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事武夷三先生,接受渗透佛老的儒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325
颗粒名称: 一、师事武夷三先生,接受渗透佛老的儒学教育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204-205
摘要: 本文内容记述了朱熹在接受传统儒学教育的同时,受三先生等的影响和熏陶,朱熹出入佛老,对佛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李侗 朱熹 儒学教育

内容

朱熹十四岁时,其父朱松病故。朱松去世前把家事托付给在崇安五夫里奉祠家居的刘子羽。朱熹遵父遗命,“依托刘子羽,入刘氏家塾,受学于武夷三先生:胡宪、刘勉之、刘子翚”。接受比较全面的儒学教育。三先生都是洁身自好、超世脱俗的饱学硕儒,籍溪胡宪廉退自好的节操人品,草堂刘勉之的训诂学风,屏山刘子翚的举子学业,都对朱熹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三先生的指导下,朱熹开始阅读儒家经典,为科举入仕攻读程文与辞章之学,为入“圣贤之域”而接触洛学,对道学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此时,“朱熹在三先生的教导下虽然对洛学已经有所体会,但还未完全进入程学的门径,并且还抱有从佛老之学体认儒家内圣的观点”。
  两宋之际,战乱不断,中原沦陷、山河破碎的巨变,使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士大夫们在佛教和道教中寻求精神的慰藉,普遍养成了逃禅避祸、喜好谈佛说老的风气。他们和佛僧大都交往密切,关系和谐,儒佛道可以并行不悖得到广泛的认同,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成为很多士大夫的人生信条,“出入佛老以求通达儒家的内圣是宋代许多士大夫都曾经历的过程”。
  武夷三先生也不例外,他们对佛老的喜好,也影响了朱熹。“三先生把渗透浓重佛老气的理学思想传授给了朱熹”。除直接受到三先生的影响外,朱熹也间接受到家庭佛老气氛的熏陶,其祖父朱森,父亲朱松,以及三叔父朱槔都耽好佛老,喜结交禅师:因此,朱熹在接受传统儒学教育的同时,受三先生等的影响和熏陶,朱熹出入佛老,对佛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自己也说:“某年十五六时,亦尝留心于此(禅学)。”淳熙十五年(1188)朱熹在给程正思信中,也再次明说自己早年曾经学习禅宗:“盖缘旧日曾学禅宗。”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 (第三辑)

《李侗文化研究 (第三辑)》

这本《李侗文化研究(第三辑)》,较为系统地展示了理学先贤李侗先生的理学造诣,让留存于故纸堆中的历史文化遗存,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文化产品,从而使它释放岀理学的巨大能量和深远影响。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