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崇智隐身退,重功名,轻富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561
颗粒名称: 二、推崇智隐身退,重功名,轻富贵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180-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时的一生是不慕权势,不贪富贵,豁达正直的一生。他十分推崇范蠡与张良的行为。杨时认为,有志男子应该发挥自已的智慧和才干为国家建功立业,但不应贪恋权势和富贵。
关键词: 杨时 宋代 历史观

内容

杨时的一生是不慕权势,不贪富贵,豁达正直的一生。他十分推崇范蠡与张良的行为。杨时认为,有志男子应该发挥自已的智慧和才干为国家建功立业,但不应贪恋权势和富贵。
  汉高祖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三位“人杰”的确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然而他们的结局和下场又各异,让人感叹和深思。杨时说:“天下既平,功高者往往以才见忌,疑衅一开,虽韩信有解衣推食之诚,犹不克终,竞以菹醢。”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罪杀头碎尸还诛灭三族,真是冤枉。蒯彻和武涉曾在楚汉相争时以“勇略震主”、“兔死狗烹”和越大夫文种功高被杀的道理和实例劝韩信三分鼎峙,静待时机,后来钟离昧也劝他“同出抗拒”,但韩信始终对汉王抱有幻想。韩信的悲剧就在于自已以为功高可以搏取信任和权势与富贵,被高祖两夺兵符不醒悟谢职,终于走上绝途。杨时分析说:“萧何虽能以功名自全,而见疑亦屡矣。”好在他听从旁人提醒,用“遣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出私财以助军,买田宅以自污”等方法自保,但还是因建议将上林空地“令民得入田”而触怒高祖被捕入狱,差点丢了性命。所以杨时说:“以何之贤,犹不免是,惜夫!”
  杨时高度赞扬张良:“是三人者,惟子房功成智隐,不迩权势,视夫权利如脱敞屣”,“夫汉兴,将相于去留之际皆中机会不违理义者,吾独于子房得之矣”。汉六年,封功臣,张良谢绝择齐三万户,说:“愿封留侯足矣!”他还说“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疆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于是,张良杜门不出,谢绝交游,大有谢职之举。杨时把张良与春秋战国时功成身退的越国上将军范蠡相提并论,赞曰:“方诸范蠡,其优矣哉!”实际上,杨时自已也是多次上奏状辞官。无怪乎,他会褒扬张良和范蠡了。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共收集文章47篇,诗词12首。这些文章有的从杨时的家训和族规入手,深入阐述堪称楷模的杨时家庭教育;有的从杨时的教育哲学角度,探索杨时教育思想的深刻哲理;有的从当代教育的利弊,引申出杨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观;也有的从杨时思想与精神中吸取营养,看到和领悟到杨时文化的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还有的从先贤杨时与“理学名邦”延平的文人交往史,阐述杨时与南平的不解之缘;更有的从歌颂杨时的诗赞中,体会到历朝历代人民对杨时的不尽思念和无限敬仰。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云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