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解第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097
颗粒名称: 儒行解第五
分类号: B823.1
页数: 5
页码: 141-145
摘要: 这是一篇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文中生动地叙述了儒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文中称儒者待聘、待问、待举、待取,但人格是自立的,容貌是礼让的。是有待、有为、有准备的。儒者不宝金玉,不祈土地,不求多积,但讲求仁义、忠信。儒者不贪、不淫、不惧、不慑、不亏义、不更守,是特立的。儒者是刚毅的。儒者戴仁而行,抱德而处,虽有暴政,也不逃避,精神是自立的。儒者处贫贱之中,屋小门敝,无衣无食,但不疑不谄。儒者稽古察今,今世人望,后世楷模,身危而志不能夺,忧国忧民,有忧思意识。
关键词: 家庭道德 译文 孔丘

内容

儒服儒行
  【原文】
  孔子在卫,冉求言于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己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迎之。”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
  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公自阼阶,孔子宾阶,升堂立侍。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
  公曰:“敢问儒行?”孔子曰:“略言之则不能终其物,悉数之则留,仆未可以对。
  ”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动作顺,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预有如此者。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德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谄。其为士有如此者。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诡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犹竟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必以和,优游以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默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己不与,异己不非,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底厉廉隅,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虽以分国,视之如锱铢,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者。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溷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
  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终殁吾世,弗敢复以儒为戏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时冉求对季孙康子说:“国家有圣人却不能加以重用,这样试图治理好国家,这就好比退着走却想前行一样,是不可能的。现在孔子在卫国,卫国将要重用他。我们自己国家有人材却拿去帮助邻国,这不能说是明智之举。请您用丰厚的聘礼把孔子迎回来。”季孙把冉求的这番话禀告给鲁哀公,哀公听从了这一建议。
  孔子回到鲁国,哀公让他住在客馆里。哀公从东阶上,孔子从西阶上,登上高堂,站着陪侍哀公。
  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衣服,大概是儒者的服装吧?”
  孔子回答说:“我小时候住在鲁国,身穿宽大袖子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着章甫之冠。我听说,君子的学识渊博,他们的衣服也要入乡随俗,我不知道还有儒者衣服。”
  鲁哀公问道:“请您讲讲儒者的行为,可以吗?”
  孔子回答说:“简单地说就不能讲得全面,全面谈就时间太长,讲到仆人换班,也难以讲完。”鲁哀公让人设席,孔子陪侍,说:“有一种读书人,陈述尧舜的治国之道,等待国君聘用,不分昼夜努力学习以等待别人求问,抱着忠实诚信的态度等人推荐,身体力行等人录用,他们就这样立身于世。
  “有一种读书人,穿戴适中,不标新立异;行为谨慎而从容。对大事他们辞让高官厚禄时直截了当,好像很轻松;对小事也始辞终受,好像很虚伪。做大事十分慎重,再三衡量,好像心怀畏惧;做小事也不放任,好像心怀愧疚。他们难于进取,却易于退让,柔弱谦恭像是无能的样子。儒者的形象是这样的。
  “有一种读书人,平日庄重,一般人难以做到。坐立总是恭恭敬敬,说话诚实可信,行为端庄正派,走路不争好走的道儿,夏不抢凉快的地方,冬不争暖和的地方;爱惜自己的生命,是因为等待成就大业;保养好自己,是为了有所作为,他们的准备就是这样。
  “有一种读书人,不把金玉当做宝贝,而把忠诚信义当做宝贝。不谋求占有土地,而把仁义当做土地。不求有许多财物,而把多学诗书经纶满腹当做财富。对他们来说难以得到却容易供养,容易供养却难以罗致。不在适当的时候儒者不会出现,不是很难得到吗?不是正义的事情就不会合作,不是很难跟随身边随时效力吗?先效力而后得到俸禄,不是很容易供养吗?儒者接近人情是这样的。
  “有一种读书人,即使有钱财物品相送也不贪图,有所爱好却不过分沉溺,许多人劫持他,他也不怕,用武器阻拦,他也不畏惧,面对利益不丧失德义,在死亡面前也不必变操守,在猛兽面前不考虑自己的勇力与否就敢搏斗,举重物也不考虑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对做过的事不后悔,对未来的事也不预测,说错的话不重复,对流言也不追究,永不减威严,永不研究计谋,他们就像这样独立于世。
  “有一种读书人,可以亲近而不可以威胁,可以接近而不能威逼,可以杀掉他,却不可以侮辱。他们的居住地方不奢侈,他们的饮食清淡。他们有过失可以含蓄地提醒,不能不顾情面一一当面指出。儒者的刚强坚毅是这样的。
  “有一种读书人,他们把忠信当做盔甲,把礼义当作盾牌,行为崇尚仁义,处世胸怀德性,即使有暴政也不迁移住处,他们就这样护卫自己。
  “有一种读书人,他的住宅占地面积只有一亩,房屋周围一堵宽。正门是荆竹编成的,旁边是窄小的侧门,用蓬草塞着门,用破瓮作窗。外出前必须换件像样的衣裳才行,两天才吃一天的粮食。长官采纳他的建议,他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长官不采纳,他也不愿谄媚求进。儒者作为读书人是这样的。
  “有一种读书人,今人能和他在一起,和古人思想相契,现在做的,可以作为后世的楷模。如果遇不到好世道,君王不用,下边也不举荐,坏人结伙害他,自身很危险,但是志向永不改变。即使起居都很危难,还始终伸张正义,而且不忘百姓的苦难,他们就这样为民为国忧思。
  “有一种读书人,学识广博而无止境,行为专注而不倦怠。独处时不放纵自己,通达于上时不离道义。礼以和谐为贵,以宽厚为准则,仰慕贤人而容纳众人,像陶瓦一样方圆随时。儒者的宽容是这样的。
  “有一种读书人,内举不回避亲属,对外举荐不避开仇人。考核功业积累政绩,不以此谋求更高的禄位,推贤举能不是为指望报答。君王得到他的辅助,百姓也仰赖他的德行,对国和家都献了力,却不贪图富贵,他们就这样推荐贤人。
  “有一种读书人,洗涤身心,沐浴道德,陈述自己的意见而谦恭地等待国君的采纳。内心平和而谨守正道,不为国君和百姓了解。国君有过失,委婉地提出劝谏,不急于去做。得志后不在地位卑下的人面前自视高贵,不过分炫耀夸饰自己的功劳。社会安定,群贤并处,不轻视自己;世道混乱,不颓丧失意。不和见解相同的人结党,对见解不同的人也不诋毁。儒者立身行事与众不同是这样的。
  “有一种读书人,不给天子当臣,也不事奉诸侯,谨慎安静而崇尚宽容。磨练自己,品行端正。刚毅地和人相处,人不正不苟和,自己虽然博学,却能因前贤先知而信服,喜欢文章。即使国君把国土分给他,他也看得很轻,视如很小的东西,不肯称臣做官,他们就这样要求自己。
  “有一种读书人交朋友,要有相同的志趣追求,研究真理有相同的方法。聚处一起都感到高兴,相互谦卑而不是相互厌恶。很久没有见面,听到流言也不相信。行为本于方正,建立在道义上。志向相同就保持友谊,志向不同就分开。儒者交朋友是这样的。
  “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谨慎恭敬是仁的基础,宽容是仁的具体做法,辞让恭顺是仁的表现,礼节是仁的外貌,言谈是仁的形式,歌舞是仁的配合,分物散财是仁的实施,读书人在这些方面都兼而有之,但还不敢说自己具备了“仁”,他们的谦虚辞让就像这样。
  “有一种读书人,不因贫贱而灰心丧气,不因富贵而欢喜失度。不因君王的侮辱、上司的负累、官吏的干扰而违背志向,这样才称得上儒的名称。现今的人自称为读书人,已忘记了读书人的本原,徒有读书人之名而无读书人之实,所以为人所轻视,经常被人以书生相讥刺。”鲁哀公听到这些话后,对儒者在言语上更加诚恳,在行动上更加恭敬,说:“我一辈子也不敢再拿书生开玩笑了。”

知识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出版者:三秦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三部古代家训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孔子
相关人物
鲁哀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