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卷二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431
颗粒名称: 《二程遗书》卷二上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99-200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二上,阐述了人本善之心能操持它就能保有,舍弃就会丧失,但你操持得太紧了,就是孟子说的在修养身心时心情急迫地等待了。
关键词: 二程遗书 理学 注释

内容

4.17 今志于义理而不安乐者何也?此则正是剩一个“助之长”①。虽则心操之则存,舍之则亡,然而持之太甚,便是“必有事焉”而正之也。②亦须且恁去。③如此者只是德孤。“德不孤,必有邻。”到德盛后,自无窒碍,左右逢其原也。④
  [译文]
  今人有志于义理内心却不安乐,原因是什么呢?这正是只剩下一个拔苗助长强求速成的毛病了。虽然说人本善之心能操持它就能保有,舍弃就会丧失,但你操持得太紧了,就是孟子说的在修养身心时心情急迫地等待了。虽然这样说,还是应该如此操持着做去,这样做去缺陷只是所得的德行单一。孔子说:“德行不会单一的,一定会有其他德行相伴。”等德行修养到盛大后,自然互相贯通而无窒碍,就能左右逢源了。

附注

—— [注释] ①《孟子·公孙丑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原就养气说,这里则就一般修养说。正,此处作预期解,预期其成而心急迫。②《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言人应操持其心而不可放逸。程颢认为,如果操之过度,急迫求之,也是有害的。③朱熹解:“亦须且恁去,其说盖曰:虽是必有事焉而勿正,亦须且恁地把捉操持,不可说道持之太甚便放下了。”④《论语·里仁》,原意说有德之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此处所用非本义。茅星来解:“孤谓所得孤单,别无所有也。德盛则不孤矣,至于左右逢原则有邻矣,与《论语》本文意别。”德孤:德行单一,没有全面修养起多方面的品德。参考(2.7)及注。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