁基础设施修复取得重大进展,灾后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正在稳步实现。到12月底,全市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三个增长”的目标。
闽北的重建复兴凝聚着中央、省各级领导的心血,也是省直各部门、全省各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
(一)
闽北的抗灾重建工作,受到中央、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指导。
江泽民总书记在9月份全国抗洪抢险表彰会上专门提到闽江流域的灾情。从6月中旬开始,先期而至、不断加剧的闽江流域重大洪水灾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吴邦国副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先后对闽江流域抗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重灾期间,国家民政部领导从江西辗转入闽赶赴闽北9个县(市、区)察看灾情,具体指导救灾工作。
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领导灾后在京专门召开会议,听取福建省和南平市灾情汇报,紧急向灾区拨出救灾款5100万元,重点支援闽北灾区。国家经贸部、水利部、建设部、民航总局、旅游局、内贸局和北京海淀区等单位也对闽北重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在洪灾危急时刻,省委、省政府和省领导时刻密切关注闽北灾情,紧急部署闽北流域抗灾抢险工作。丘广钟副省长和省军区领导等亲临灾区一线,现场指挥抢险救灾。6月24日晚,省委书记陈明义、省长贺国强及有关领导在榕听取南平市委副书记袁锦贵关于闽北“6·22”特大洪灾情况汇报,对救灾和重建工作作出明确指示。
为加强指导和大力帮助闽北灾后恢复重建,7月4日省委、省政府立即在延召开南平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会,全面安排布置恢复重建工作。10月7日又在福州召开专题办公会,听取南平市委、市政府灾后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闽北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问题。会议还确定,在原有省下达南平救灾资金17400万元的基础上,再次支持南平灾区恢复重建各项救灾资金7485万元,小额贷款资金1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500万元。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各级领导为闽北的恢复重建倾注大量的心血。省委书记陈明义、省长贺国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多次深入闽北灾区第一线,进村入户,了解灾情,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对灾区不同阶段工作及时作出有力的指示,对推动闽北灾区重建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闽北大灾之后重建恢复资金缺口大、任务艰巨繁重、时间紧迫的现状,为动员社会各方面更大的力量,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陈明义书记强调指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是闽北人民的事,也是全省人民的事,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灾害的严重性,以及恢复重建的艰巨性,想灾区所想,急灾区所急,帮灾区所需,团结协作,共同做好灾区工作。”贺国强省长要求全省人民和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灾后重建,广泛开展献爱心活动,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重建。
省人大主任袁启彤亲自带领人大机关委、办负责同志,行程1500公里,先后察看闽北9个县(市、区)的受灾村、新村建设点等,形成1万多字的《关于南平灾区的考察报告》,在省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汇报并审议,要求全省支持闽北灾后工作。
省政协主席游德馨也极其关心闽北抗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亲自帮助筹集资金支援灾区学校建设。
省领导何少川、林兆枢、习近平、陈营官、黄瑞霖、张家坤、施性谋、宋竣、丘广钟等分别多次亲临灾区或来电话,对闽北抗灾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提出重要的指导意见。
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更是深深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省委、省政府把重建家园作为闽北灾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要确保实现“明年春节前,所有灾民搬入新居”的目标要求。早在7月2日,陈明义书记灾后来到被泥石流吞噬的政和车潭村老碓厂村民小组等一批重灾村了解灾情时,就语重心长地叮嘱当地镇、村领导干部,一定要关心依靠群众,安排好他们的生产生活。在相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当省委书记陈明义再次踏上灾区的土地,来到延平区夏道镇桥头村了解新村建设情况时,他深深地被眼前的情景所振奋:这个有90多户房屋全毁的重灾村,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平土砌基、修建道路。一位村民拉住陈书记的手说:“新村统一规划,政府给我很多优惠政策。坏事也会变成好事,我要借这个机会,把房子盖得比原来更好”。
根据省委和省领导指示精神,在全省上下大力支持下,南平市委、市政府把重建家园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来抓,做大量的工作:各县(市、区)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主的重建家园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每个建设点专门领导负责,专人抓落实。每月召开一次现场工作会,了解督促进度,当场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对救灾物资、资金进行严格管理,统一发放,加强监督;科学选址、合理规划,把重建家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各级各部门全力服务新村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新村建设。灾区处处掀起重建家园的热潮,无家可归的灾民心里重新燃起对新生活的希望。11月18日上午,“全省灾后重建第一村”在政和石屯镇西津村落成。省委书记陈明义、省长贺国强、省人大主任袁启彤闻讯十分欣慰,分别来电祝贺!灾区人民的愿望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实现“三个增长”、夺取“三个胜利”,是省委、省政府联系实际,审时度势,从全局高度对闽北灾后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也为闽北实现重建复兴指明目标和方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下,闽北人民的灾后重建作为一次机遇,正确审视认识自身优势和在全省发展格局的重要位置,把恢复重建和未来发展结合起来。灾后,’98武夷旅游月如期举行、’98桑梓情--闽北知青第二故乡行、武夷岩茶节、绿色食品展销会、海峡两岸(南平)农业合作研讨会、铌钽矿开发、横南铁路客运通车等接踵而至,“大农业、大经贸、大流通、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得到进一步深化拓展。
灾后新村建设着眼于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经济发展;水毁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城区防灾减灾工程等开始高水平的恢复重建;灾后重建中经济结构也实行更为合理的调整,工农业项目开发力度加大,有力地拉动经济发展。农业秋季粮食夺得丰收。全市一批重点企业,灾后在逆境中求奋进,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短期内生产效益迅速或超过同期最高水平。
12月9日至11日,国家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亲临南平市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当他看到各地热火朝天的重建景象和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情景时,高兴地说道:“我要把闽北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现在生活的情况报告国务院,你们重建家园工作的经验要好好总结、推广。”
(二)
闽北的抗灾重建工作,不仅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也得到省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在那难忘的日子里,闽北大地到处呈现着一幕幕情浓于血,感人肺腑的画面。
透过滔滔洪水,闽北灾区人民真切地感到党的坚强领导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精神的真实内涵。在灾情危急时刻,省直各部门和全省各地全力动员,集中人力、物力,紧急驰援闽北。灾后,省直有关部、委、办、厅、局领导又多次深入灾区,足迹踏扁闽北的山山水水,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对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为闽北灾后恢复重建操心操劳,献策献力。
6月23日省委组织部在重灾后的第一天,立即决定在省管党费中下拨50万元,连同部机关干部捐款3万元一起捐献灾区,成为闽北重灾后收到第一笔外界捐款。洪灾期间,省委组织部部长陈营官多次亲临灾区指导工作,在省组部及当地党委的带动领导下,闽北灾区基层党组织在抗灾抢险中发挥党的坚强堡垒作用,受到省委书记陈明义的高度称赞。新华社在灾后以“‘永不动摇的堤坝’来自闽北救灾第一线的报告”为题,大篇幅报道闽北党员在抗洪救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灾后“天字第一号”的重建家园任务,得到省上各级各部门的鼎力相助。省民政厅先后拨出6000多万元重点扶持灾后新村建设。为着力解决灾民吃、穿、住、医等“四有”问题,确保“四无”,省民政厅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物资援助灾区。董启清厅长等有关领导奔波灾区一线,并深入60多个重点受灾村了解灾情。在邵武、建阳两地分别召开重建家园以及灾民生产生活安排和冬令救急为内容的现场会,指导救灾和重建工作的开展。省建委增补南平市村镇规划事业费170万元,抽调三明、龙岩、厦门等地测量技术力量分赴灾区,以最快速度做好重建村选址、测量、规划、放样、单体设计、施工指导。
“6·22”特大洪灾,造成闽北境内水电路讯设施全面被毁,电讯中断、交通阻隔,情形万分危急。
省交通厅领导对灾情极为重视,亲自带领专家组深入水毁路段帮助勘察、设计抢修方案。为帮助解决水毁工程修复资金缺口,省交通厅、公路局灾后立即支持资金1500多万元,提前到位先行工程款2000万元、帮助贷款2000万元,并积极向中央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
闽北的灾情也重重牵动着八闽公路人的心。厦门、莆田等公路局赠送4台装载机送到急需机械的抢毁工程。许多省、地、市交通、水电部门还派人赶赴闽北投入紧张的抢修奋战中。6月27日,莆田市公路局由局领导带队,开着两辆装载机,远涉千里赶到灾情严重的建阳路段,与当地分局同志一道,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短短的四天时间,抢修小组从南武路辗转到水杉线,清理12处共8000多立方溜方,为灾后抢通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大灾中首当其冲的水利基础设施千疮百孔,损失惨重,修复工作困难重重,省水电厅灾后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专项治理资金200多万元用于修复。为治理水患,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灾后省水电厅立即组织设计院等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闽江上游富屯溪流域4个县(市)城区7个重点乡镇受淹地点、范围、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详细调研考察。在短期内提交富屯溪防洪规划报告和项目建设书,并经过省有关部门审议通过,为争取列入国家水利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打下基础。灾情同样严重的邮电系统,在省邮电部门资金、技术、设备的全面支持下,灾后一周内全市恢复乡镇以上通信,被外界誉为是“非常时期的非常速度”。
如何防止灾区疫情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严重关注,也是事关灾区人民生命和灾后发展的重点、焦点。
当7月13日,国际红十字会高级官员尤根·威亚德先生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常务副会长孙柏秋等官员专程考察重灾的闽北地区后,相信这里产生奇迹,他们不由地对灾区防疫工作伸出拇指交口赞叹!
闽北大灾之后未出现一例疫情的奇迹,是全省卫生系统大力支援、共同奋斗的结果。重灾之后,省卫生厅、省防疫站等领导立即赶到南平坐镇指挥调度,全省行动,要人调人,要药调药。省内药品告罄,紧急从上海、重庆等地调集空运。受灾期间,省卫生厅先后从各地调入常用药113种、消毒药品70余吨、疫苗20余万份以及有关器械等价值达253万元。灾后闽北交通隔断,各地亟需疫苗和药品的消息十万火急。25日省卫生厅果断调用一架民航专机到达武夷山机场,运送137箱药品及1万人份的钩端螺旋体疫苗,当天紧急分发到邵武、光泽等地。
7月3日,省卫生厅何明厅长连夜赶往建瓯重灾第一线,与当地领导共商防疫灾病对策。由省立医院、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省直8大医院组成的8支医疗队灾后立即赶到南平开展防疫。6月24日,由省立医院和省防疫站组成医疗队绕道闽江周宁县入境,到达闽北政和县石屯镇沈屯村。因该村大量房屋被毁,义诊只能在一个光线阴暗、挤满灾民的土仓库里进行,医生们点着蜡烛,打着手电,为群众开方取药。全体医疗队员不辞辛苦,辗转山乡偏僻村落,四天中义诊灾民1600余人。在省卫生系统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于抵挡住洪魔后,又击退病魔。
洪灾造成闽北809所学校受灾,其中18所学校全毁,受灾师生近3万人。为使灾区孩子能读好书,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灾后闽北教育系统的重建工作倾注更多的关注和爱心。灾后,贺国强省长亲临灾区看望遭灾的中、小学校,明确提出“要确保每所受灾学校都能如期开学,每个该上学的学生都能入学,每个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不失学”的目标要求。省教委下发《关于做好闽北地区受灾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同时,省教委与省财政厅还联合下发《关于确保灾区学校学生到校学习的紧急通知》。在上级领导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平市7195名灾区考生按时参加考试,没有一人因灾而失考。9月1日,809所受灾学校按时敲响新学期开学的钟声。受到资助的100名考上大中专学校特困生和500名中小学特困生全部上学,确保全市学生无一因灾辍学。为灾区学校重建,各级各部门、省内外及社会各界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市教委共收到捐赠款3000多万元,203所受灾学校得到捐助、补助。同时各县(市、区)也从不同方面收到数额不等的对学校的捐赠款和物品。
这一批批捐款和捐物,包含着人们对闽北教育复兴的殷切希望和对灾区孩子一颗滚烫的爱心。参加闽江流域救灾抢险的解放军和武警战士从生活费中省下500万元,以“八一小学”为名援建10所被洪水全毁的学校。他们说:“再苦,也不能误了孩子”。福州大学、福建师大、华侨大学、农业大学以及石狮华侨中学等省内10余所大中专学校,以结对子这一特殊方式向灾区学校捐款50万元。北京世界书苑、江苏省教委、龙岩市新罗区教育局等一批省内外部门单位也纷纷向南平市教委捐款捐物。全省农林系统对闽北灾区倾注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使闽北人民难以忘怀。省林业厅厅长刘德章在省林业系统向灾区捐助动员大会上动情地说“闽北作为全省重要林区,长期以来对全省林业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现在他们受这么大的灾,我们理应全心全力帮助他们”。他的这一番话,也道出全省林业系统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
灾后,省林业厅把支援灾区抗灾重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想方设法投入1400多万元援助林业重建,全省各地林业系统也纷纷捐款捐物。面对闽北的重大灾情,刘德章厅长和林业厅其他领导,心急如焚,三番五次,不畏劳苦,深入林业灾区一线,指导开展抗灾自救工作。省国有林场局周敏局长患有严重间椎盘突出病症,他忍着剧烈疼痛,大灾后第二天23日,立即驱车一路颠簸数百里,于夜里七点多赶到严重受灾的建瓯水西国有林场,为断水、断电的100多名职工送去10万元救灾款。尔后三天又坚持到政和、松溪、浦城等县8个国有林场,看望慰问职工,指导灾后工作,终因不堪劳累半途中躺倒在病床上。
为使闽北林业系统灾区尽快恢复重建,省林业厅还组织一批专家、业务技术骨干深入到灾情严重的一批森工企业,帮助恢复生产。邵武刨花板厂是全省重点林业企业。该厂1991年从德国引进一条当时亚洲最先进的生产线。因工厂受灾被淹,整套系统全部报废。请外国专家来修,工期需要三个月,需投入资金400多万元,资金严重困难。省林业厅领导知道情况后,立即派来包括林业系统及福大自动化工程服务中心三批专家,对生产线进行鉴定,制定论证国产化改造方案,以及指导改造全过程。经过45天日夜加班,整套系统改造成功,9月31日正式运转。这台国产化了的设备,已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变好,质量提高。11月份产量达到3300立方米,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为使受灾企业迅速恢复生产,省直有关部门从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大力倾斜支持。省经贸委灾后迅速投入1300多万元用于灾后生产恢复,并利用’98福建“五新”项目推介会的机会,划出25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帮助南平企业做好“五新”项目的参展、推介洽谈工作。同时省有关部门还对南平一批工业企业新项目立项、开发等给予大力扶持,省科委专门拨款35万元支持市重点企业南平电器厂“五类电缆科研项目开发”,使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迈出重要一步。省、市国税部门针对灾后企业实际困难,实施“帮扶工程”制定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的6条优惠措施。灾后头一个月就为一批重灾企业报批停歇业、少征工商税收194.6万元;优先审批期初存款已征税款211户,税款340万元;审批96户重灾特困国有大中型企业缓征税款1129万元,有效地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同时,省、市金融保险部门还多方融资,为企业恢复增加资金投入。
省农业厅、省水产厅重视做好闽北灾区农业恢复工作,为及时组织采取扩播、补播和改种等措施,减少因灾造成的农业损失,灾后立即拨出救灾专项款166万元,无偿提供救灾杂交稻种子2万公斤、玉米种子5万公斤和可种植2万亩的蔬菜种子。省科委对南平大横优高农业示范园区第一批农业科研基地加大扶持力度。省经贸委、省贸局也拨出专项救灾款200多万元用于“菜篮子工程”的恢复。此外省政法委、外经委、粮食厅、烟草局、供销社等部门单位也都对口进行有力的扶持帮助。
省上各级金融、保险部门急灾区所急,积极服务闽北灾区人民,在扶持灾后重建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被灾区人民誉为“吉祥鸟”的中保财险南平分公司,在中保福建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伸出强有力的双手,在灾区人民最危难紧要的关头,给予最为有力的帮助支持。中保财险系统省、市领导面对闽北特大洪灾造成巨大损失,灾区处处急需资金援助的紧急情况,急灾区所急,立即从全省调集人力、财力,日夜加班加点,投入灾后理赔工作。在灾情发生后40天内,结案率就达到90%。为帮助早日摆脱困境,中保财险南平分公司还对南平电机厂、南孚、南纸、南纺等一批受灾重点企业在进行查勘定损过程中,率先预付赔款,使许多企业能尽早恢复生产。邵武煤矿因矿井全部进水,抽完全部积水大约需要半年时间,公司采取特事特办的方法,提前结案报批赔款100万元,有力地推动煤矿的抢修恢复工作。通过省、市财险公司的共同努力,已向闽北灾区支付赔款金额1.8亿元。
南平市工商银行全体领导职员灾后立即深入企业一线,服务生产,积极为全市受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现已发放贷款5亿多元,其中为水毁工程贷款8700万元,并为一批重灾企业灾后无法及时还款,办理长期贷款或转贷手续。南平市各地农行在省行积极支持下,灾后优先安排信贷资金规模1.5亿元。目前已累计发放384笔贷款,金额达12496万元。市建行系统也积极向公路水毁修复工程贷款8000万元,为受灾企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
(三)
“6·22”特大洪灾,不仅震荡着闽北大地,也引起全社会极大关注,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6月以来,八闽大地到处涌动着向闽北灾区捐款捐物的热潮,四面八方积极呼应,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和伟大的时代精神在这里交相辉映、熠熠闪光,它为灾区人民带来温暖,奉献上一份份真情和爱心。截至目前,全市共收到全国各地捐款2800多万元,捐献各种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4600多万元。
灾后,江苏省对口支援南平灾区救灾物资32车皮紧急抵运灾区,价值1762.3万元。上海长宁区,江苏无锡市、苏州市等也纷纷送来救灾款物。
参加闽北流域抗洪抢险的解放军、公安、武警部队集体捐款700多万元,他们用那曾救援过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双手,又向灾区人民捧上一颗沉甸甸的爱心。
厦门、龙岩、福州、泉州、宁德等兄弟地市和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派出专人送来专款和救灾物资。同时全省各地还向南平各县(市、区)送去大量救灾物品和资金。
7月25日,由省直24个部门共同举办的“福建南平赈灾义演晚会”在榕隆重举行,引起极大反响,各界踊跃认捐2000多万元。许多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省内外再一次伸出援助之手,省民政厅、厦门民政局、中国武夷实业总公司、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省商检局、三明钢铁厂、福建炼油厂、厦门航空公司等率先捐款捐物。共青团省委在赈灾活动中向全省发出“关于开展缴纳特殊团费、捐赠南平灾区的活动”的通知,首批捐出特殊团费205万元。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省主要新闻单位积极为活动开展做好舆论宣传,赈灾活动高潮迭起。
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向南平文化、广播电视系统分别捐款50万元。三明、莆田、泉州、福安、厦门等地文化局也分别致电慰问和送来钱物。省文联、省画院等在榕单位联合举办“共献爱心、福建省赈灾作品拍卖会”拍卖款项全部支援闽北灾区。省新闻出版系统也向灾区捐款物150万元,龙岩市委宣传部捐款近10万元。
为支援灾区重建,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战系统发出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的倡议。省各民主党派向闽北灾区捐款55.5万元。
上海九三学社捐款30万元支援灾区学校建设。大连、重庆两市台盟分别捐款。省宗教局,福州、晋安区侨联,厦门宗教局,泉州市、南安市宗教系统,漳州、泉州、莆田市九三学社,省工商联、台联也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圣辉大和尚代表该寺向灾区学校捐款12.5万元,并表示再捐赠50万元。南京爱德基金会得知闽北受灾后,汇来5万元为灾民购买帐篷、大米,并再筹集40万元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农工党成员、福州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名誉院长郑伟达个人捐款10万元。
闽北重灾也深深地牵动着曾在闽北工作过的领导和闽北在外工作同志的心。在南平工作过的老领导黄文麟、刘钦锐、刘贤儒、叶文鉴、陈国梁、刘德章、蔡忠义、林心华等领导怀着对闽北灾区人民重重的牵挂之情,相约成行,踏上灾区的土地,走门串户慰问看望灾区人民,送上慰问金和生活用品也送上一份浓浓的深情。曾担任原建阳地委书记、福建省顾问委员会秘书长的张翼老同志,在住院期间听家人说闽北遭受重灾,在病榻上嘱咐家人向灾区捐款5000元以表心意。闽北在京乡亲联谊会举行赈灾活动,原邮电部副部长林金泉、联谊会会长方兆瑞分别个人捐款2000元,赈灾活动共捐款17100元,联谊会并向在京同志发出支援家乡重建的倡议书。
参加“’98桑梓情——闽北知青第二故乡行活动”的知青,目睹故乡严重灾况,感同身受,也纷纷出钱出力,想方设法帮助第二故乡人民。建瓯市返乡知青发出倡议书,人人争取为故乡办一件实事。光泽止马镇返乡知青捐款20多万元,建立“知青小学”。顺昌返乡知青集体为灾区捐款74万元,其中危长胜、陈巧榕夫妇个人捐款10万元。重大洪灾的消息也引起海外和台、港、澳地区华人社团组织及各界人士的极大关切。南平旅港联谊会、美国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美国福建总商会、台湾台北闽北同乡会等分别来电来函慰问灾区。香港企业家沈炳麟先生捐款61万元帮助灾区重建,香港大丰集团捐45万元重建武夷赤石小学,港商吴锡奎捐赠价值25万元的布匹。南平旅港联谊会会长邱祥坤在福州得知闽北受灾后,立即回到香港筹集10万元,连同自己的5万元一起献给故乡,台湾台北同乡会理事俞兆年先生发动同乡会成员捐款1万美元,南平市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王大治先生捐助5万元。同时,日本“利民捐助工程”及日本横滨、长崎等地社团组织也积极为灾区捐款。
红十字国际联合会、中国红十字总会、香港红十字会以及上海、福建、厦门和各地红十字会分别向闽北灾区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840多万元。
许多团体、个人的捐款也络绎不绝。真情在流淌,爱心在不断延伸。
是四面八方伸出的热情援助之手,与闽北人民共同挽起坚实的臂膀,抵御这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抚平它留在大地与人民心头的创伤。灾难之中处处见真情,灾难和压力也催生着伟大的品格和磨砺坚强的意志,不屈的闽北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重建复兴的道路上攻坚克难,重铸着明日的辉煌。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