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诫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5085
颗粒名称: 第十四篇 诫兵
分类号: B823.1
页数: 2
页码: 81-82
摘要: 《涉务》篇叙述了要专心致力于事务,就是要办实事的意思。南朝的后期,门阀制度在南方已日趋没落,士族子弟几乎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有几个能办实事的,因此朝廷不得不借庶族寒士来处理事务。士族出身的颜之推,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对不办实事、形同废物的士族子弟进行了谴责。
关键词: 中国 译文 南北朝时期

内容

【原文】
  颜氏之先,本乎邹、鲁,或分入齐,世以儒雅为业,遍在书记。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颜氏居八人焉。秦、汉、魏、晋,下逮齐、梁,未有用兵以取达者。春秋世,颜高、颜鸣、颜息、颜羽之徒,皆一斗夫耳。齐有颜涿聚,赵有颜冣,汉末有颜良,宋有颜延之,并处将军之任,竟以颠覆。汉郎颜驷,自称好武,更无事迹。颜忠以党楚王受诛,颜俊以据武威见杀,得姓已来,无清操者,惟此二人,皆罹祸败。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侥幸战功。吾既羸薄,仰惟前代,故置心于此,子孙志之。孔子力翘门关,不以力闻,此圣证也。吾见今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大则陷危亡,小则贻耻辱,遂无免者。
  【译文】
  颜氏的祖先,本来在邹国、鲁国,有一分支迁到齐国,世代从事儒雅的事业,许多史书都有记载。孔子的学生,学问达到精深的有七十二人,姓颜的就占了八个。秦汉、魏晋,直到齐梁,颜氏家族中没有人靠带兵打仗而显贵的。春秋时代,颜高、颜鸣、颜息、颜羽等人,只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齐国有颜涿聚,赵国有颜冣,汉末有颜良,刘宋朝代有颜延之,都担任过将军的职务,但最后都因此而失败。汉朝的侍郎颜驷,自称喜好武功,却没有见他有什么功绩。颜忠因结党楚王而受诛,颜俊因谋反占据武威而被杀,颜氏家族中到现在为止,节操不清白的只有这两个人,他们都遭到祸害。世遭逢战乱,有些士大夫和贵族子弟,虽然没有什么武艺,却聚集众人,放弃一向从事的清高儒雅的事业,想侥幸获得成功。我身体不好,又想起家族前人好兵致祸的教训,因此无心去求取战功,子孙们要牢记这一点。孔子力大能推开沉重的国门,却不肯以武力闻名于世,这是圣人留下的榜样。我看当今的士大夫,只要是强壮身体的,不是用它来披盔甲、执兵器,保卫国家;而只是卖弄拳勇,做一些诡秘的勾当,结果重则丧命,轻则受辱,没有谁躲得过可耻的下场。
  【原文】
  国之兴亡,兵之胜败,博学所至,幸讨论之。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也。然而每见文士,颇读兵书,微有经略。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如在兵革之时,构扇反覆,纵横说诱,不识存亡,强相扶戴: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诫之哉!诫之哉!习五兵,便乘骑,正可称武夫尔。今世士大夫,但不读书,即称武夫儿,乃饭囊酒瓮也。
  【译文】
  国家的兴亡,战争的胜败这类问题,是广博的学问所涉及的,希望你们听我评论。在军队中运筹帷幄,在朝廷里参与议政,如果不能为君主尽出谋献策之责以确保江山社稷的安全,君子是以此为耻的。然而我看见一些文人,精略地读过几本兵书,稍懂得一些谋略。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他们就窥视宫廷秘事,幸灾乐祸,带头叛逆作乱,来连累贻害善良的人们;如果是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就勾结扇动众人反叛,四处游说、拉拢诱骗,不识存亡之机,相互拼命扶植拥戴:这些都是招致杀身灭族的祸根。要引以为戒啊!引以为戒!
  熟练五种常用兵器,会骑战马,这才可以称得上武夫。当今的士大夫,只要不肯读书,就称自己是武夫,实际上是酒囊饭袋罢了

知识出处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

出版者:三秦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三部古代家训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