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尚书》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704
颗粒名称: (三)《尚书》学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85-86
摘要: 在治《尚书》上,朱子既以对古文的考辨疑黜,影响后世的《尚书》辨伪甚大;又通过阐发《大禹谟》“十六字传心诀”,对理学体系的建构至关重要。这两个突出的方面又共存于朱子的《尚书》学思想体系里,既体现了朱子经学重考证,以探求经文之本义的特点,又表现出朱子经学断之以义理的时代特征。其经学与理学相结合,治经为理论创建作论证,显然不同于为考据而考据的清代汉学家。虽遭到后来学者的某些批评,然亦不可完全否定其《尚书》学存在的历史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由此他推重《古文尚书·大禹谟》,从中发挥尧舜禹一脉相传的“十六字心传”说,为建构其理学道统论作论证,对伪古文既疑且用。
关键词: 朱熹 经学思想 《尚书》学

内容

在治《尚书》上,朱子既以对古文的考辨疑黜,影响后世的《尚书》辨伪甚大;又通过阐发《大禹谟》“十六字传心诀”,对理学体系的建构至关重要。这两个突出的方面又共存于朱子的《尚书》学思想体系里,既体现了朱子经学重考证,以探求经文之本义的特点,又表现出朱子经学断之以义理的时代特征。其经学与理学相结合,治经为理论创建作论证,显然不同于为考据而考据的清代汉学家。虽遭到后来学者的某些批评,然亦不可完全否定其《尚书》学存在的历史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
  朱子的《尚书》学对中国经学和宋明理学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尚书》流传和演变的情况比其他儒家经典更为复杂,不仅有今古文之分,而且存在着伪《古文尚书》及伪《孔传》、伪《孔序》等问题,所以朱子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的过程中,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前人成说,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考辨意见;另一方面,朱子治《尚书》,不仅以经说经,探求经文之本义,而且以义理说《尚书》,直把求二帝三王之心作为治《尚书》的首要之义。由此他推重《古文尚书·大禹谟》,从中发挥尧舜禹一脉相传的“十六字心传”说,为建构其理学道统论作论证,对伪古文既疑且用。以上两方面即是朱子《尚书》学的基本内容。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