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朱子之路寻道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374
颗粒名称:
朱子之路寻道记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37-239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一个活动的成行,其背后都有许多默默付出的人在帮助,他们的信念一致,就是想要透过这个活动,传达出朱熹对于世人的关怀,感谢每个单位的付出,以及全体师生学员们的参与,让年朱子之路顺利圆满,在此致上最深的谢意!
关键词:
朱子之路
寻道记
内容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距今年朱子之路研习营的活动,即将届满一个月,此刻的心情,依然沉浸在那特殊的时空氛围里,久久无法忘怀! 去年夏天,参加了世界朱氏宗亲会在台湾举办“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的活动,然而因另有要事而无法参与当年度的朱子之路。日前,收到朱子学研究协会秘书长张崑将老师寄来的2011年朱子之路研习营邀请函,并在多位朋友的推荐下,于是递出报名表,决定今年夏天要亲自步随圣人的足迹,完成属于自我的寻道记。
朱熹(1 130-1200),其一生皆在南宋王朝度过,这是就气禀寿命长短而言。若从对后人的影响来看,则朱熹已经活了将近九百年了,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朱熹之所以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是因为后天政治力的贬抑或推崇,而是他确实思考了、解决了当时的问题,并以道自任地完成中国文化传承的使命。他所谓的道,不只是抽象的理气说,更重要的是他所强调的道统说。尽管研究者指出,儒家的道统说,多具排他性的负面意义,但道统说一旦确立,正也标示着人一生行事,有着一定的依循常规,小则修身、齐家,大则治国、平天下,对于人们正面的影响,可不大哉!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为期一周的研习营,《朱子家训》是大家最熟悉的文字,从始业式、朱子学校、祭拜朱熹坟墓和祝夫人坟墓等仪式里,大家一遍又一遍的朗诵着,彷佛古代私塾教育般的记诵,但它又不涉及考试分数的赏罚,实实在在地让我们亲身感受这文字背后的义理思索,这就是格物致知的工夫。
主办单位设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好几场演讲及两场研讨会,其目的便是透过各种议题的交流,一方面让大家了解朱子文化的昔与今,另一方面则是从根扎起,培养一批批对于朱学有兴趣的研究者。朱熹学术博大精深,其著述遍及群经,举凡经、史、子、集四大部,都有他用功过的足迹。从学子们发表的论题来看,有着重在思想辨析、有着重经学探究、更有着重实践讨论等多元色彩,尽管朱熹的学问八百多年来已被大家所熟悉、讨论着,但至今仍然可以与个人、世界对话,在在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岂能以落后的封建思想来藐视之。
当我们来到了五夫镇,紫阳楼朱子故居前的大樟树,八百年来与天地并生、与万物同气,历经多次的朝代更替、与无数的战火洗礼,它依然开枝散叶,正象征着朱熹对于后人的影响以及他自身在历史上的定位一般。“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的是水、是大樟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清澈灵明之心,心本正,但意有善恶,如同水本清澈,但泥沙可使变浊一般,因此有源头活水的支应,如同人后天不断地自我修持,则意何尝可使心为恶,泥沙又何能使水为浊呢?这就是朱熹所强调的诚意在于正心之先的道理啊! 走过朱子巷,那条不起眼的狭小步道,却因朱熹而得名。虽不见昔日朱熹的身影,但可想而知,这条步道却藏有朱熹喜怒哀乐的情绪,而这一切完全体现在刘氏家庙、兴贤书院、朱子社仓等古迹中。同时,沿途住着并不富庶的居民,更突显出朱子社仓对于人民的重要性。
而朱熹兴学讲论的精神,落实在日后的书院讲论中,以及朱子学校的成立。当我们在武夷精舍行各种礼仪时,无形中也正是将朱熹的学问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尤其行拜师礼,更唤醒了我们对于当今社会“师道不存”的反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如是说,朱熹如是说,放诸于今,亦如是说。于是,书院精神,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已,更重要的是“传道”,传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比起各种口号标语的宣传,都还来得重要与根本。
当我们走过了朱子之路,重新观看《武夷棹歌》时,你的感触便更深,影片多呈现出朱熹外王事业的一面,除了显示出朱熹知行合一的人生态度外,亦对于学校授课讨论多重于朱熹思想、哲学辨析的一面有所补充,如此一来,称朱熹为“别子为宗”恐怕未必公允。
从古迹到名胜,朱熹与武夷相得益彰,九曲、天游等山川壮丽,洗涤我们的身心、朱熹学问则充实我们的心灵,共同构成当今武夷、乃至于福建省的人文自然资产。人文带来文明,文明则亦能带来破坏,不过,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却能在文明之中,为全人类带来永续经营的幸福,尤其在全球化的今日,如何发扬中国思想,积极与当下社会、世界对话,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最后,一个活动的成行,其背后都有许多默默付出的人在帮助,他们的信念一致,就是想要透过这个活动,传达出朱熹对于世人的关怀,感谢每个单位的付出,以及全体师生学员们的参与,让201 1年朱子之路顺利圆满,在此致上最深的谢意!(王志玮: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志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