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平市灾后恢复生产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0069
颗粒名称:
南平市灾后恢复生产纪实
分类号:
X43
页数:
5
页码:
64-6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平市灾后恢复生产纪实内容。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防治
南平市
内容
1998年6月中下旬,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给闽北大地带来的空前灾难。洪魔的空前浩劫,难不倒英勇顽强的闽北人民,“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300万闽北人民发出坚定的吼声。经过全市上下各方的努力,全市受灾的146家国有企业,已全部恢复生产;受灾的212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已基本恢复,改种31.4万亩,新增单季和杂粮5.5万亩,瓜菜2.5万亩,新种食用菌500万袋,新增生猪存栏2.6万头;受灾的商贸企业,林业企业,乡镇、街居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也基本恢复生产经营。
一、抢修恢复“四通”
6月23日上午10时,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市委书记林克敏听完部门汇报的受灾情况后,严肃地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抢通路、电、讯、水,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市长李川强调:“交通部门要不惜一切代价打通南平到福州及闽北各县(市)的道路,确保救灾物质尽快进入灾区。”也就从这时开始,一场力保“四通”的战斗在闽北各地打响。
——抢修公路。闽北境内2条国道8条省道及18条县乡道全部中断,南平成为“孤岛”,建瓯成为“孤岛”中的“孤岛”。面对惨状,闽北公路人没有退却。6月24日,市交委和公路局的主要领导组成5个工作组,赶赴一线指挥。公路局党委书记欧国宪、交委副主任谢德基各带领一支突击队,分别由南平往顺昌、邵武方向和迪口、玉山、建瓯方向突围。市交委、公路局近1600名干部职工,全都扑上一线参加抢修。接着,建瓯“孤岛”突围、激战湖口、鲁口“贝雷桥”之战,一个个惊险、紧张、漂亮的战役,捷报频传。至6月28日晚,已滞留十几天的车流终于徐徐通过316、205国道。
——抢修电力。6月22日晚,西芹3.5万伏的变电站被水淹、供区6万多居民断电,整装待发的200多名抢修突击队员,立即赶赴现场,只用七、八个小时就恢复供电。6月17日,松溪堑上至花岩的线路300多米被冲毁,倒杆5根,24小时全天候待命的县电力公司基干民兵班,立即赶往抢修,这个在往常要用一星期才能抢通的线路,结果只用一天时间就抢通。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洪灾全市电网设施有2座大型变电站和多处配电室遭水淹,千余根电杆斜倒。由于抢修及时,力量集中,前后不到一星期就基本恢复供电。
——恢复电信通信。特大洪灾给全市邮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6亿元,其中邮政直接经济损失5799.61万元,电信直接经济损失1.33亿元。全市有44个电信机房进水,电源系统受损主要有油机66台、高玉屏11套、低压屏(交、直流)45套,蓄电池59组等。电信通信心脏系统遭受破坏,严重影响整个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线路设施多处被毁。全市冲毁通信线路5368线对公里,光缆冲断、损毁623.5公里。途经本市境内国家一级干线“福(杭)贵成光缆”冲断8处,二级干线邵武—顺昌、松溪—浦城、松溪—政和等光缆被冲断12处,正在建设的国家一线干线“沪金南穗光缆”被冲毁100公里,全市有2288公里电缆遭受洪水浸泡,有66215对用户线受损。
南平长途线务局关庭汉副局长担负起长途线路抢修工作总指挥,迅速调动建瓯、建阳、邵武、延平等5个抢修队和全局干部职工,积极采取措施,争取主动,沉着应战,有条不紊地指挥抢修通信光缆全过程。在省、市局强有力的领导和兄弟局的鼎力支持,在抢修环境异常恶劣,险情不断的情况下,翻山越岭,徒步涉水,历尽艰辛,整整坚持9个昼夜,终于在6月27日上午11点50分,抢通一、二级干线光缆,确保各级党、政、军机关抢险救灾通信联络的需要。受灾最重的建瓯市邮电局,工程技术人员等连续奋战3个昼夜,终使中断108个小时、最后一个因灾修复的建瓯程控电话恢复通信。在场指挥的省管理局一位高工盛赞:“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速度!”闽北邮电人正是以这种非凡速度和艰苦卓绝的努力,至7月30日,受损的349个行政村全部恢复通话,10县(市、区)电话交换恢复正常,无线寻呼基站恢复达100%,移动通信基础恢复率达100%。全市受灾的107个邮电营业网点全部恢复营业。
——全力恢复供水。23日上午,南平安丰水厂因位于水流湍急之处,刚恢复供水不久的管道被中断。市自来水公司经理游水弟带着一班人,顶着烈日,奋战四天四夜,终使南平居民27日用上自来水。浦城东区水厂管道冲毁严重,许多人认为至少要一个星期才有水喝,经自来水公司的多方努力,三天后就奇迹般地供水。
“四通”的抢修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然而,各行业恢复生产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止。闽北道路,尤其是公路,因洪灾带来的损失是毁灭性的,全市共冲毁路基976公里,沙石路面470公里,油路面173公里,涵洞2036道,累计土石方量达2600多立方,共损失5.5亿元,其中国、省道损失2.1亿余元,仅316国道顺昌至水口寨段,就有5处1000余米路基被掏空、冲断。
7月1日,省委陈明义书记到闽北灾区连续三天开展调研,高度赞扬闽北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灾不夺志,奋起自救,恢复生产的抗洪精神。同时指出,恢复灾后生产,重建家园是闽北人民的事也是全省人民的事。7月4日,省领导贺国强、陈营官、丘广钟和省直20多个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汇聚南平。4日下午3点,在市委小礼堂召开规模空前的“南平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会”。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南平灾区特有的关爱和帮助,也是南平人民灾后恢复生产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省直20多个职能部门纷纷表示,要为南平灾后恢复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帮助。会后市交委和市公路局的主要领导,三上北京、九上福州,多时一天来回福州两趟,按照“南平工作会”确定的资金盘子到省交通厅“跑落实”,省交通厅按照“南平工作会”的要求尚差2000万元,厅领导决定从银行贷款2000万元给南平,还提前支付2000万元的先行工程款。市建行、市工行针对闽北公路的状况,也分别表态给予800万和5000万的贷款。
遵照省委陈书记和贺省长在闽北视察灾情时的指示,市委、市政府要求交通、公路部门要力争在年底前国、省道主干线恢复到灾前水平。
为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张立先副市长领着交通公路部门的一班人,一段路一段路地察看,一遍又一遍地测量,一次又一次地讨论研究,终于拿出一套既切合实际又符合科学规律的可行性目标方案。按照这一目标,市交委制定“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加紧筹资,加快进度,确保质量,确保安全”32字工作原则。盛夏七月,骄阳似火,闽北国省道主干线的全面修复工程更是如火如荼,公路部门组织86台装载机、挖掘机、水泥搅拌机和近千辆汽车、农用车上场,组织350个施工队,日上场工人6000多人。
闽北公路人严把质量管理关,力保工程速度,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加快公路水毁工程的修复速度。全市年底前完成的国、省主干线695处水毁修复点1.8亿元工程量,投入资金已完成1.3亿元。建瓯水西大桥、南雅大桥、南平水南大桥、玉屏山大桥等一些大中桥、涵洞继修复;县乡公路水毁修复已投放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等机械13708个台班,投入劳力101.26万工日和大量的钢筋、水泥、木材、毛竹、编织袋等材料,完成抢通和修通资金达7369万元。县、乡公路全部抢通,行政村公路抢通1618个(现仅有3个行政村未通),修复全毁桥梁1座,局部毁坏桥梁50座1524米,涵洞523道,护坡、驳岸、挡墙719处8.2万立方米,清理溜方7854处628万立方米。
二、重振工业雄风
6月23日,洪水一退,九州南平电机厂全厂1000多名职工就在厂领导带领下组成3个小组(电力抢修、整改小组,设备修复小组,设备改造更新小组),迅速投入紧张的恢复生产工作。在这个全市受灾最重的企业里,洪水虽然冲毁机器、厂房,但冲不垮南电人“敬业尽职,争创一流,团结求实,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工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工人们把原来的两班变成三班,24小时日夜加班,人员不变,每人每天的工时却增加4小时。许多工人一连两个月都没休息过一天,而他们拿的却是厂里每月200多元的工资。设备安技处的32名员工负责电力修复,在室外的电杆上作业,烈日曝晒,温度高达40多度,可电工们上杆工作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就这样,他们连续打响7个战役,干了90多天,为恢复生产赢得宝贵的时间。6月23日早8点,洪水刚开始退,南孚电池有限公司900多名干部职工就边退水边清洗环境卫生,清洗马达和微机系统。下午,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刘昌霖来到南孚时,见厂门口花圃、通道的卫生被清洗一新,怎么也不敢相信这里洪水曾淹到一楼窗门。之后的50多天,全厂人员齐心协力,日夜奋战,使6条生产线很快恢复生产。24日,南纺公司接到杭州客户加工4万米绒布的大宗急订单,立即安排一条龙生产,广大职工舍小家,顾大家,加班加点,25日下午及时生产出优质绒布交付用户。事后,有人告诉这一客户,该公司在洪灾中有100多户职工家受灾时,他怎么也不敢相信。
企业工人的主人翁意识为全市企业恢复生产打开良好局面,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工业领导,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克服一切困难,促使闽北工业企业尽快重新走上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7月11日,全市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办公会议在南平召开,李川市长在会上一再强调,闽北的工业复兴和重建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凡是工业发展需要的,能带来速度和效益的,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支持;对妨碍工业发展的条条框框,都要坚决打破。李川市长的讲话是开创性的,在闽北工业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大胆过。会后,许多部门纷纷出台扶持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的优惠政策。建房部门,简化手续,原建原盖,先建后办。交通部门,对水泥生产企业产品运输,实行过路过桥费减半征收,对灾后修建的项目,尽量使用地产水泥,对外地水泥实行报验制度。电力部门,对耗电大户企业实行综合电价由20%下降到10%的折让办法,采取先征后还的政策,减轻重点耗能企业因灾困难和电价负担。税务部门,对受灾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优先安排初存贷征税款抵扣;对重灾资金周转困难的纳税户,允许缓交税款;对实行定额征收的规模纳税人灾后一时无法恢复生产经营的,年内不调增定额,并免征停歇业期间税款。
为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市委书记林克敏连续几天深入到南电、南孚、南纺等大中型国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恢复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副市长刘昌霖带领市工业办的一班人深入各个企业现场办公。
受灾最重的建瓯市,有2269家企业因灾停产半停产。灾情发生后,建瓯市五套班子领导分片挂点到各受灾企业,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原市委书记石建华连续一个多星期深入到建瓯活塞厂、酒厂、茶厂等国营企业,与厂领导研究恢复生产措施。建瓯市委、市政府还对受灾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制定有关优惠政策,要求市直、金融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建瓯市人行则想方设法调进现金2000多万元,支持灾后企业迅速恢复生产。使该市企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恢复生产。
邵武泡花板厂从德国进口的设备电气主机DCS控制系统因灾全部瘫痪,灾后,该厂对DCS控制系统进行国产化技术改造,投资90万元,就使该系统性能超过原控制系统,达到9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
政和华夏水泥责任有限公司自7月1日复产以来,一边开足马力生产,一边拓展市场,水泥日产量由原来的290吨提高到430吨,当月销售值达780万元,比增41.6%。
顺昌富宝实业有限公司是该县最重的受灾企业,然而恢复生产的速度却快得惊人,10月4日,继9月份三次破合成氨日产最高历史纪录,四次破尿素日产最高历史纪录,合成氨和尿素两项都创月产最高历史纪录之后,又传佳音,日产尿素266.8吨,再创历史新纪录。10月份合成氨和尿素,双双刷新月产最高历史纪录。
199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084074万元,比增3.3%。其中城乡集体和私有工业总产值达886564万元,比增92.6%。这一数据,是闽北人民灾不夺志、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
三、迅速恢复农业生产
“6·22”特大洪灾,农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全市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8.96亿元。其中农作物12.07亿元,水产2.46亿元,茶果菌2.02亿元,畜牧业1.91亿元。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毁坏惨重,全市毁坏耕地40.4万亩,其中难以恢复25.5万亩;毁坏水利设施1897处,小(一)型、小(二)型水库82座,堤防730公里,渡槽266座,电泵站108座、水闸366座,冲毁塘坝2394座,渠道决口622公里。
面对灾情,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灾地区减损失,轻灾地区保速度,无灾地区快发展”的要求,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振奋精神,牢固树立“大灾之年不失志,负重拼搏夺丰收”的思想,做到“四个克服”,即克服松劲情绪,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悲观情绪,克服等靠思想,坚定夺取抗灾救灾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坚定新一轮创业目标不动摇,努力争取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个增长”。
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紧紧抓住抢季节这个中心,全市农村掀起争分夺秒拼“四抢”的热潮。一是抢管,对受淹的稻田和经济作物,进行及时排水,抢晴施肥,严防病虫害,力争少减产或不减产,对晚季秧田加强管理,搭好苗架,攻好苗势,确保总产,做到“以晚补早”。二是抢播,主要是把毁坏的单晚水稻改种双晚水稻,及时抢播秧苗,确保一季。三是抢种,对短期内无法复耕的稻田,及时抢种杂粮,做到“以杂补稻”。同时,按照“损一补三”的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利用山边地角,大种地瓜、秋玉米、秋大豆等,做到“以秋补夏”。四是抢修,对直接影响“双抢”和晚季生产的水毁水利工程进行突击抢修,保证夏收夏种的需要。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立即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灾后生产,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建瓯市把“恢复生产、确保目标”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迅速深入基层,核实灾情,确定灾后帮助对象和重点,积极帮助制定恢复生产的措施和办法,搞服务,抓落实,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农业、农资部门及时调运良种,下乡指导农民洗苗、扶苗,尽快复耕、抢种、补种,指导加强田管和病虫害防治,确保粮食有好的收成。松溪县实施“水利快抢修,毁田力复耕,全力抓种养,管理夺高产,加工增效益,流通创收入”的战略,抓好农业恢复生产工作。光泽县提出“重灾少减产、轻灾保平产、无灾多增产”的要求,抓好农田的复耕,抢播早杂优,抢种经济作物、秋杂粮和蔬菜,切实做到“早季损失晚季补、主粮损失杂粮寂、田里损失山上补”。政和县落实“四抢”各项措施,全县紧急拨款20多万元,从三省七县(市)调晚季种子1.7万斤,确保晚季粮食生产。改种杂粮3000亩,种植蔬菜6000亩,生猪补栏5363头,修复水毁设施349处。邵武市在抓好“四抢”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抓好“烟山、竹叶、矿产品、绿色食品、优质米、杂果、食用菌、反季节蔬菜、特种水产和鹅业”十大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建阳市抽调水利技术人员30多人,安排调剂47万元资金,对事关大面积农田灌溉,受损较大的重要水利设施进行紧急抢修,并安排100多台拖拉机、抽水机进行抽水灌溉,为有效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市政府向12位种粮百亩以上的大户发放一批救灾物资,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
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市农业局一方面从湖北、广东、江西等地紧急调运2万多公斤的杂交稻种,连同省厅下拨的种子无偿供应给农民。一方面组织全市300多名农技、兽医防疫干部深入到灾区指导灾后生产。市农机系统发挥农业机械主力军作用,共组织863支队伍,1.3万人,拖拉机、运输车、抽水泵等农机具7600余台,投入农业生产自救和恢复生产。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被组织起来的广大干部群众打完补播改种这一仗后,又积极投入到抢修水渠保灌溉的战役中,许多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超额完成法定的义务工任务。建瓯市、乡(镇)机关1100多位党员干部放弃双休日,义务投工投劳1万多人次,帮助灾民修复被洪水毁坏水渠5000多米,恢复水田6000多亩。建阳市投入资金322万元,劳动力9.6万个工日,修复大小水坝150座,水渠267条、30多公里,防洪堤55处,灌溉管道2处,恢复灌溉面积8.2万亩。松溪松源镇六水灌区横垅东门地段主干渠道承担着东门横垅两个村1600多亩稻田灌溉,这次洪水使这条主干渠100多米塌方。为抢时间恢复水渠通水,横垅、东门两村的农民主动联合起来。两村日出劳动力200多人,连续奋战5天,终把塌方的水渠全部修通,保证1600多亩稻田灌溉用水。在浦城临江镇万亩引水渠工地上,有一群不同寻常的“民工”,他们一直在四川、西安等地做生意,这次听说家乡遭水灾后,主动回乡请缨参加修渠,问其为何千里返乡修渠,他们说:“咱自家挣钱是小事,挖渠治水是大事。”一条条被洪水冲毁的水渠在强大的修渠大军面前,终于奇迹般地畅通了,确保农田的灌溉。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配合,加强田管和病虫害测报及防治。
四、大力兴修冬春水利
灾后,根据省委、省政府南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会议精神,争取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制定水毁水利设施修复方案,大力宣传水利工程是防洪减灾的基础设施和“生命工程”,并以点带面,推动各地的冬春水利建设。8月15日,全市10县(市、区)的水电局长和总工程师们汇聚政和,参加全市城防工程建设现场会暨冬春水利建设动员大会。仅隔一个月,9月17日,一个更大规模的全市冬春水利建设誓师大会又在延平区召开。10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分管副县(市、区)长,农委主任,水电局长和总工程师,冬春修办主任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都参加会议。李川市长在誓师大会上强调:“这场洪灾,除了气候反常、降雨持续等客观原因外,也暴露出水利设施老化、水土流失、河道淤积、防洪能力减弱等问题。我们召开全市水利建设誓师大会,就是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组织300万闽北人民,打一场冬春水利建设的人民战争。”无疑,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已成当务之急。李川市长的这一讲话,如军令,如号角,在闽北大地上掷地有声。
为广开渠道,增加投入,市里采取中央支持、地方配套、银行贷款、政策收费、群众投劳“五轮驱动”的方式来筹集冬春水利建设资金,全市已投入冬春水利建设的资金达1.14亿元。全市在共建城市防洪工程中,认真执行《防洪法》,加强河道清障工作。光泽县党委、政府坚决拆除占城区环道三分之二的中州市场。政和县拆除占河道的道路、工厂、民房,结合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绿化美化,搞城区防洪工程建设。
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级领导与机关干部纷纷带头参加水利义务劳动。据统计,全市日上场最高人数达26.05万人。9月20日,延平区安济村的汀源溪改河护田工地上,红旗招展,喇叭里激昂的歌声响彻云霄。市领导林克敏、李川、赵守明、龚祖成、宫维祺、邱正平、祖忠福、李宝书、周继红、刘昌霖等与来自市、区、夏道镇机关的400多名干部,汇聚在上洋河段,挥锄挖土,抬石填洼,一派繁忙。李川市长在工地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组织机关干部到这里参加义务劳动,拉开了我市今冬明春大规模兴修水利的序幕,象这样的活动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紧接着,10月6日,邵武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建设工程——东关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这项集防洪、排涝、灌溉、蓄水发电、土地和旅游开发、改善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将用两年时间完成。届时,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美丽的新铁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10月11日,总投资2850万元,全长2.2公里的建阳市童游防洪堤工程正式开工。它的建成,将标志着该市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将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建瓯市将冬春水利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从经费筹集、投工投劳,到工程质量监督,均依法办事,加快冬春水利建设进度,至11月4日,全市已动工修建水利工程783处,已修复水毁工程378处,完成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清淤渠道69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480万元,完成投劳107.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22.3万立方米,实现效益面积6.18万亩。政和县在认真反思今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教训的基础上,全县上下痛下决心,大修水利。到10月底,该县已开工水利设施工程650处,完工330处,完成土石方47.9万方,投工投劳41.3万个工日,共完成投资780万元,相当于上年全年的实际完成数。松溪县汲取“6·22”洪灾教训,上足劳力兴修水利,至11月9日,最高日上场修水利的劳力达1.8万人。全县已投入资金433万元,投入积累工39万个工日,累计完成土石方43万立方。全县153个水毁水利项目,已基本完成修复,恢复灌溉面积1.93万亩,清淤渠道120公里。
忍一时之痛保百年安澜,下巨额投资保河道畅通。为搞好水利建设,各级政府舍得本钱,下大力气。政和县为根治七星溪水患,早在1995年就制定城区防洪规划,从1997年以来,共注入资金1300万元,新建元峰庄、大庙桥两段防洪堤工程1.1公里,加固扩建堤防1公里,东大桥至大庙桥左岸长1365米的防洪堤工程正在兴建中。截至10月30日已完成土石方量5.8万方。去年投资的那段防洪堤工程,在今年的洪灾中产生的效益已远远超投资。顺昌县在1997年建成的1.7公里城防工程,在这次“6·22”洪灾中发挥重大作用,堤内的2万多人居民房和县造纸厂、钢铁厂厂房、道路丝毫无损,其产生的效益比投资的两倍还要多。看到其他城市的防洪堤在洪灾中发挥出的成倍效益,因城区不设防而在这次洪灾中遭受巨大损失的建瓯市,再也坐不住了。11月11日上午,建瓯市城区水南桥至水西桥的防洪堤工程破土动工,告别城市不设防的历史。建设中的一期工程,以防护老城区为主,总长5236米,总投4434.9万元,计划两年半建成。整个城区防洪堤工程总长8822米,计划建7座涵站,6座排涝站,总投资6981万元。工程建成后,古城建瓯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截止1999年2月底,全市共投劳2055.68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214.5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8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24万亩,恢复灌溉面积90.8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86万亩,渠道清淤9160千米,新建城区防洪堤16.04公里、乡镇防洪堤102.59公里,疏浚河道50.60公里。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8》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