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造土壤和种植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818
颗粒名称: (二)改造土壤和种植方法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
页码: 73
摘要: 本文讲述了改造土壤和改进种植方法,提高农业技术的含量,是促进农业劳动生产,增加产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社会财富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土壤 种植 生产

内容

经常改造土壤和改进种植方法,提高农业技术的含量,是促进农业劳动生产,增加产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社会财富的必要条件。朱熹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了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技术,把深耕细作作为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大凡秋间收成之后,须趁冬月以前,便将户下所有田段一例犁翻,冻令酥脆,至正月以后更多著遍数,节次犁杷,然后布种,自然田泥深熟,土肉肥厚,种禾易长,盛水难干。”①翻耕田地,节次犁杷,使生土变熟土,土块酥脆,土肉肥厚,改变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不仅使农作物易于扎根生长,而且松动的土壤也易于保持水分,以增加生产和社会财富。
  同时改变种植技术,也是增加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方法。“耕田之后,春间须是拣选肥好田段,多用粪壤拌和种子,种出秧苗。其造粪壤亦须秋冬无事之时,预先划取土面草根,晒曝烧灰,旋用大粪拌和入种子在内,然后撒种。”②用草木灰和大粪(即人粪)拌和种子撒种,这样就使入土的种子在发芽过程中直接地、较快地收吸草木灰和大粪中的氮、磷、钾等养分,促进农作物较快生长。

附注

①《劝农文》,《文集》卷九十九。 ②同上。

知识出处

朱熹思想研究

《朱熹思想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本书运用哲学逻辑结构的方法,提示了朱子理气先后、理一分殊、格致心思、持敬知行、心性情才、诗理自然的理性精神。以及其天理君权、理欲义利、心术王霸、人伦教育的道德精神。诠释其哲学致广大、尽精微之存在,梳理其思想前后之变化,贯通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结构,肯定其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朱子思想的体悟,是当前国内论述朱子思想最全面的著作。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