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长乐三贤祠纪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270
颗粒名称:
长乐三贤祠纪行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331-3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文化内涵于名胜古迹之中,寓文明道德教益于浏览观赏之中,使人既有风光景致美感的享受,又受到熏陶、启发与教育。
关键词:
长乐
三贤祠
纪行
内容
我们从白鹿洞折回,路经“平坛旭早”,再北上寻访三贤祠。
晦翁岩的所有景观中应以“三贤祠”为最。“三贤祠”的前身是龙峰书院,为福州地区最早书院之一,迄今已有820多年历史。据民国六年《长乐县志》载:“宋乾道中,里人刘砥、刘砺兄弟,筑室读书于此,即龙峰书院也。”“朱子寓此,二刘师事之,书‘读书处’三字于石。”《福州市城乡建设志》中《大事记》亦载:“宋乾道年间(1165-1173)在长乐县二刘村晦翁岩建龙峰书院,为郊县中最早的书院之一,朱熹在此讲学。”书院掩映于奇岩古树之间,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有“小洞天”之誉。明郑宪诗云:“昔闻天姥赋,心赏独悠哉。石扇千寻起,风涛万里来。”明高廷礼诗赞:“岩下春色深,客心自兹旷。玩奇不知远,青山郁相向。”把此处景观描绘得淋漓尽致。
临近三贤祠,道路左侧密林中分布有嶙峋岩石,围成一处天井般的空地,虽狭窄逼仄,倒也清静。中间有青石桌凳,宛若天成,崖壁上横刻着“朱刘讲席”。明内阁大学士叶向高的《重修晦翁岩三先生祠记》碑刻竖立“讲席”旁,因饱经岁月,剥落难认。遥想当年,隐匿了大海的涛声,只有簌簌地落叶伴着读书时发出的会心笑声,让挺立四周的树木也心神领会,翩翩然演绎太极图阵。因此,当地人便把斜长在罅石间的榕树称为“太极榕”。
距“朱刘讲席”处不远,便是石门的崖壁背面,刻有“读书处”三个大字,每字长0.94米,宽0.77米,全长3.1米。原系朱熹手书,因年久已湮灭,现存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刑部右侍郎郑世威补书,知县蒋以忠令勒于石门岩上,瑰奇雄伟,赫然醒目。怪不得近代大诗人施平在《游晦翁岩》诗中如此赞道:“危岩卓石各成材,左右平分一曲开。想是山灵施斧削,千秋留护读书台。”
三贤祠外墙山门不大,一边紧靠石岩,一边由砖石墙体相连,葱郁的树木遮住强烈的阳光,显得十分清凉幽静。山门上横写“龙峰书院”四个大字,左右有对联“六七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道出了当年书院学子们勤勉学习的精神面貌。三贤祠内,正厅供祀朱熹和刘砥、刘砺三贤士画像,画像边有联一幅,“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像前设有坐椅、讲桌,是为朱子讲学和二刘兄弟读书处。这么说来,“朱刘讲席”应为两处,室外一处可为自然景观,而此处为人文景观。
三贤祠于1993年重建,为混凝土仿古双层结构,建筑面积254平方米。祠外廊柱上有联云“道从孔孟传心法,学为周程振羽仪”,道出重修者们的心语。当年,他们本着“修旧如旧,崇贤探古”之原则,体现了“宋时形制,书院风格,本地特色,幽静典雅”遗风,打造出刘砥、刘砺师事朱文公读书其中(龙峰书院)的古色古香古貌。整个环境布置也是以“朱子在长乐”为主题进行布展,体现了朱熹游学、流寓长乐、圣贤育才、邹鲁如闻、文化影响、源远流长诸多内容。祠内收藏有朱子语录等拓片,还有历代研究朱熹的学术论文集及志书等,这些倒也平常。但祠内设书桌案几、太师坐椅等,虽简朴却显古雅,与书院气氛相谐,让人领略到古代书院的遗风。
祠顶平台瞭望,祠旁几株参天古树,虬枝旁斜,隐天蔽日,绿意葱茏,不禁让人发出“吴航(长乐)城外晦翁岩,虎踞龙蹯景最奇”的赞叹!
登罢晦翁岩,在返回的路上细细想来,晦翁岩不仅怪石嶙峋、古树参天、石刻密布、风景绝佳,而且千百年来的悠悠岁月,为它涂抹上一层辉煌、一层神秘、一层深邃。他像一位珍视自己的历史老人,敞露刻满风霜的门庭,咀嚼着细数不尽的回忆,并且每一种自然力都在他身上刻下深深的印记,磨砺着、雕塑着他独特的性格。晦翁岩就在这大自然的抚爱中怡然自乐。此时此刻,我们感受到“晦翁岩”之贵,贵在寓深蕴文化内涵于名胜古迹之中,寓文明道德教益于浏览观赏之中,使人既有风光景致美感的享受,又受到熏陶、启发与教育。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凤俤
责任者
黄睦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