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齐熙续编部分八十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读书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6177
颗粒名称: 张洪、齐熙续编部分八十二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239-240
摘要: 先生在答复汪尚书的信中说:“近代以来谈论道学的人,其失误在于立论过高。读书解读义理,常常认为直接平易、超然卓绝、不必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为好,对于当中复杂曲折、精湛细微、值得玩味探究的地方,则表现出忽略、厌弃的态度,认为它肤浅琐屑,不值得留心研读。因此虽然有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士友,但对于天下义理,却仍旧不能详尽理解。不如遵循先学习日常事理,进而认识高深哲理的为学次第,口中讲授、心中思考,躬行实践、竭力穷究,宁愿烦琐也不愿简略,宁愿卑下也不愿高妙,宁愿浅显也不愿深奥,宁愿笨拙也不愿机巧,平和从容且潜心探索,努力存养日久则道理渐明,多种道理均能洞悉,为学次序明朗显现,而后方能明白博厚广大、恰到好处、精准正确的学问,天道、人情全都包含其中。再也没有当初卓然超群、遥不可及的感觉,而且对于其中极其细微之处,也能体察入微,交际应酬之中,本体应用也浑然一体。即使让他肩负重任处于艰难的环境当中,也能充分做到泰然自若,好像无事一般自在从容。”
关键词: 张洪 齐熙 读书方法 研究

内容

先生答汪尚书①书曰:“近世言道学者,失于太高。读书讲义,率常以径易②超绝,不历阶梯为快,而于其间曲折精微,正好玩索处,例皆忽略厌弃,以为卑近琐屑,不足留情,以故虽或多闻博识之士,其于天下之义理,亦不能无所未尽。曷若循下学上达③之序,口讲心思,躬行力究,宁烦毋略,宁下毋高,宁浅毋深,宁拙毋巧,从容潜玩,存久渐明,众理洞然,次第无隐,然后知夫大中至正④之极,天理人事之全,无不在是。初无迥然超绝不可及者,而几微之间,毫厘毕察,酬酢之际,体用浑然。虽或使之任至重而处所难,亦沛然行其所无事而已。”〔1〕

附注

[注释] ①汪尚书:即汪端明。参看3.3.44条注释。②径易:直接、平易。③下学上达:指先学习日常事理,进而认识高深哲理的为学次第。④大中至正:即博大、恰到好处、精准正确的学问。大,指博大。中,指恰到好处。正就是正确。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朱熹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一生持教五十多年,对读书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后学对他的读书思想提炼总结,形成了不同内容和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本书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将各个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汇为一编,为今人学习《朱子读书法》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考述精详、解说通俗的版本。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洪
相关人物
齐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