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书·家人睽复无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592
颗粒名称: 《通书·家人睽复无妄》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99-300
摘要: 本文出自《通书·家人睽复无妄》阐述了治理天下有其根本,那就是治天下者的自身;治理天下有其样板,那就是治天下者的家庭。这根本一定要端正。端正的办法,诚其心而已;样板一定要善,使其善的方法,使亲人和顺而已。治家难,治天下易,这是因为家人亲而义难胜情,天下疏而公易制私。
关键词: 理学 通书 周敦颐

内容

8.1 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①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家人离,必起自妇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②尧所以釐降二女于妫汭,舜可禅乎?吾兹试矣。③是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身而已矣。身端,心诚之谓也;诚心,复其不善之动而已矣。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矣。故《无妄》次《复》,而曰:“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④深哉!
  [译文]
  周敦颐说:治理天下有其根本,那就是治天下者的自身;治理天下有其样板,那就是治天下者的家庭。这根本一定要端正。端正的办法,诚其心而已;样板一定要善,使其善的方法,使亲人和顺而已。治家难,治天下易,这是因为家人亲而义难胜情,天下疏而公易制私。家人不和必从妇人引起,所以《周易》中《睽》卦紧接《家人》卦后,其《彖》辞并说:“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尧之所以把两个女儿下嫁给舜,是考虑舜是不是可以让我禅让天下给他呢?我要通过两个女儿去试试他。如此则要想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治理天下就观察他的治家,治家如何则观察他一身就够了。自身端正,说的是他心诚;诚心,就是消除其不善的念头,返回到心之本善而已。不善的念头,是虚妄欺妄;消除虚妄欺妄回归到本善之心,就无妄了;无妄,就真诚诚实了。所以《周易》中《无妄》卦紧接《复》卦之后,《无妄》卦的《象》辞还说:“先王以其盛德配对上天,按时发育着万物。”寓意深刻呀!

附注

[注释] ①《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则:楷模,准则。《诗经·大雅·抑》:“敬慎威仪,为民之则。”②《周易》之《睽》卦在《家人》卦之后,《睽》是乖离之义,《序卦》云:“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彖》辞说:“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按《睽》卦兑下离上,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合成一卦,故言。③《尚书·尧典》:“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釐降,此处解为下嫁。妫汭,舜所居之处。吾兹试矣:我用这个办法来验证。④《周易》之《无妄》卦在《复》卦之后。《序卦》云:“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所引为《无妄》卦《象》辞,意为先王盛德配天,顺应时令,发育万物。复:这里是消除之义。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敦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