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强化三纲五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09
颗粒名称: (二)强化三纲五常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514-5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强化宗法制伦理道德,使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原则。
关键词: 三纲 五常 强化

内容

强化宗法制伦理道德,使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原则。同时,三纲五常亦是维系宗法关系的主要链条。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以父子、夫妻为中心的宗族关系,也是以血缘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等级关系。君为臣纲,是以父子为中心的宗法关系的延续和扩大。这样便构成了以君臣、父子、夫妇等级关系为主轴,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全国和全体人民纳入了宗法家族网络,而成为社会的主要特点。
  为了巩固宗法家族制度,朱熹不仅编纂《古今家祭礼》、《家礼》等书,撰写《乞颁降礼书状》、《乞增修礼书状》、《申严婚礼状》等文,而且要求颁行宋王朝制订的《政和五礼新仪》。他感叹家礼的废弃,“呜呼!礼废久矣。士大夫幼而未尝习于身,是以长而无以行于家;长而无以行于家,是以进而无以议于朝廷,施于郡县,退而无以教于闾里,传之子孙,而莫或知其职之不修也。”①主张整顿礼制,人人遵行。他在《跋古今家祭礼》中说:“盖人之生无不本乎祖者,故报本反始之心,凡有血气者之所不能无也。古之圣王因其所不能无者,制为典礼。……遭秦灭学,礼最先坏。由汉以来,诸儒继出,稍稍缀缉,仅存一二,……上助圣朝,敦化导民。”②朱熹的申乞和《家礼》,有的假宋王朝的权力而颁行,对于强化宗法家族制度起着特殊的作用。
  以三纲五常为主的宗法家族制度作为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说:“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①明宪宗朱见深在曲阜孔庙碑文上写道:“伦常正,而伦理明。”清康熙玄烨在《资治通鉴纲目全书序》中说:“紫阳朱子特起而振举之,……祖述宣尼维持世教之苦衷,并可潜乎默契于数千载之下,是则朕敦崇古学,作新烝民之至意也。”②因为君主的权力,就是家长权力的放大。通过宗法家族制度,使君主专制主义更加深化,而君主专制主义反过来,使宗法家族制度更加巩固。两者相互结合,便构成了自上而下的等级秩序。清乾嘉年间,程瑶田在《杭州横塘胡氏族谱叙》中写道:“宗法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宗其继别祖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百世不迁者,今之所谓始迁祖。或在一乡,或专一村,聚族而居之。其族人每相与言曰:吾家某世某年日某祖者,自某所来居于此,记曰‘别子为祖’是也。传至于今,凡若干世矣。其嫡嫡相承之宗子,谓之大宗。大宗者,尊而统而收族者也。”③一大宗在一乡、一村聚族而居,便构成了一乡、一村的等级统治。大宗以率群小宗,群小宗各率其群弟,相勉以孝悌。宗法家族制的传统制度,延续着君主专制主义的寿命。因此,朱熹理学之所以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便不是出之无缘无故的了。

附注

①《跋三家礼范》,《文集》卷八十三。 ②《跋古今家祭礼》,《文集》卷八十一。 ①《曲阜礼庙碑文》。 ②《资治通鉴纲目全书御制序》,《婺源县志》卷六十四。 ③《通艺录·宗法小纪》。

知识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朱熹思想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本书运用哲学逻辑结构的方法,提示了朱子理气先后、理一分殊、格致心思、持敬知行、心性情才、诗理自然的理性精神。以及其天理君权、理欲义利、心术王霸、人伦教育的道德精神。诠释其哲学致广大、尽精微之存在,梳理其思想前后之变化,贯通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结构,肯定其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朱子思想的体悟,是当前国内论述朱子思想最全面的著作。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