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朱子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255
颗粒名称: 2008朱子之路
其他题名: 闽北纪行有感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4-5
摘要: 本文讲述了以台湾清大中文系杨儒宾教授的发想为起点,在台湾朱氏宗亲文教基金会及闽北朱氏后裔联谊会的支持下,朱子之路的旅途,在炙热却不失清爽的八月成行。我何等有幸,能随团于闽北上下探访朱子遗迹,实在感谢杨教授、宗亲会和业师林月惠副研究员的热心指导与安排。所谓朱子之路,或许可说是朱子一生于福建各地活动的浓缩和重现。然而,随着一步步回溯朱子的人生,所见所闻之遗址反而越显其新颖。所以无论是学术价值上的朱子、文化社会层面上的朱子、被神化的朱子、或观光景点化的朱子,都可以称得上是朱子“理一分殊”的示现。目前有关当局不仅打算索回被占用的建瓯孔庙用地以尽力恢复其原貌,听说连考亭书院也在规划复兴之列。
关键词: 朱子之路 朱子精神 台湾

内容

以台湾清大中文系杨儒宾教授的发想为起点,在台湾朱氏宗亲文教基金会及闽北朱氏后裔联谊会的支持下,朱子之路的旅途,在炙热却不失清爽的八月成行。我何等有幸,能随团于闽北上下探访朱子遗迹,实在感谢杨教授、宗亲会和业师林月惠副研究员的热心指导与安排。
  所谓朱子之路,或许可说是朱子一生于福建各地活动的浓缩和重现。我们搭机经金、厦前往武夷山。顺着路程、也像是回溯朱子70年的人生足迹,正式行程的开始。我们首先参拜了建阳黄坑朱子墓。墓前的氤氲清香,带着我们怀想祝夫人墓旁的寒泉精舍,以及五曲隐屏峰下的武夷精舍;接着穿越了考亭书院的牌坊,探问夫子四十余年的老家紫阳楼,最后在建瓯画卦亭、艮泉井的指引下,回到出生地尤溪南溪书院。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紫阳楼前的那片“天光云影”,以及朱子社仓旁古井清甜的“源头活水”。当然,这口井并不是《观书有感》的“半亩方塘”;但我胡乱想着,如果太史公发心探究的,是中华民族内圣外王理想的生命始源,那么在五夫镇蜿蜒千年的古街上,这条朱子为了杏坛事业和致君抚民的热忱理想而往来奔走无数次的小巷“朱子巷”,是否可称得上是“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千里之行具体而微的展现呢? 山光水色,是旅程中百看不厌的最佳调剂;而因此得以结识许多学者耆老及问学侪友,更是人生中寻常难得的偶遇机缘。然而,随着一步步回溯朱子的人生,所见所闻之遗址反而越显其新颖。这不禁使我感到疑惑:现在眼前存在地表上的一切,当然不能说是虚假的;但就其整体价值上而言,却还留有几分真实呢?初名竹林精舍,后改称沧洲精舍的考亭书院,是朱子手创年代最晚,也是规模最大的书院。吾人不仅可由历史文献想见当时的盛景,从《建阳县志》留下的古图来看,该书院的建制随着时序推移,也渐趋宏大完备,直到民国初年依然维持着昔日的风貌。不过,在图上寥寥数笔即见生气的牌坊,早已随着水电站的设立重新由水中起出、迁至书院身后的小山丘前;而如今书院原址,也不过是几亩农地。从小丘上文公祠向前望去,考亭不愧是前景开阔;但“书院葡萄”再怎么美味,恐怕也找不回失去的古意。所谓的文化遗产,如果剥除了“文化”,那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如同重建于1999年紫阳楼朱子像前的电视机,或是只剩二进厅堂的五经博士第墙上的孩童涂鸦习作一般,王国维曾经以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为千古登临诗歌冠冕,其因为何?不过是气象独胜罢了。这样的气象,是景物与观者精神、空间与时间的复合动态交流展现;那试问当我们在号称流传已远的古建筑里,发现耳目所及竟然处处是现代生活的气息摆饰,今本已是今,而古又何以为古?这又要如何让游人雅客在精神上与朱子同情共感、超拔合一呢? 不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朱子之所以在逝世后这八百年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东亚文化圈,本来也不是只靠生前的行迹残像而已;吾人真正应该领会学习的,是朱子的精神及其价值。“三不朽”本来就是在人之所以为人的心灵交互肯定下得以实现其意义,并永世不绝地继续传承下去。所以无论是学术价值上的朱子、文化社会层面上的朱子、被神化的朱子、或观光景点化的朱子,都可以称得上是朱子“理一分殊”的示现。目前有关当局不仅打算索回被占用的建瓯孔庙用地以尽力恢复其原貌,听说连考亭书院也在规划复兴之列。如果确实依照旧制重建,不作过多的象征物与不必要的文饰,相较于明清北方殿宇风格的文公祠和现有修复的其它书院,将来或许更能再现往日的风采;然而,我想比起朱子留下的无数典籍和遗迹,武夷精舍旧时廊壁下的野草,与紫阳楼前、建瓯南溪书院边三株相传是朱子手植的古樟树至今依旧生机盎然,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更能体现朱子旺盛的生命力吧! (江俊亿: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三年级硕士生)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文讲述了在朱子之路的始业式和结业式的致词中表达了我的感恩、谦卑与传承的志业思维,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方向。相信在我们手中,我们拥有今天;在我们梦里,我们拥有明天;在朱子学的信念里,我们拥有永远!

阅读

相关人物

江俊亿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