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兴修陂塘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819
颗粒名称: (三)兴修陂塘水利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73-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开发自然水利资源,为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造福的思想,是可贵的,只有积极兴修水利,才能发展农业生产。
关键词: 水利 物质 工程

内容

水利是农业之本。水、旱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因而,古人就非常注意水利问题。兴修陂塘水利,既可防涝,又可防旱。所以,朱熹把水利看为农业的根本。“陂塘之利,农事之本,尤当协力兴修。如有怠惰,不趁时工作之人,仰众列状申县,乞行惩戒;如有工力浩瀚去处,私下难以纠集,即仰经县自陈官为修筑。如县司不为措置,即仰经军投陈切待,别作行遣。”①只有积极兴修水利,才能发展农业生产。
  如何兴修水利,朱熹在这里设想了几种方法:一是由陂塘用水得利之人,协力兴修。多蓄水,准备将来多灌溉;二是对于兴修陂塘持怠惰态度的,列状申县,给予惩戒;三是对于水利工程比较浩大的,费用较大而私下难以纠集,则报县由政府来修筑。朱熹这种尽量开发自然水利资源,为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造福的思想,是可贵的。

附注

①《劝农文》,《文集》卷九十九。

知识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朱熹思想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本书运用哲学逻辑结构的方法,提示了朱子理气先后、理一分殊、格致心思、持敬知行、心性情才、诗理自然的理性精神。以及其天理君权、理欲义利、心术王霸、人伦教育的道德精神。诠释其哲学致广大、尽精微之存在,梳理其思想前后之变化,贯通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结构,肯定其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朱子思想的体悟,是当前国内论述朱子思想最全面的著作。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