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有次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826
颗粒名称: (四)学有次序
分类号: B244.7;G40-09
页数: 3
页码: 200-202
摘要: 朱子论治学、教学与修养方法的用语,意为教学、学习或修养德性要遵循深浅、难易、远近、大小、先后、缓急、高下的次第顺序,不可妄意躐等。朱子在《论语集注》中引程颢语:“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非是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以远大也。”朱子对此论深有体会。
关键词: 朱子 教育思想 学有次序

内容

朱子论治学、教学与修养方法的用语,意为教学、学习或修养德性要遵循深浅、难易、远近、大小、先后、缓急、高下的次第顺序,不可妄意躐等。朱子在《论语集注》中引程颢语:“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非是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以远大也。”⑤朱子对此论深有体会。《朱子语类》记述:“问:‘子夏之门人小子洒扫应对进退’章。曰:‘某少年时都看不出,将谓无本末,无大小。虽如此看,又自疑文义不是如此。后来在同安作簿时,因睡不着,忽然思得,乃知却是有本末小大。然不得明道说‘君子教人有序’四五句,也无缘看得出。”⑥朱子阐释说:“‘洒扫应对’,‘精义入神’,事有大小,而理无大小。事有大小,故其教有等而不可躐;理无大小,故随所处而皆不可不尽。”①“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②朱子认为程颢所论“皆以明精粗本末。其分虽殊,而理则一。学者当循序而渐进,不可厌末而求本”③。朱子立教、施教与成教,十分重视“教人有序”“循序渐进”“学有次序,不可躐等”的方法,有关此类论述十分丰富,且举其要例。(1)朱子论读书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④(2)朱子论教学说:“尝窃妄谓圣贤教人下学上达,循循有序,故从事其间者博而有要、约而不孤,无妄意凌躐之弊。今之言学者类多反此。故其高者沦于空幻,卑者溺于见闻,伥伥然未知其将安所归宿也。”⑤朱子论修身说:“《大学》‘明明德于天下’,只是且说个规模如此。学者须自有如此规模,却是自家本来合如此,不如此便是欠了他底。……规模自是着恁地,工夫便却用寸寸进。若无规模次第,只管去细碎处走,便入世之计功谋利处去;若有规模而又无细密工夫,又只是一个空规模。外极规模之大,内推至于事事物物处,莫不尽其工夫,此所以为圣贤之学。”⑥(3)朱子论教育,特别重视区分其阶段,八岁以下为童蒙阶段,八岁至十五岁(或十六七岁)为小学阶段,十五岁以上为大学阶段。不同的教育阶段的教育各有特点,施教自有“高下、浅深、先后、缓急之殊”,此乃“次第之当然”。因此,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不可乱。朱子强调教育三个阶段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故对“君子教人有序”的原则与方法作了多维度、多层面的阐发。“学有次序”的“学”主要指“学以明理”,即明做人之理,故学有次序与此有关。朱子在《答郭希吕》中说:“学问岂以他求?不过欲明此理而力行之耳。但其功夫所施有序,而莫不以爱亲敬长为先,非谓学问自是一事,可以置之度外,而姑从事于孝友之实也。”①他在《答王季和》中又说:“故圣人之教循循有序,不过使人反而求之至近至小之中,博之以文,以开其讲学之端;约之以礼,以严其践履之实,使之得寸则守其寸,得尺则守其尺。如是久之,日滋月益,然后道之全体乃有所乡望而渐可识,有所循习而渐可能。自是而往,才焉孳孳,毙而后已。”②此乃朱子论学有次序的要义所在。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