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政第三十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123
颗粒名称: 刑政第三十一
分类号: B823.1
页数: 3
页码: 261-263
摘要: 这一篇主要是讲刑政的,但孔子道德还是强调德、礼的教化作用。他说:“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在审理案件时,孔子认为必须注重犯罪事实,根据情节的轻重、罪行的深浅来量刑。审理官还需用尽他的聪明才智,以忠爱之心来审理。疑狱则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经过狱吏、狱官、大司寇三次讯问审理,然后上报到君王,君王还要让三公卿参与审理,最后有疑问还要由君王定夺。但对四种大罪,如“巧言破律,遁名改作,执左道与乱政者;作淫声,造异服,设伎奇器以荡上心者;行伪而坚,言诈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惑众者;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者”则杀无赦,不必经过三次审讯。另外还有十四条禁令,规定得很详细。
关键词: 译文 家庭道德 孔丘

内容

【原文】
  仲弓问于孔子曰:“雍闻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颛五刑必即天伦,行刑罚则轻无赦。刑,侀也;侀,成也。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尽心焉。”
  【译文】
  仲弓问孔子说:“我听说治理国家,最严厉的刑罚用不着政治,最成功的政治用不着刑罚。前者,桀纣统治时就是这样;后者,成康之际就是这样,真的吗?”孔子回答道:“圣人治理教化民众,必须把刑罚和政令相互配合使用。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用礼来统一思想,其次才用政令法制。用刑罚来引导民众,并用刑罚来禁止他们,处罚那些不遵守刑法的人。对那些教化后而不改变,引导他又听从,损害义理又败坏风俗的人,只好用刑罚来惩处。专用五刑来统治民众,也必须符合天意,执行刑罚无论罪行多轻也不能赦免。
  刑就是侀,侀就是已成事实不可改变的意思。一旦执罚已成事实,就不可改变,所以,官吏要尽心尽意地审理各种案件。”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尽心焉。
  【原文】
  仲弓曰:“古之听讼,尤罚丽于事,不以其心。可得闻乎?”孔子曰:“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正其忠爱以尽之。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狱必三讯焉。有指无简,则不听也。附从轻,赦从重。疑狱则泛与众共之,疑则赦之,皆以小大之比成之。是故爵人必于朝,与众共之也;刑人必于市,与众弃之也。古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也。士遇之涂,以弗与之言,屏诸四方,惟其所之,不及与政,弗欲生之也。”
  【译文】
  仲弓说:“古代审理诉讼案件,判定有罪而当责罚时必须使责罚和犯罪事实相符,不能只考虑犯罪动机。可以(说来)让我听听吗?”孔子说:“凡是处理各种刑狱诉讼,必须本着父子之情、君臣之义来权衡判断,要考虑罪过的轻重区别用刑,要用尽自己的听视力来审察,用自己的忠心爱心尽力处理。大司寇明法正刑来审案,从而详察案件,审理时必须实行三讯。只有动机而没有构成事实的就不能断为犯罪。施刑要轻,把宽赦放在重要地位。有疑虑的案子,就广泛地和众人共同判断,如果众人都有疑虑就赦免犯人,但都要根据大大小小的案例来决定。所以给人封爵位一定在朝廷,跟众人一起进行;对犯人施刑,一定在街市上,为的是让众人唾弃他。古时候,公家不留养受过刑的人,大丈夫不养活这种人。士人在路上遇到受过刑的人,不跟他讲话。把受过刑的人弃逐边远地方,随便他到那里去,不许他们参与政事。这就是不想让他们活下来。”
  【原文】
  仲弓曰:“听狱,狱之成,成何官?”孔子曰:“成狱成于吏,吏以狱成告于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大司寇听之,乃奉于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疑于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所以重之也。”
  【译文】
  仲弓说:“审理诉讼案件,由什么官员裁定判决呢?”孔子说:“案件首先由狱官来裁定,然后由狱官把裁决情况报告给狱官之长。狱官之长把案件审理一遍,然后把裁决结果报告给大司寇。大司寇亲自审理一遍,然后把裁决结果报告给君王。君王命令三公卿士在棘木之下协助审理和断决,然后把裁决结果汇集给君王,君王给予三次宽恕,最后根据审判结果裁定刑罚。这是因为十分慎重处理的缘故。”
  【原文】
  仲弓曰:“其禁何禁?”孔子曰:“巧言破律,遁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者,杀;作淫声,造异服,设伎奇器,以荡上心者,杀;行伪而坚,言诈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惑众者,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者,杀。此四诛者,不以听。”
  【译文】
  仲弓说:“法律禁止做的都是什么事情?”孔子说:“花言巧语,破坏刑律,变易名物做坏事,搞歪门邪道扰乱政事的杀;编淫秽曲子,制作奇装异服,器械以动摇君上思想的杀;言行伪诈,学了许多异端理论,来造谣惑众的杀;借助于鬼神算卦占卜,来欺骗民众的杀,这四种该杀的罪,不用层层审。,”
  【原文】
  仲弓曰:“其禁尽于此而已?”孔子曰:“此其急者,其余禁者,十有四焉:命服命车不粥于市;珪璋璧琮不粥于市;宗庙之器不粥于市;兵车旍旗不粥于市;牺牲秬鬯不粥于市;戎器兵甲不粥于市;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文锦珠玉之器,雕饬靡丽,不粥于市;衣服饮食不粥于市;果实不时,不粥于市;五木不中伐,不粥于市;鸟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凡执此禁以齐众者,不赦过也。”
  【译文】
  仲弓说:“刑罚中禁止的就是这些吗?”孔子说:“这只是最需禁止的事情,其余的有十四种。命服命车不许到市上卖;珪璋之类不许到市上卖;宗庙里的器物不许到市上卖;兵器旗子一类不许到市上卖;祭祀用的酒和牲肉不许到市上卖;军队使用的兵甲、兵器不许到市上卖,使用的器物质量不合乎规格的不准到市上卖;布帛织得不合乎要求,宽窄不合尺度,不许到市上卖;扰乱正色的不正的布料不许到市上卖;珠玉锦缎一类华丽之物不许到市上卖;穿的吃的不许到市上卖;未成熟的果实不许到市上卖;未成材的树木不许到市上卖;鸟兽鱼鳖,如果不按规定捕杀,不许到市上卖,大凡就是拿这些禁令治理民众的,触犯的不能赦免。”

知识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出版者:三秦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三部古代家训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孔子
相关人物
仲弓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