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卷十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近思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377
颗粒名称: 《二程遗书》卷十二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62-163
摘要: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二,阐述了儒道不像佛教,佛教一见了关键的话就走向空寂去了。
关键词: 二程遗书 注释 译文

内容

3.42 问:且将《语》、《孟》紧要处看,如何?伊川曰:固是好,然若有得,终不浃洽。盖吾道非如释氏,一见了便从空寂去。①
  [译文]
  有人问:且将《论语》、《孟子》中关键的地方去读,怎么样?程颐回答:这样固然好,但若有心得,到底不会透彻。因为儒道不像佛教,佛教一见了关键的话就走向空寂去了。

附注

[注释] ①紧要处:即关键部分,精要部分。朱熹解:“此程子答吕晋伯问。后来晋伯终身坐此病,说得孤单,入禅学去。学者读书,须逐一去理会,使通贯浃洽。”按禅宗佛教主顿悟,或因一言,或因一事,或因一物,顿然悟道。常有闻一言“言下便悟”者。儒家主渐悟,需要久久涵泳、玩味、磨淬,渐悟渐进,最终得道。所以不能只看紧要处。吕晋伯,吕大忠,字晋伯,吕大临长兄。浃洽:贯通,透彻。《朱子语类》卷十一:“先涵养本原,且将已熟底义理玩味,待其浃洽,然后去看书。”

知识出处

近思录

《近思录》

出版者: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