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夫子与我的惊奇之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294
颗粒名称: 朱老夫子与我的惊奇之旅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105-109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不管是期待已久的计划之旅,或者是兴之所至的冲动之旅,往往神秘而充满期待。纵使生活中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乘兴而出也可能败兴而归,但旅行就是这么一回事,充满不确定性,却又吸引着每一位旅人的脚步。或许是流浪放逐的浪漫因子作祟,或许是不安现状的劣根性发作,我想我正是着迷于迈开大步后的难以预料,从担心而期待着邂逅旅程中的人、事、物。2009年8月6日,我,正前往朱子之路,品味朱老夫子与我的惊奇与意外。圣人气象的朱子之路重新认识朱子,可以说是我这趟旅程最大的收获之一。
关键词: 惊奇之旅 冲动之旅 惊奇意外

内容

旅行,对我来说,就像是探险一般有趣。不管是期待已久的计划之旅,或者是兴之所至的冲动之旅,往往神秘而充满期待。纵使生活中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乘兴而出也可能败兴而归,但旅行就是这么一回事,充满不确定性,却又吸引着每一位旅人的脚步。或许是流浪放逐的浪漫因子作祟,或许是不安现状的劣根性发作,我想我正是着迷于迈开大步后的难以预料,从担心而期待着邂逅旅程中的人、事、物。2009年8月6日,我,正前往朱子之路,品味朱老夫子与我的惊奇与意外。
  古今交错的融合之感从台湾到福州航程不过短短一、二小时,我却彷彿乘坐了时光机器回到过去,在千百年的时空中穿梭来回。深夜从机场到饭店,一切熟悉的就好像在台湾旅游一般,或许是舟车劳顿,减去了我的兴奋和新鲜,呼噜一下便找周公下棋去了。直到清晨坐上巴士,旅程才真正开始。
  在开往尤溪的路上,疲惫未消的大家都抓紧时间闭目养神,但崎岖的山路无法让人安稳的休息,在摇头晃脑、半梦半醒之间,映入眼帘的是青山脚下的河边古厝,白色的墙面搭配着咖啡色的栋梁、高挂的大红灯笼,前方的河水中,正有艘架着屋顶的小船缓缓前进着,就好比是电影戏剧中文人乘船进京赶考的那幕一样的熟悉,朦胧之中,我还没完全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只是惊叹于眼前的一切,无奈车辆的疾行颠簸、逆走的古厝,很快的便将我拉回现实,只能连忙拿起相机,抓住这停留在过去的片刻宁静与缓慢,便继续让巴士领着我前进。
  除了风土民情不同所形成的古今交错外,我们更到过朱子故居以及诸多书院,如南溪书院、云根书院、考亭书院、武夷精舍、鹅湖书院等旧址,虽然建造之初的样貌已不复可见,取而代之的是重新营造翻修后的崭新面貌(其中值得一提的,武夷精舍所保留下来的两道墙与地砖,形成屋舍中的奇异景象,古今交错之感愈发强烈,却又是如此理所当然,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感,令人惊奇),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建筑座落的地理位置,当我面对着朱子曾经凝视过的青山绿水,我不禁好奇着朱子的生活与其所思所感,看着身边的师长、同学,一幅幅古今重叠的图像渐渐浮现,我的心中似乎有了答案。师长间的讨论,不就像是朱子与同好、友人的对谈;师生间的相处,就好比朱子对门人的教导;学生间的交流,如同当时朱子门人的论学。古今虽然错落,却也巧妙地的融合为一,因为现在必然包含着过去,过去又蕴含着现在,就好比五夫里的朱子巷、社仓一般,古今错落却又是这般微妙而自然,我们的造访,其实也正写下了一段历史。纵使古往今来,日升月落,我们已无法窥探变迁的过往,但在每一位师长言谈行处中,所看到的正是对于朱子当年对于生命学思永恒的坚持与无私的传承。 名山大川的闲逸与省思虽然从小一直生活在都市里,但爱玩的我假日偶尔也和家人到郊区爬登风景山区,或是到花东一带远眺青翠的山峰,虽然不是挑战极限的登山爱好者,但与山亲近的机会也不算少,但我仍然震慑于福建地区的山林美景。这么说吧,台湾人口稠密、幅员狭小,却也拥有各式各样的山,有的小巧玲珑,有的严峻高耸,但相较于大陆的山来说,总是缺少了层层叠叠、绵延不断的气势。在七天的旅程中,多半以车代步,当我们奔驰于公路之上,两旁总是不乏青山绿水轮替相伴,随处可见釉绿的山林、清新的梯田原野,近山之后是远山,远山之后更是一座座似大又小的峰峦,隐略可见地躲在云岚身后,有时也会看见小屋一二坐落于山林溪水怀抱之中,佳景如此,烦恼也就抛诸脑后了。无怪乎仕隐情怀常见诸于中国文人作品之中,我终于理解了千百万年来历朝历代抛弃名利,只求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士,为何真能决心归隐、也似乎体会到陶渊明所说的“性本爱丘山”的境界。即使不是遭逢困境,隐居,也可以只是因为山很美丽。
  另外,武夷山当地有此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好不容易来到福建的我们,当然不满足于公路山水,即使天公不作美,也定要走访道教第十六洞天——武夷仙山。走进武夷山就等于走入了神话、传说之中,三十六峰每一座奇形怪状的山峰,如大王、玉女峰、晒布岩、仙掌峰、鹰嘴岩等都有其由来故事,让我们在攻占天游峰顶与寻找水帘洞、大红袍过程中,抹去了汗雨夹杂的劳累,多了许多乐趣与惊奇。而一整天下来,大自然的力量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从早上“一览众山小”的至高,到下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渺小,正揭示着我们存在的意义,身处于天地万物之间,人类本是微小的存在,但却又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唯有人类方能在时间的洪流中,留下历史,延续精神生命。除此之外,面对大自然的浩瀚与壮丽,也提醒着我为人处事须时时不忘谦虚与反省。
  圣人气象的朱子之路重新认识朱子,可以说是我这趟旅程最大的收获之一。在短短七天之中,我们走过朱子的诞生、家庭、求学、为官为师,从小到大的每一阶段,伫立在朱子徘徊吟咏的地方,听着朱子的奇闻轶事,朱子的一切就这么近在眼前,太漫长的历史令我眼花撩乱,即便是行色匆匆所拾得的零碎片段,不知不觉却也修补了我心中平面而陌生的圣人形象,拼拼凑凑中,我才正开始认识这一位伟大而真实的哲学家。
  还记得中学老师要我们背诵朱子治家格言,让我获益甚多。看似简单的起居生活,点点滴滴中蕴含的却是生命学问的根源。背诵之余,也见识到朱子对自我要求的全面和严谨。进入中文系后所认识的朱子,总是谈着严肃而精深的哲学问题,孜孜矻矻地以生命去实践。也因为这样强悍巨大的韧性,使我在心中塑造了一个不苟言笑、严格厉肃、难以亲近的朱子形象。
  一直以来,我总疑惑着朱子除了博大艰深的哲思之外,是否也有吟咏眼前风月的雅兴与浪漫,直到这次的朱子之路,一连串的惊奇发现,我才打破了心中不真实的假象。首先是在尤溪博物馆见到的朱子墨宝,让我惊艳不已,有着“读圣贤书”、“行仁义事”的刚毅、“鸢飞鱼跃”的气势,更有着“天光云影共徘徊”、“晓起坐书斋,落花堆满经”的柔和与浪漫。接着是朱子的生平事迹,例如其要求与妻子合葬、不畏路途遥远,坚持为母亲守丧,以及朱子与其岳父刘勉之、女婿黄榦的相处,又加上朱子弟子百余人为送葬至山间等记载,都让我见识到了朱子的为人与情感,那肯定是不同于我先前狭隘而可笑的印象。理学家固然严谨守礼,但在以生命躬行实践的理性中,必然会有感动于天地的感性,有了这一层认识,我心中的圣人形象似乎更添血肉,在感佩之余,也透过这次的旅程重新认识朱子、感受朱子,如此才不枉费这趟为期七日且得来不易的朱子之路,我也总算是还给朱子一个清白了吧。
  满载而归的感激之情满载而归的的不只是行囊,还有内心的感动和感谢,归来已久,行囊早已卸尽,但难以整理的却是心中的感动,在此仅能透过文字聊表心意。感谢杨祖汉老师鼓励我们参加,为我撰写推荐函,才让我有这么美好的收获与回忆。另外,旅程中相傍左右的师长,有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杨儒宾老师、和蔼亲切的张崑将老师、喜欢唱歌的郑墡谟老师、风趣幽默的蔡振丰老师、温文和煦的赖锡三老师、娴静温柔的林素娟老师、年轻亲切的林永胜老师,以及全程与我们同行的方彦寿老师、蔡方鹿老师与师母,一路上和师长们或论学或谈天,变成了我们最期待的事,七天以来的相伴同行,老师们渊博的学识、无私的传授、如沐春风的亲切,总是鼓励我们、给我们许多宝贵的意见与方向,让我获益甚多。也要感谢同行中来自各个学科、领域的学长姐、同学们,让我漫步在山水时,能有这么多的玩伴相傍,在悠闲写意的闲聊中,也能认识不同学门的知识,增长见闻。其中我最要感谢的,是从筹备、出发到返回都一路相随的明珠学姊,领着我认识许多新朋友,舒缓了我出远门的陌生与不安,以后我还要跟你一起出门游玩喔。
  另外,定要感谢朱子之路的幕后英雄,有我最感佩的朱茂男会长与夫人,不仅对于推动朱子学说不遗余力,听着会长充满智慧的言谈,勇敢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也谢谢可爱的朱政光秘书长、亲切的李小姐、两位辛苦的秘书海晨与咏婷,以及朱土申会长、美珍姊的照顾与接待,辛苦你们了。
  最后,要感谢的就是朱老夫子,谢谢夫子在己丑之夏,给了我这么一段永生难忘的惊奇之旅。(陈贞如:台湾“中央大学”)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贞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