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统传授系列之确立和其内涵之完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652
颗粒名称: 儒家道统传授系列之确立和其内涵之完善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49-50
摘要: 总之,在朱子哲学中,其主要范畴太极、理、气、性、心等,是通过周、二程、张等而渊源于孔孟的。可见朱子的理学思想,从道统论上来讲亦属集大成。
关键词: 朱熹 儒家思想 道统

内容

道统原是唐人韩愈提出来的,认为一脉相承的道统由尧、舜、禹、汤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②。韩愈认为,中断的道统由其而粗传。朱子抛开韩愈,认为他和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直接继承到孟轲中断了的道统。朱子说:“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③。
  朱子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第一次使用“道统”概念时,曾引述了《书经·大禹谟》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认为它是道统的内涵,其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他说: 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④ 以朱子所理解的道统内涵为标准,选择周、二程、张为道统传授之主要脉络,而把汉、唐以来诸儒排斥在道统之外,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汉、唐以来诸儒对儒学的贡献甚少。汉人董仲舒是用阴阳家的思想解释孔、孟之道;唐人韩愈是用道统来对抗佛家的法统,但没有哲理;北宋邵雍的象数道家气味太浓,而至南宋朱子的先师和老师杨时、罗从彦、李侗、刘勉之、刘子翚等,其哲学论为方法论,他们所谓一脉相传的“指诀””只是于静中体察喜怒哀乐未发之气象。所有这些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于儒学都未有多少阐发,因而很难把他们容纳于从孔、孟直至朱子这个道统系列之中。
  在儒家道统中,朱子特别尊崇程颢、程颐。二程在理学上有特殊贡献,在道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当然的。朱子列周敦颐于其间,是因为其传《太极图说》《通书》于二程,即周敦颐把自己所继承的孔、孟之道传给二程。此外,张载在理学上的贡献是其对“气”的阐发,“气”被朱子吸取为由理产生世界万物的中间环节。总之,在朱子哲学中,其主要范畴太极、理、气、性、心等,是通过周、二程、张等而渊源于孔孟的。可见朱子的理学思想,从道统论上来讲亦属集大成。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