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广初编部分十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读书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6363
颗粒名称: 辅广初编部分十四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337-339
摘要: 杨至之的问题是读史书的时候没记性,得读三四遍才能记得,而后不久又忘了。先生说:“只是读第一遍时,就要用功,要当最后一次读,读完了这一回不再读了,这样便能记住。从前有个读书人,读《周礼疏》,读完第一页就把这一页烧了,读完第二页又把第二页烧了,这就好比渡河烧船而不留退路。如果在刚开始就只是草草读一遍,计划后面再读上三四遍,肯定记不牢。”又说:“读书一定要有精神。”至之说:“也得聪明才行。”先生说:“就算聪明,也得静下心来,才能调动精神。以前见到延平先生说:‘罗先生解读《春秋》比较粗浅,不像胡文定解读得精湛。后来同别人一道去广东,在罗浮山住了两三年,在那里把心静了下来,就看得比较通透了。’我当初很疑惑地问解读《春秋》,关静心什么事?后来才明白各种原由。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虚心,道理也就从中看出来了。”
关键词: 辅广 读书方法 研究

内容

杨至之①患读史无记性,须三四遍方记得,而久后又忘了。先生曰:“只第一遍读时,须用功,作相别计。止此更不再读,便记得。有一士人,读《周礼疏》。读第一板讫则焚了,读第二板讫则又焚了,是亦作焚舟计。若初且草草读一遍,准拟三四遍,便记不牢。”又曰:“读书须是有精神。”至之曰:“亦须是聪明。”先生曰:“虽有聪明,亦须是静,方运得精神。昔见延平②说:‘罗先生③解《春秋》也浅,不似胡文定④。后来随人入广,至罗浮山住两三年,去那里心静,须看得较透。’某初疑道解《春秋》,干心静甚么事?后来方晓。盖静则心虚,道理方看得出。”

附注

[注释] ①杨至之:即杨至。参看3.3.62条注释。②延平:延平先生,即李侗。参看3.3.25条注释。③罗先生: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号“豫章先生”,福建南平人,谥“文质”。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李侗曾从其受业。有著作《中庸说》《豫章文集》。④胡文定:胡安国(1074-1138),又名胡迪,字康侯,号青山,谥“文定”,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建宁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学者。两宋之际名儒,所著《春秋传》为后世科举士人必读的教科书。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朱熹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一生持教五十多年,对读书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后学对他的读书思想提炼总结,形成了不同内容和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本书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将各个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汇为一编,为今人学习《朱子读书法》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考述精详、解说通俗的版本。

阅读

相关地名

辅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