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卷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583
颗粒名称: 《二程遗书》卷一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94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一阐述了追求富贵,那么得到富贵就会骄纵,得不到富贵就会放旷或者悲愁。
关键词: 理学 二程遗书 注释

内容

7.32 汉策贤良,犹是人举之。①如公孙弘者,犹强起之乃就对。②至如后世贤良,乃自求举尔。③若果有曰:“我心只望廷对,欲直言天下事。”则亦可尚矣。若志富贵,则得志便骄纵,失志便放旷与悲愁而已。
  [译文]
  汉代策试贤良,还是别人举荐,例如公孙弘这人,还是强行召起他才去对策的。至于后世的贤良,却是自己要求推举的。如果真的有个人说:“我心里只希望在朝廷上与皇帝对策,是想有这么个机会直言天下大事。”那也还值得推崇。如果是追求富贵,那么得到富贵就会骄纵,得不到富贵就会放旷或者悲愁,不过如此罢了。

附注

[注释] ①汉代选士制度为察举制,有贤良方正科,贤良文学科。《汉书·文帝纪》记文帝二年(178),诏“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不逮”。是举贤良方正之始。《汉书·东方朔传》:“武帝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是举贤良文学之始。察举制是由大臣或郡国举荐于朝,而后皇帝亲策,故说“是人举之”。②公孙弘:汉武帝时人。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③时弘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乃移病免归。元光五年(130),复征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弘,弘谢曰:“前已曾西,用不能罢,愿更推国人。”见《史记》、《汉书》本传。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