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卷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378
颗粒名称: 《二程遗书》卷三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64-165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三,阐述了因为诗可吟咏性情,使人尽情潜心在道德之中而被感动。
关键词: 二程遗书 注释 译文

内容

3.43 “兴于《诗》”者,吟咏性情,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也”之气象。①(本注:又曰:“兴于《诗》”是兴起人善意,汪洋浩大,皆是此意。②)
  [译文]
  为学向善“兴起于读《诗》”,是因为诗可吟咏性情,使人尽情潜心在道德之中而被感动,有孔子说的“我赞赏曾皙”的气象。(本注:程颐又说:兴于《诗》,是兴起人的善意。汪洋浩大,都是善意。)

附注

[注释] ①《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言人之为学,始于读《诗》,以《诗》感发而兴起之,因为《诗》本人情,容易感发人心,又易于兴起善恶之心。吟咏性情:或作吟咏情性,意思是说,诗表达的是人的情性,原出自《诗大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歆动:触动,感动。涵畅:滋润化育,使之发扬。中:这里是中和之义。这句是说:读《诗》可以用《诗经》的中和之情涵育人的道德,使之在感动中发展。“吾与点也”之气象:指一种逸然高举、超尘出俗之气象。《论语·先进》载孔子与四位弟子言志,当问及曾点时,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其志则是:“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说“吾与点也”。与:赞赏,肯定。曾点,即曾皙,孔子弟子,曾参之父。②叶采解:“诗人之词,宽平忠厚,故有兴起人汪洋浩大之意。”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