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物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691
颗粒名称: 1.格物说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75-77
摘要: 朱子所谓格物的物,包含甚广,除主要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外,亦指人的意念思维。“天道流行,造化发育,凡有声色貌象而盈于天地之间者,皆物也。”既以客观有形的自然物为物,又以社会现象和道德人伦为物,而且认为人伦是最为重要的物。这与朱子把格物穷理的重点放在认识儒家伦理上相适应。朱子还把意念活动也视为物。一念之微的意识,以及事事物物,在朱子看来都是事。朱子强调,格物的目的是为了穷理,这也是认识所要达到的目的。由此,朱子把格物穷理作为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亦是“《大学》功夫之始”,以此作为致知的基础。朱子重视通过格物穷究事物之理,反对把格物训为接物,而不究极物理。
关键词: 朱熹 哲学思想 格物说

内容

朱子所谓格物的物,包含甚广,除主要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外,亦指人的意念思维。他说:“凡天地之间,跟前所接之事,皆是物。然有多少不甚要紧底事,舜看来,惟是于人伦最紧要。”①“天道流行,造化发育,凡有声色貌象而盈于天地之间者,皆物也。”②既以客观有形的自然物为物,又以社会现象和道德人伦为物,而且认为人伦是最为重要的物。这与朱子把格物穷理的重点放在认识儒家伦理上相适应。朱子还把意念活动也视为物。他说:“圣人只说格物二字,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且自一念之微,以致事事物物,若静若动,凡居处饮食言语,无不是事。”③一念之微的意识,以及事事物物,在朱子看来都是事。事即物,“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而物之所在,莫不有理。”④认为物即指天下的事物,而物莫不有理,格物即是穷究事物之理。他说:“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⑤朱子强调,格物的目的是为了穷理,这也是认识所要达到的目的。他说:“格物只是穷理,物格即是理明。”⑥由此,朱子把格物穷理作为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亦是“《大学》功夫之始”⑦,以此作为致知的基础。
  朱子重视通过格物穷究事物之理,反对把格物训为接物,而不究极物理。他说:“训格物以接物,则于究极之功有所未明。人莫不与物接,但或徒接而不求其理;或粗求而不究其极。是以虽与物接,而不能知其理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也。”⑧朱子的格物说并不反对接物,而是把接物纳入其认识论之中,而不可缺少。他说:“若不格物,何缘得知。而今人也有推极其知者,却只泛泛然竭其心思,都不就事物上穷究。”⑨指出不格物,便不能得知,然格物则须接物,与物相接,反对离物而求心,强调在接物即“即事即物”的基础上究极物理。他说:“格物之功,正在即事即物而各求其理。”①朱子批评的只是把格物训为接物,而不反对接物本身,主张在接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去穷理,而不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徒接”上。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